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新新
摘? ? 要: 平行語料庫建設日益發展,借助這一工具研究兒童文學翻譯的文獻屈指可數。本文通過梳理相關概念及研究成果,指出現階段研究的局限性,鼓勵更多的學者投入這一領域中,重視兒童教育,重視兒童文學翻譯市場的規范性。
關鍵詞: 平行語料庫? ? 兒童文學? ? 翻譯應用
1.平行語料庫
1.1語料庫的概念
語料庫是通過對自然語言運用的隨機抽樣,用一定大小的語言樣本代表某一研究中所需要的語言運用總體(楊惠中,2002:333)。通俗來講,語料庫就是裝載大量語言素材的倉庫,通過計算機檢索功能,可以實現對詞匯、語篇、語義的分析。
語料庫最早出現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布朗語料庫于1961年建成,是第一個采用系統收集建成的標準化語料庫,收錄進一百萬詞量。同期的蘭開斯特—奧斯陸/卑爾根語料庫除了標準文本外,還收錄了英語的不同變體類型,為變體英語的研究提供了可觀的數據基礎。進入二十一世紀,互聯網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到語料庫建設中,推動語料庫逐步實現系統化、全面化、規模化。目前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是世界上最大的英語語料庫,也是應用范圍最廣的語料庫,收錄了5.6億的語料,包括口語、小說、流行雜志、報紙和學術文章。語料庫提供在線查詢服務,使用者可以通過搜索功能,全面了解文本的使用頻率、搭配、上下文等信息。除了英語語料庫外,目前中文語料庫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其中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是最權威的中文語料庫。目前語料庫主要應用于翻譯領域,1996年Mona Baker教授正式提出語料庫翻譯學這一術語,其英文是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從此拉開語料庫翻譯學的研究與應用(胡開寶,2011:6)。語料庫翻譯學采用數據分析的研究方法,量化文本信息,同時依據翻譯理論,對翻譯過程、翻譯策略、翻譯現象等內容進行全面的分析及研究。
1.2語料庫的特點
經過多年的研究與發展,語料庫的建設日趨成熟,其特點逐漸顯現。筆者將其歸納為以下幾點:一是數據豐富,以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為例,5.6億的語料,涵蓋學術、生活、口語及書面各個方面,為研究者提供豐富的資源,利用計算機技術,可實現系統、全面且準確的數據分析。二是功能強大,語料庫尤其是平行語料庫可以在較多層面上提供數據對比分析,例如詞匯、語法及語篇等方面。通過這些層面的差異分析,有效發掘不同語言間的對應關系,對于翻譯領域有很強的應用價值。三是資源貼近現實,語料庫的資源是現實生活中出現的語言的收集整理,其內容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更新,對于研究語言的演變有很好的借鑒作用。四是資源易獲取,除了一些不對外開放的語料庫外,現階段可供查詢的語料庫有40余個,其中一些為免費資源,學習及研究者可以充分利用此資源。通過互聯網連接,實時查詢英語語料資源,對于英語學習者學習了解純正的英語很有幫助。
1.3平行語料庫
語料庫可分為單語語料庫、雙語語料庫、多語語料庫、平行語料庫、專門語料庫和小型自建語料庫等,其中平行語料庫在翻譯研究中的應用最廣泛。對于平行語料庫,不同的學者給出不同的定義。Snell Hornby(1988:86)認為,在語言上彼此獨立,但在相同或相近情境下產生的不同平行文本,按照特定的規則組合,便可構成平行語料庫。李長栓(2009:91)認為,如果把平行語料庫的文本并列在一起、其原文及譯文就可以逐字逐句對照。王克非(2004)指出平行語料庫是由源語文本及其平行對應的譯語文本構成的雙語語料庫(胡開寶,2011:6)。目前,學界對平行語料庫的概念已達成共識,是指專門收錄某一源語語言文本及其對應的目的語語言譯本的語料庫,在此語料庫中不同語言文本之間構成不同層次的平行關系。平行語料庫對翻譯實踐和翻譯教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翻譯研究熱度的增加,平行語料庫得到迅速發展,其數量及規模相當可觀。
2.兒童文學翻譯
關于“兒童文學”的定義,尚無統一的規定。兒童文學研究學者Peter Hunt認為“兒童讀物創作于復雜的社會環境,有著具體的創作目標,包括教育、批評、警示,或娛樂兒童讀者。界定兒童文學往往需要依據特定的目標,所以永遠不可能存在一個簡單的兒童文學的定義”(Hunt,1992:17)。最終Hunt給“兒童文學”下的定義為:“特別適合兒童,或者特別讓兒童滿意的、并被兒童閱讀的書籍”(Hunt,1992:15)。瑞典教育家、兒童文學專家Klingberg將兒童文學描述為“專門為兒童創作的文學”(Oittinen,2000:61)。德國學者OSullivan將兒童文學界定為“由各種社會權威機構確定的適合兒童和青少年的文本”(OSullivan,2005:14)。英國兒童文學研究專家Gillian Lathey認為“兒童文學包括專門為兒童撰寫的文本、為成人創作但后來為兒童所用的文本以及寫給兒童和成人或供兒童和成人閱讀的文本”(Lathey,2011:198)。
兒童文學翻譯是對特定這一文學類型的翻譯。筆者回顧了部分兒童文學相關研究文獻。兒童文學研究學者Even-Zohar提出,兒童文學處于文學這個多元系統的邊緣地位,通常被作為一種不重要的文學系統或樣式(Munday,2001:109)。對于這樣的地位,譯者在翻譯這些文本時,會更加傾向于根據自己的目的進行調整,一般調整出現在兩方面:調整以符合兒童的理解力;調整使譯文對兒童的成長更有益。調整使譯文對于原文出現不同程度的偏離。瑞士教育家Klingberg and Gore(1986:57)歸納總結出以下兩種偏離情況:原文的典故或價值觀被替換,原文部分內容被譯者有意淡化。
兒童文學作為特殊年齡段的文學形式,其文本本身特點鮮明。要考慮到兒童的接受能力及文本的吸引力,兒童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在有限的時間里灌輸作者的想法目的非常重要,這要求文章展現出童趣,譯文的首要任務便是如何保留這份童趣。它可以通過特定的詞匯、語法和修辭手段實現。這需要譯者認真揣摩原文作者的心思,并用心將童趣轉換。由此可見,兒童文學翻譯的特殊性在于某些語義層面的轉換規律,尤其是要體現兒童文學語言特征的轉換。
3.平行語料庫在兒童文學翻譯中的應用研究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兒童教育的重視程度日漸提高。兒童文學作為兒童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熱度持續升溫,大量英文譯作應運而生。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兒童文學翻譯的相關研究匱乏,其中運用平行語料庫的研究也是同樣的趨勢。筆者在中國知網上以“平行語料庫,兒童文學翻譯”為主題詞檢索,其中碩士論文5篇,期刊論文4篇。
冉吉意(2017)的碩士論文依托自建的中國兒童文學英譯平行語料庫,通過對比分析,發現譯語具有簡單化的形式特征和具象純真化的意義特征,并且其翻譯方式有簡化特征。其論文的獨特性在于是唯一一篇研究中文原文及其英譯譯本對比的論文。
蔣甜雨(2016)在碩士論文中,同樣利用自建平行語料庫,在詞匯、句法及篇章三個層面對比分析原文及譯本,觀察翻譯過程中的常規化和異化現象,并分析其成因及對兒童文學作品的影響。其中常規化趨勢在詞匯層面顯現最明顯,譯文中名詞使用頻率低,但動詞頻率高,句法及篇章上常規化較弱,但異化趨勢在句法及篇章上有顯著體現。作者建議在翻譯過程中,譯者要根據當前社會文化背景及讀者的期待,權衡常規化和異化利弊,實現兒童文學在滿足兒童心理愉悅和知識教育方面的社會功能。
臧光亞(2010)側重兒童文學翻譯語言方面的研究。其自建語料庫,通過對比英譯漢兒童文學和原創兒童文學的語言,描述解釋并分析兒童文學翻譯語言的特點。研究發現,英譯漢文本在實詞使用上存在簡化的傾向,并且在詞匯層面呈現歐化傾向,翻譯中的拖沓及冗長情況,違背兒童語言的簡潔原則;翻譯文本弱化口語化詞匯,文本讀起來較為正式,不符合兒童語言特點。作者建議在今后的翻譯中注意語言歐化及不規范現象,避免造成對兒童閱讀及母語習得的不利影響。
于洋(2014)自建小型語料庫,著重兒童繪本翻譯研究,將英譯漢翻譯兒童繪本分別對比中文原創兒童繪本及英文原創兒童繪本,總結翻譯語言的特點。研究指出,在兒童繪本翻譯中存在選詞簡單、結構歐化及翻譯機械等不規范等現象,希望譯者予以重視。
4.結語
本文梳理了語料庫、平行語料庫、兒童文學翻譯相關概念及特點,深入分析了國內平行語料庫在兒童文學翻譯領域的應用研究,發現現階段國內相關方面研究的方向相對較窄,多集中在語言特點、翻譯策略等方面,且研究數量及范圍較小,很難形成規模性以達到一定的學術影響度。平行語料庫對翻譯實踐的積極作用已經得到了研究領域的肯定,但目前平行語料庫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歐美地區,筆者希望未來有更多的研究者投身于此,加強兒童文學的翻譯研究,為兒童文學翻譯市場提供更多有效的理論及實踐依據。
參考文獻:
[1]Hunt, P.. Literature for Children[M]. London: Routledge, 1992.
[2]胡開寶.語料庫翻譯學概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3]李長栓.非文學翻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基金項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基于英漢平行語料庫的兒童繪本翻譯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一。項目合同編號:JJKH20181385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