楊愷
摘? ? 要: 漢語言文化既充當傳統文化的發揚媒介,又是高素質和專業性文化研究人才培養的媒介。學生通過對漢語言專業的學習,可以進一步了解我國優秀文化的脈絡,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本文探究新時代下漢語言文學存在的問題,提出學校要引起重視,教師要進行教學模式改革提高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網絡流行語等對策,促進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 漢語言文學? ? 教學問題
1.引言
以改革開放為起點,我國經濟進入快速增長時代,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之后,逐漸轉變為對精神需求的追求,開始重視教育發展和水平提高。目前,教學水平和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在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新時代背景下,從以往的以老師為課堂主體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研究出適合當代學生的教學方式。對于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全面分析,進一步提高漢語言教學水平,適應當代學生的需要,獲得更多漢語言學科的教學成果[1]。
2.新時代下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問題
2.1教學隊伍薄弱,學校不重視。
由于人們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認識不高,學生出于畢業后的發展考慮,向其他專業流入,漢語言文學人才供給不足。以往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沒有跟上時代發展,漢語言文學研究程度低,教學資源有限,教師的教學方式陳舊,又因教師資源少,對漢語言專業的老師招聘要求一再降低,導致漢語言專業教學水平、教學質量不高。同時一些教師被安排許多行政事務,難以從眾多事務中抽出多余時間和精力提高教學水平,工作熱情下降,在瑣碎的日常事務中周旋,導致教學質量提高停滯。
2.2教學內容陳舊,學生積極性不高。
當前學校采用的漢語言文學教材不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教材內容缺乏新穎,知識沒有更新,教學方式多以死記硬背為主。當代學生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漢語言文學教材內容枯燥和偏離生活的特性難以吸引學生。以往教材和新時代發展關聯度較小,教學理念缺乏時代性,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和抵觸心理較強,進一步開展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困難度增大。當代學生跳躍性思維較強,理論知識的吸引力對于他們來說較低,更偏向于學習有形、可以依據的實踐性知識。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積極性,解決教材脫離時代的問題,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達到教學目的值得研究[2]。
2.3考核形式單一,教學實踐度不高。
新課改的出現和推行,引發學校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但僅限于熱門學科。漢語言文學并不在關注內,所以教學考核形式和教學方式仍然沿用以往的模式??己朔绞绞菣z驗學生學習效果最直接的形式之一,由于漢語言文學采用理論式教學,導致采用要點式考核方式,即學生背誦教材上的理論知識要點,考試時只需要將背誦內容寫在試卷上。這種形式的考核對于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識并沒有很大的意義,學生該有的能力并未得到鍛煉。學生在學習漢語言文學的過程中缺乏實踐,很少能將實踐和理論融會貫通,學習的知識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實際生活中面臨真正問題的時候感到無從下手,教學實踐度不高,導致學生動手能力、應用能力弱。
2.4網絡語言的沖擊,受眾地位的改變。
網絡流行語的普及是漢語言結合時代發展的產物,展現出新時代社會上出現的現象和青年人個性化的特點,給漢語言文學發展帶來一定的沖擊。高校學生正處于成長期,網絡流行語相比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在遣詞造句、語法結構上有所偏離和違背,對于學生學習及使用漢語言產生一定的誤導性。加上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社會通訊媒介的改變,人們在享受互聯網便利性的同時,也出現提筆忘字的現象。年輕人正逐步成為使用漢語言文學的對象,不規范的漢語言使用不利于漢語言文化人才的培養,不利于形成規范的漢語言思維方式,不利于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和弘揚。
3.新時代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對策
3.1學校引起重視,創新教學方式。
由于學校對漢語言文學不重視,導致漢語言文學發展緩慢,因此學校要提高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重視度。以往的漢語言教學方式具有枯燥、形式單一等弊端,不利于漢語言文學教學發展。新時代下,漢語言文學需要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插播符合課本要求的影視作品,以學生為主體,改變教學模式,提高漢語言文學教學質量。例如,教師應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了解掌握知識點,并講解,在有疑問的地方提問并記錄、詢問老師,在此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課下,師生相互學習和指導及對課程進行評價,促進師生的相互交流,促進教師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跟進教學進程,提高教學質量[3]。
3.2強化實踐意識,提高教學水平。
漢語言文學專業除了理論知識以外,知識實踐和知識遷移技能也十分重要。在堅持和不斷發展理論課程的同時,教師應該將實踐意識貫徹到學生思想中,帶領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教學,引導學生思考在實踐過程中漢語言文學專業需要具備的能力和要求,從而結合學生的思考,安排合適的實踐性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力。將學習的漢語言文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將教學重心向實踐轉移,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理論知識有更深的理解,進一步鞏固理論知識,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和表達能力,增強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專業素養和專業水平,使漢語言文學教學效果更佳。
3.3增加師資力量,改進考核方式。
漢語言文學的良性發展離不開專業的師資力量,教師能力對學生專業的水平有一定的影響。學校要注重漢語言文學師資力量建設。一方面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任職的門檻,另一方面定期對教師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及校外拜訪學習,讓教師先深厚漢語言文學功底,再吸收先進的教學方式,形成多元化教學模式。再者,學校還可以邀請漢語言文學界有名的大師來學校進行講座,讓學生近距離接觸漢語言文學的傳承力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漢語言文學的認識。同時,學校要針對教師的水平不定期考核,除了對教師的基本教學模式進行考核外,還要對教師教學研究的改進進行考核,緊跟教學一線,收集學生的教學反饋意見,多方面提出改革意見,提高教學質量。最后,除了教師考核外,還要有對學生知識的考核。學校應積極改變以往的考核方式,更全面科學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反應,有針對性地改進考核形式,為進一步推進漢語言文學教學做好準備工作[4]。
3.4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網絡流行語。
網絡流行語影響著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使用網絡流行語,讓學生區別網絡流行語和漢語言文學的不同之處,規范漢語言文學教學。網絡流行語是當今社會發展的產物,形象地表明漢語言文學具有一定的更新性,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流行語,吸取網絡流行語中好的地方,摒棄糟粕,提高漢語言文學質量,加強對漢語言文學的弘揚。
4.結語
高校應該積極尋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情況有針對性地對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形式進行探索和改革,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培養實踐性人才,滿足社會對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芳.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現狀與建設探索[J].語文建設,2016(2):21-22.
[2]龍彥君.高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現存問題和對策研究[J].課外語文,2018(10):88.
[3]朱玉萍.新時代下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643(23):110-111.
[4]李冬梅.談新時代下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青蘋果,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