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 張倩倩 肖幸

摘? ? 要: 通過對渝東北地區農村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現狀的調查發現:存在教師對課程資源開發的認識和理解不到位,開發內容較為淺層,缺乏系統性,開發途徑較為單一及多種因素制約課程資源開發等問題。妥善解決好上述問題是進行農村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的關鍵。
關鍵詞: 渝東北地區? ? 農村幼兒園? ? 課程資源開發
一、問題提出
任何課程都是以一定的課程資源為基礎和前提的,沒有課程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難以形成行之有效的課程方案[1]。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對課程進行的是統一管理,《基礎教育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充分利用當地教育資源,開發具有當地特色的幼兒園課程資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進一步指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在此思想理念的引導下,園本課程、鄉土課程在我國中東部特別是城鎮幼兒園如雨后春筍紛紛涌現。
相比之下,很多農村幼兒園,尤其是在中西部,由于學前教育投入不足,教師專業水平低,幼兒園設施設備不完善等原因,本土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滯后,出現以教材為唯一課程資源,重園內、輕園外,重硬件、輕軟件,小學化、城市化等一系列問題。對農村學前教育質量乃至幼兒的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因此,開展西部農村幼兒園鄉土課程資源的理論與實驗研究,了解幼兒教師課程資源開發的實然狀態,查找制約開發瓶頸,最終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各種鄉土課程資源,成為一件迫切并具有重要意義的事情。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本研究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重慶渝東北片區(萬州區、開州區、梁平區、城口縣、豐都縣、墊江縣、忠縣、云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共50所農村幼兒園(農村幼兒園主要指縣鎮和鄉村范圍內的幼兒保教機構,大體包括獨立公辦園、小學附屬園、民辦園三類。)的200名任課教師為調查對象,回收有效數據191份,有效率95.5%。
(二)研究工具。采用黎金鳳編制的《重慶市農村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開發現狀問卷調查表》[2]調查重慶市渝東北地區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開發現狀。該問卷共28題,分為兩個維度,包括:(1)觀念層面:對本土課程資源及開發態度的認識;(2)行動層面:本土課程資源開發主體、方式、影響因素及困難。問卷采用教師自評方法答題。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為0.812,具有較高的信度。
(三)數據處理。在對問卷進行篩選后,采用SPSS19.0對數據進行描述統計、方差分析。
三、研究結果
(一)對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認識良好,存在學歷差異。調查顯示,60.7%的幼兒教師對本土課程資源的概念有清晰的認識,39.3%的幼兒教師對本土課程資源只有模糊的概念,表明幼兒教師對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有良好的認識。進一步分析表明,不同學歷幼兒教師對本土課程資源價值的認識存在顯著差異(F(2,188)=6.933,p=.001)。結果表明,影響幼兒教師本土課程資源認知的主要因素是其受教育程度。
(二)對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開發持支持態度,存在教齡、性質差異。幼兒教師整體上重視本土課程資源的開發,但存在教齡差異。調查顯示,90.6%的幼兒教師對本土課程資源開發持支持態度,79.6%的幼兒教師所在幼兒園已經開展本土課程資源開發。進一步分析表明,不同教齡幼兒教師對本土課程資源開發的態度存在顯著差異(F(3,187)=2.568,p=.05),教齡越豐富的幼兒教師對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開發持支持態度。不同性質的幼兒園在本土課程資源開發情況上存在顯著差異(t=-2.568,p=.011),公辦幼兒園的本土課程資源開發情況(M=1.09)顯著高于民辦幼兒園(M=1.25)。
1.對本土課程資源目標的理解
幼兒教師認為本土課程資源開發最重要的目標是讓幼兒了解并喜歡本土課程資源(55%)、豐富幼兒園的課程資源(30.4%);開發本土課程資源的原因是自我能力提高的要求(46.1%)、本土課程資源經濟實用的特點(37.2%)、幼兒園領導的要求(13.6%)。
2.對本土課程資源內容的理解
幼兒教師認為本土課程資源類型的開發包括人力資源(幼兒教師、家長、幼兒等)(56%)、風土人文資源(文化節日、風俗習慣)(26.7%)、自然資源(土地礦產、動植物等)(10.5%)、物力資源(景觀建筑、生活工具等)(6.8%)。
(三)資源開發方式。對于幼兒園的具體本土課程資源進行開發,具體方式見下表1。
(四)資源開發影響因素。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開發的影響因素,幼兒教師認為主觀方面包括:家長、社區人員的開發態度(25.4%)、幼兒園領導的開發態度(24.4%)、行政主管部門開發態度(22.8%)和幼兒教師的開發態度(19.8%)。
對資源開發主觀影響因素的進一步分析發現,不同年齡的幼兒教師對于“家長、社區人員的開發態度”(F(3,187)=5.851,p=.001)和“行政主管部門開發態度”(F(3,187)=3.453,p=.018)影響因素的分析存在顯著差異;事后多重比較Scheffe結果顯示,相對于20歲以下的幼兒教師(M=.54,p=.007)和21歲—30歲的幼兒教師(M=.56,p=.002),31歲—40歲幼兒教師(M=1.00)認為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的開發更多的受到“行政主管部門開發態度”的影響;相對于21歲—30歲的幼兒教師(M=.60,p=.026),31歲—40歲幼兒教師(M=.90)認為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的開發更多的受到“家長、社區人員的開發態度”的影響。
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開發的影響因素,幼兒教師認為客觀方面包括:政策輿論導向(16.89%)、資金支持(23.31%)、開發能力(20.10%)、保教任務(18.75%)、評價激勵制度(14.53%)。對資源開發客觀影響因素的進一步分析發現,不同年齡的幼兒教師對于“評價激勵制度”(F(3,187)=3.215,p=.024)影響因素的分析存在顯著差異。
(五)資源開發困難。幼兒教師認為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開發的困難包括:專家培訓支持不夠(18.94%)、幼兒家長的教育觀念影響(18.40%)、保教任務重時間精力不足(14.57%)、幼兒園教師開發意識不夠強(11.66%)、行政主管部門的支持不夠(10.93%)、幼兒園的支持不夠(8.38%)、幼兒園教師開發能力不強(8.74%)。
四、問題分析
(一)教師專業素養是制約課程資源開發的首要因素。教師對課程資源內涵的正確理解是有效進行課程資源開發的前提條件,涉及教師知識結構素養和專業理念的深度與廣度,與教師的專業素養及學歷層次有著直接的關聯。目前我國幼兒教師特別是農村幼兒教師整體師資質量水平不高,不少農村幼兒教師在教學設計、教學組織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方面尚存在較大不足,未達到層次更高的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水平,即使嘗試簡單課程資源開發利用,水平非常有限。
職前學前師范教育偏重傳統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訓練,較少涉及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入職后的培訓要么很少涉及課程資源開發,要么即使有,也多為“蜻蜓點水”式的專家講座,只停留在表面,并未深入觸及實際中的“真問題”。導致幼兒教師課程觀受到限制,產生對課程資源內涵狹義化、簡單化的理解,不能準確把握課程資源對于幼兒園課程實施及幼兒發展的重要意義。
(二)課程資源開發淺層化比較普遍。從農村幼兒園課程資源利用現狀來看,不少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已經開始有意或無意地嘗試鄉土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但在課程資源開發過程中,一些教師視野比較狹窄,范圍上局限于少數顯性課程資源,手段上經常采用簡單的“拿來主義”,即根據教學需要直接引用一些家鄉的特產、文化傳統資源,或者帶領幼兒實地去人文和自然景觀參觀。然而,這種所謂的“請進來”和“走出去”只是停留在用用而已,并未把它作為課程實施的必要條件。既沒有深入挖掘其中的價值,又沒有綜合考量資源與課程、資源與兒童發展之間的關系,更沒有形成系統的課程資源開發路徑,以致課程實施形式單一、呆板、效果不佳。
(三)多因素制約教師課程資源開發。保教結合是幼兒教育的顯著特點,幼兒教師除了承擔教育教育任務外,還要完成日常瑣事,一些教師心有余而力不足,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投入諸如課程資源開發等專業探索上,加之農村幼兒園大班額問題比較突出,保教壓力更大,除了完成常規工作外,任何額外任務都被視作負擔,只會讓她們疲于奔命、應付了事。此外,農村教師待遇上不去,幼兒園領導并沒有對教師做出關于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相關要求與獎勵政策,有時還得不到家長的理解,導致農村幼兒教師缺乏專業上進一步學習和鉆研的動力。
參考文獻:
[1]王穎莉.農村幼兒園鄉土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問題及對策的個案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
[2]黎金鳳.重慶市農村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開發現狀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6.
[3]李炙檬.甘肅省農村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4.
[4]馬雪琴,張果萍,王莉.農村幼兒園鄉土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現狀調查與思考——以甘肅省張掖市為例[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7(28).
[5]李浩泉.鄉村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四川省A縣育英小學幼兒園為例[D].重慶:西南大學,2006.
[6]劉英.試論農村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的原則和途徑[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7(1).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生態視域下渝東北農村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的現狀與對策研究”(2016-GX-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