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 ? 要: 鑒于商務英語系列課程的實用性對教學內容提出不斷更新的要求,“跨文化商務溝通”課程應擺脫教材案例的束縛,基于課程框架建立任務清單,讓學生分小組搜集各類案例,帶到課堂上匯報和討論,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和教學有效性,提高學生商務英語綜合能力。這種教學模式既為跨校間的跨文化商務溝通案例庫建設提供了資源,又為商務英語課程體系內部的有機結合提供了參考,當然對教師角色和課程考核方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關鍵詞: 跨文化商務溝通? ? 案例搜集? ? 教學模式
一、引言
隨著商務英語專業的發展,各高校商務英語課程體系不斷健全,“跨文化商務溝通”已成為高校商務英語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各高校所用的教材和教學方式有所差異,但各高校對該課程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本一致的,即:培養國際商務交流活動中的文化意識,避免文化誤區,并結合案例對企業全球化過程中可能遭遇的文化問題進行重點指導[1]。鑒于案例積累對該課程教學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將對該課程中的“案例搜集”模式進行探討。
二、“跨文化商務溝通”課程的教學目標解析
根據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2015),商務英語本科專業學生應具備英語應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商務實踐能力、思辨與創新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2]。跨文化商務溝通以實用性、注重實案分析的特點,良好地順應了這些要求。因此,多數教材除了對文化內涵等基本討論外,還深入商業全球化、風俗習慣與規則禮儀對國際商務交流的影響、跨文化會談、企業文化建設、跨文化團隊建設、跨文化營銷等諸多具體方面,提供了許多案例供師生課堂討論,增強了課堂生動性,有利于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相比英語專業普遍開設的“跨文化交際”課程,“跨文化商務溝通”更加注重跨文化意識在企業全球化過程中的應用,吸納更多生動的與企業發展相關的真實案例。“跨文化商務溝通”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教師需要通過案例研究進行教學,教授跨文化商務交流的基本理論知識,并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實現教學目標。
總體來說,跨文化商務交際在我國商界和相關專業教學中還處于薄弱的初級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尤其是如何把商務活動實踐與跨文化交際理論結合起來,如何把國際商務文化與中國文化結合起來,是一個難題[3]。圍繞教學目標,一些教師提出應靈活處理課堂教學,如:基于網絡環境的人才培養模式等[4]。在教材基礎上,師生一起不斷搜集增添案例,采取案例討論為主的教學,不失為一條值得探究的途徑。
三、“跨文化商務溝通”課中案例積累的意義
商務英語專業的實用性對教學內容提出了不斷更新的要求。世界日新月異,產業和商業模式不斷升級變化,要求商務英語專業學生不斷學習了解新的商業世界的現象與規則。然而,任何課程建設和教材的使用必須有一定的穩定性。因此,基于教材,以教材各章節為框架基礎,引領學生通過商業實踐、資料搜集、小組合作等方式搜集相應的案例,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商務實踐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切實培養學生在商務活動中的跨文化意識和問題處理能力。此外,“案例搜集”教學模式有助于教師積累素材,為教學提供支持。
四、“跨文化商務溝通”課中“案例搜集”模式的應用
(一)基于教材和大綱的“案例搜集”模式的具體操作方式
“跨文化商務溝通”課與商務英語閱讀類課程不同,教材使用方式不同,不是通過閱讀鑒賞課文內容,而是通過瀏覽教材內容獲得案例信息,同時將教材作為參考資料,借鑒關于跨文化商務溝通的觀點。信息時代,課本中的案例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單方面通過教師搜集和補充案例也是事倍功半。因此,筆者建議,教師在開學之初以教材目錄和大綱為框架體系,在班級內分小組分配不同主題的跨文化案例搜集任務,并制定時間表,以每周一個主題的方式要求各小組輪流以圖片、視頻、PPT甚至場景表演等形式,到課堂上用英語向其他同學做口頭匯報,并在教師協助下組織課堂討論。等匯報和討論結束后,再由教師引導學生對現象的本質做進一步總結和提煉,補充理性知識,鞏固學生的跨文化商務意識。
以上操作方式的好處是擺脫以教師為主的課堂形式,將課堂時間交給學生。同時,增加作業的靈活度和趣味性。此外,只要教師牢固掌握該課程基本知識和英語表達能力,完全可以指導和控制學生的案例搜集和匯報過程。
當然,“案例搜集”模式的可操作性主要還是在學生端。除以往的資料閱讀、信息檢索等形式外,由于目前各高校普遍增加了校企合作、企業人士進校園講座、走訪企業、見習、實習等學生參與實踐環節,還可以借助與企業人士接觸的過程,通過問卷、訪談等形式采集到一定的實際案例。這種做法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入學習“跨文化商務溝通”課程,還能使商務英語專業的整體實踐教學更具豐富性。
(二)“案例搜集”教學模式與以往案例教學模式及案例庫建設的區別
以往的案例教學指教師按照教學目標的需求,通過應用各種媒體手段和方法,以案例為基本素材,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真實情境中;學生和教師之間進行多向及雙向互動,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5]。本文所指的“案例搜集”模式指在有目錄框架的基礎上的案例搜集,要求搜集到的案例能被歸屬到某類跨文化商務溝通現象。同時,以學生為主角,主要以英語口語匯報的方式向其他同學介紹案例,并由匯報案例的學生帶領其他學生分析案例。因此,“案例搜集”模式是對以往案例教學模式在“以學生為主”方向上的延伸。
當然,“案例搜集”模式不能等同于案例庫建設。案例庫建設是一項系統而龐大的工程,需要更細致的分工與合作,涉及案例的匯編和整合等諸多工作,不是學生在課程框架下能完成的。換言之,“案例搜集”模式降低對學生在案例編寫方面的要求,提高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當然,如果各高校教師能將學生在該課程中搜集的資料妥善整理,定能為案例庫建設提供探索和參考。
(三)“案例搜集”模式下教師的定位
“案例搜集”模式的目的是提高課程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強化跨文化商務溝通意識,鞏固跨文化商務溝通知識,發展跨文化商務溝通實際能力,教師應發揮好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作用。
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轉變思想,從容應對課時壓縮的壓力,舍得將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讓給學生,由學生做案例匯報和討論的主角。在組織“案例搜集”過程中,教師除了分配任務、指導方法、控制過程外,還可將歷屆學生采集的經典案例經過不同程度加工和提煉,在不同班級中傳播,以此不斷拋磚引玉,推陳出新,集思廣益,激發學生的探知欲。商務英語教師應在不斷的商務實踐中發現和整理新的案例與學生分享,因此,教師也是案例的傳播者、案例討論的參與者及案例搜集的參與者。
此外,教師還應有改革意識,在“案例搜集”模式的基礎上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課程考核方式,對學生的案例采集和匯報過程做過程性評價(由教師直接評分)和總結性評價(如采取開卷筆試的方式,讓學生分析多個不同的跨文化案例,總結跨文化商務現象和規律等)相結合的形式,科學、多元地考評學生的課程綜合表現。“案例搜集”教學模式是對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的有力實踐,能有效提高課程學習效率,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此外,還為跨校、跨地區的跨文化商務溝通案例庫的建設提供了資源,為商務英語課程體系內部的有機結合提供了參考,對課程考評機制提出了改革要求,是一種值得探討的模式。
五、結語
自“十二五”以來,中國經濟發展迎來了新的發展。新常態下最重要的內容是加快開放型經濟新體系建設。開放型經濟建設和發展需要各行各業的人才。其中,培養適應經濟新常態、引領經濟新常態的經貿人才的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顯得尤為迫切。在新的經濟常態下,我國高校需要調整國際貿易人才培養目標,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基本素養和專業能力,提高課程教學效率,并幫助學生強化跨文化商務交流意識,豐富跨文化商務交流知識,提高開展跨文化商務交流的實踐能力。在“跨文化商務交流”過程中運用案例教學,又不失其他教學方法。根據教材內容采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是必要的。只有在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實施案例教學,教師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Mitchell, C.著.許德金,導讀.國際商業文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2]王立非,葉興國,嚴明,彭青龍,許德金.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要點解讀[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47(02):297-302.
[3]竇衛霖編著,跨文化商務交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楊小鳳.基于網絡環境的國際商務人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研究[J].亞太教育,2015(32):237,236.
[5]楊玫芳.《跨文化商務溝通》課程中的案例教學研究與分析[J].農家參謀,2017(23):325.
[6]時宏遠.《跨文化商務溝通》案例教學探析[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0(02):107-108.
基金項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jg2018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