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楠 曾國秀
摘? ? 要: 作為讀寫結合中語言輸入的一個重要而有效的途徑,窄式閱讀通過引導學習者閱讀同一作者、同一主題或同一體裁的作品增強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利用窄式閱讀幫助學生更好地習得詞匯、語言知識,掌握語言結構和語言技能。另外,窄式閱讀在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策略、體驗情感和培養文化意識等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 初中英語? ? 窄式閱讀? ? 閱讀教學
一、引言
作為當今世界的通用語言,英語正迅速成為各個領域的重要工具。因為語言學習需要大量的輸入,所以閱讀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學生普遍缺乏英語閱讀的興趣和動力。窄式閱讀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Stephen Krashen等語言學家提出的一種有效的英語閱讀模式,可以顯著提高英語閱讀熱情和閱讀理解能力。
一些研究證明,窄式閱讀在提高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詞匯習得和閱讀興趣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但大多數僅限于理論研究且研究對象主要是大學生。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和學生閱讀情況,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以使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得到提高。
二、理論基礎
窄式閱讀主要有三大理論基礎:輸入假設理論、關聯理論和圖式理論。輸入假設理論是美國語言學家S.D.克拉申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提出的第二語言習得模型中包含的五個假設之一。他認為僅僅提倡語料庫輸入遠遠不夠,學習者學習時需要“可理解的輸入”,這些材料的難度應略高于學習者已經掌握的語言知識。窄式閱讀選擇一種風格或同一主題的文章,大大降低了了解背景知識的壓力。突出了“理解”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的重要性,并為可理解性輸入創造了可能。
Sperber和Wilson于1986年在關于認知語用學的專著中提出了關聯理論。它從語言哲學、認知心理學和傳播科學的角度解釋語言交流,將溝通與認知結合起來。更重要的是,強調了認知語境在推導說話者的交際意圖中所起的作用。窄式閱讀是實現最大相關性的有效方式,因為它可以增加背景知識,尤其是跨文化知識,也是填補信息空白的有效方式。
圖式理論指出人們在閱讀過程中使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方法處理信息。在自下而上的處理中,閱讀者根據輸入信息調用最低級別的圖式,然后通過連續輸入信息產生更高級別的圖式。窄式閱讀可以幫助讀者積累相關主題的詞匯和知識,并加深他們對相同或相似類型的語篇的理解。本研究主要立足于圖式理論,如何建立“已知概念”,即背景知識,并用它分析和處理閱讀材料中傳達的信息以便快速閱讀和理解是一個值得深入討論的問題。
三、應用調查
基于窄式閱讀理論,筆者于2018年10月在無錫市某實驗中學展開了一項調查研究。鑒于八年級學生正處于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與策略的關鍵階段,并且與七年級學生相比,他們更熟悉教學內容,故筆者選擇八年級生作為調查對象。該項調查中樣本容量為200,且性別方面具有代表性,男女人數幾乎相同。調查問卷設置了五個維度的20個多項選擇題,五個維度分別是學生的閱讀興趣和信心、閱讀材料、閱讀策略、對窄式閱讀的態度及在英語閱讀上花費的時間。筆者對200份有效問卷的信息進行了描述性統計處理,并計算了每種選擇的百分比和其他數據。
筆者還采訪了八年級的三位教師,他們都具有至少六年以上的教學經驗,訪談主要詢問教師對窄式閱讀的看法及其應用的建議,每次采訪持續約十分鐘。筆者將從教師那里收集信息根據在窄式閱讀實施過程中的效果、存在的問題、困難和策略四大類進行歸納整理。
四、分析與結果
根據問卷調查和訪談的結果,可以了解初中閱讀課的學習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大多數學生對英語閱讀持積極態度,54%的學生對英語閱讀感興趣,但仍有20%的學生不會或不確定是否有信心閱讀材料,22%的學生在閱讀后不認為或不確定是否收獲成就感。在這種情況下,閱讀將不再是讀者的自發和愉快的學習行為。相反,由于慢速度和低效率,閱讀將成為學習者的一種負擔,導致學習者逐漸失去興趣,放棄閱讀訓練。從閱讀材料的內容看,32%的學生認為現有的閱讀材料內容枯燥,7%的學生認為材料過時,35%的學生認為,在閱讀過程中過多的新單詞和長句會影響他們閱讀時的情緒狀態。數據表明,學生掌握的閱讀方法的數量和使用情況并不樂觀。掌握適當的閱讀方法將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材料。只有20%的學生可以聯系上下文或使用構詞猜測新單詞的含義,41%的學生很少能夠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相關的閱讀技能。就閱讀時間而言,只有13%的學生每周有超過一小時的獨立閱讀,81%的學生只有10分鐘至30分鐘的獨立閱讀或者根本沒有。意味著學生花在英語閱讀上的時間遠遠不夠。當被問及對窄式閱讀的態度時,大多數學生均認可閱讀同一主題或作者的文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相關背景知識,提高閱讀能力,對英語學習有利。
在處理三位受訪者提供的信息后,作者得出以下結論:三位教師都認為這是一種將選取、比較、結合、歸納和評價等不同的閱讀策略應用于實踐中的高效教學方法。根據教科書中的主題選擇與學生語言水平相對應的相同主題的多個文本,在閱讀課堂教學中應用窄式閱讀,不僅可以豐富閱讀教學的內容,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而且可以使學生掌握同一主題的大量詞匯,更好地學習同一主題的文本結構和內容,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從教師的訪談可以看出,教師及時反饋學生的閱讀結果,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正確的信息,糾正錯誤,增強學生繼續閱讀的動力。
窄式閱讀通過選擇相似的閱讀材料,鞏固讀者的詞匯量和相關的背景知識,從而減少學生的閱讀焦慮,并且由語言知識不足引起的低興趣和缺乏自信等負面情緒因素將得到緩解。學生可以從容應對語言困難,保持學習熱情和興趣,進入閱讀訓練的良性循環。
閱讀材料的難度應與學生的語言水平一致,材料的選擇應遵循“i+1”的原則。既讓學生感受到挑戰,又不會降低自信心和學習熱情。在教材使用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補充(程曉堂,2002)。教師設計閱讀材料時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報紙或雜志等資源,選擇與教科書具有相似語言、相同主題和難度的文章。激活不同的圖式,便于學生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與文本交互,對閱讀材料進行猜測。整個閱讀過程就是猜測、預測、檢驗預測、修改和調整預測的過程(魯子問,王篤琴,2006:54)。此外,教師還可以從教科書中選取相同主題的內容供學生閱讀,使閱讀材料更有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至于如何教授閱讀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分組,每組有三四人。學生可以建立個人閱讀清單和詞匯表,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學習到的新單詞。在討論過程中,學生使用新詞交換想法和意見,以便理解和鞏固新詞。由于語言學習的最終目標是使用語言,因此,學生可以在課后撰寫閱讀報告,積極使用和練習這些不熟悉的單詞并將其轉換為熟悉的單詞。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必要的閱讀技能培訓,例如猜測或者在遇到新單詞時讓他們獨自一人,而不是停下來查找每個新單詞。培養無聲閱讀和快速閱讀的技能,培養群體和整個句子閱讀的習慣。教師應鼓勵跳過和略讀技巧,有選擇地閱讀材料,培養理解和掌握全文意義的能力。培訓可轉移的閱讀技能,例如要求學生完成閱讀筆記和經驗也非常重要。
將理論和研究結果付諸實踐至關重要。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wh-問題互查理解程度,相似的內容框架和關鍵詞復述原文,在不同的文本中反復輸入語言點使學生能夠不斷接觸到表達相似的詞匯和句子,并完全吸收和內化目標詞匯、語法和教科書的其他語言點。這種教學不僅激活了學生的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而且為他們探索文本主題提供了新的背景。
五、結語
窄式閱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通過與同一主題、同一作者或同一作品風格的不斷接觸,學生理解語言越來越輕松,學習英語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將窄式閱讀應用于英語學習對學生來說意義重大,例如教師應遵循“i+1”的選擇規則,充分利用來自不同渠道的閱讀材料;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原創英語小說,推廣小組閱讀;教授并操練某些閱讀技巧,這些建議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信心具有重要意義和幫助。
參考文獻:
[1]Krashen, S.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New York : Pergamon Press,1981.
[2]Sperber & Wilson,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6.
[3]程曉堂. 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4]魯子問,王篤勤. 新編英語教學論[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本課題受常熟理工學院2019級大學生畢業論文重點課題資助。
通訊作者:曾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