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晶
摘 要 目前,接受建造合同會計準則的建筑施工企業越來越多。合同會計準則的頒布,有助于把建造合同期間獲取到的經營成果均衡地分配至任一會計期間。為提高對此準則的利用率,科學地選用收入確認方法顯得至關重要。本文對《建造合同》準則中工程收入的確認方法進行了概述,針對收入法與成本法的對比研究,突出建筑施工企業使用收入法的重要意義與必要性。
關鍵詞 建筑施工企業 成本法 收入確認 方法 收入法
企業是否可以對工程費用與收入作出精準、科學的確認,關乎能否精準地體現出企業當期財務成本核算的精準度。實際上,精準、科學地確認工程費用與收入,是領導者作出相關決策的重要參考,同時也是其呈現企業經濟發展狀況的窗口之一,對企業的運營發展及其競爭力的強弱具有重大意義。嚴格按照《建造合同》準則制作的財務報表,才能使其符合權責發生制的收入確認標準,相較于按照企業會計制度繪制財務報表,其更可以十分精準地體現出企業的經營成果與財務情況,既能有效迎合國家相關部門、債權人、投資人員、企業管理層的需求,又能有效改善會計信息的質量。同時,準則中具體地列出了建造合同時必須披露的事項,提升財務報表的普適性,增加其內含的信息量。綜上,按照《建造合同》中的相關標準與規定明確工程收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明確工程收入的重要依據。
一、《建造合同》準則中工程收入的確認方法
所謂建造合同,顧名思義指的是為建造若干項與功能、設計等休戚相關的資產而編制的合同,建造合同的完工日期和開工日期所屬的會計年度存在一定的差異。眾所周知,在各個施工區間,利潤的分布并不勻稱,如果在時間方面成本、收入以及利潤的確認無法割裂開來,僅僅是在合同完成時才合算利潤,那么將難以充分體現出每一會計年度企業的潛在獲利空間及其實際運營狀況。因此,如何對合同成本和合同收入進行科學的配比,并將其歸入工程的會計年度中值得人們深思。鑒于這種情況,《建造合同》準則強調,在確認工程收入的情況下,要采取完工百分比法。換言之,倘若能可靠預估出建造合同的結果,那么企業必須以合同完工進度為重要參照物對費用和收入作出確認。一般而言,此方法可分成三類:
第一,產出衡量法。依據在合同預估總工作量中已完成的合同工作量的占比,對所有合同工作最易確定的建造合同適用,如土方石開挖、道路工程以及砌筑工程等。
第二,投入衡量法。依據在合同預計總成本中累計實際發生的合同成本的占比,其為對合同完工進度進行確認時使用頻率較高的一種方法。
第三,實際測定的完工進度。也就是在不能采取前文提及的兩種方法確定合同完工進度的情況下,可采取此法進行測量,還要安排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現場勘測,切實落實每一個細節,對存在特殊建造要求的項目最為適用。通過對前文的分析不難看出,建造合同的過程中通常會跨越若干個會計期間,有時只有一個,有時則有兩個及以上。如何科學地配比合同成本與合同收入,把實現的經營成果均衡地分配到任一會計期間就顯得至關重要。現階段,大多數施工企業都已經開始運用建造合同,根據建造合同的標準施工作業,有關完工百分比的確認一般是選擇成本法的方式進行明確。相對來說,采取此法更易讓人接受以及理解,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具體落地時也存在許多明顯問題。
二、成本法確認完工百分比的不足
第一,進行成本分析存在一定的難度。使用成本法對完工百分比進行計算,實際上只是從金額方面計算合同收入,但有關某一道工序的具體收入是無法計算的,建造合同中的工程量單價以及清單乘數就更難以計算了,這對于分析建造合同的實施周期是不利的。近年來,我國建筑施工技術不斷優化、改進,建造合同的產品特征日趨顯著。
第二,把彌補管理與決策失誤的成本確認成當期合同成本。一般而言,在中標之后,建筑施工企業往往會結合合同所處區域的材料支出、企業內部間接支出、人工費用以及機械費用來確定標后預算,以這為建造合同總支出。完成預算編制之后,一般情況下不允許對其進行修改,因此也就無法做到每月根據實際情況調節預算成本。在真正貫徹實施建造合同期間,企業難免會出現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決策失誤的情況。為彌補因為管理不到位、作出的決策不正確所形成的成本,其會被確認成當期合同成本。把它視成合同成本進行求算,往往會使完工百分比增加,和建造合同的進度產生顯著差距。這與建造合同準則相悖。
第三,與統計部門的數據存在顯著區別。現階段,統計部門統計出的產值數據是依據建造工程的形象年度計算出來的,并通過國家統計局進行歸納總結得到的數據。在進行財務核算時,首先要根據建造合同確認合同收入,再結合財政部的要求統計收入。由于收入確認方式的不同,導致財務部門的收入與統計部門的產值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因為統計有關法律不夠完善以及對統計工作不夠關注,此類差異的關注度不高,無法得到扭轉。近幾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一系列統計數據受到社會各界的質疑,被降低、被增長的問題屢禁不止,究其緣由,是統計數據的獲取手段有一定的區別,沒有徹底地追究統計數據報送責任。隨著國家相關部門對數據關聯性的強調,財務部門有關建造合同收入確定會逐漸與統計產值實現統一。
三、收入法確認完工百分比的可操作性研究
在具體落實建造合同準則之前,建筑施工企業往往都會嚴格按照《施工企業會計準則》,始終嚴格依據合同的約定單價以及建造工程的形象進度進行產值的計算以及單價的統計。在具體貫徹落實建造合同準則之后,考慮到能科學地估計出建造合同的預算總收入,因此要根據統計到的收入、產值預計總收入中的占比,以其為完工百分比,從而彰顯出建造合同的規定。按照該完工百分比就能將當期應確認的合同成本求出來,當實際形成的費用與應確認的合同成本之間有區別時,應把部分成本預提出來,以其為當期實際成本的調整項,從而實現均衡毛利率的目標。當完成整個項目工程施工之后,完工百分比達到100%的就會自動消除預提調整項。
四、按收入法確認完工百分比的亮點
第一,對當期進行經濟活動分析極為有利。一般而言,在計算收入時,要充分考慮合同單價與施工現場實物工程量這兩個因素,因此可與實際成本進行量價比較研究。
第二,完工百分比可以十分具體地體現出實際進度。使用收入法的過程中,應依據在合同收入中實際完成的收入的占比進行求算,即可防止因為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與決策不合理對形象進度產生不利影響,就算是出現再多返工成本,亦不會影響到完工百分比,以充分體現合同的實際完工程度。
第三,為與其他部門保持一致的數據報送口徑,合同收入是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工程量與建造合同單價計算得出的,財務部門與生產統計部門報送的數據相同,上報產值亦不會存在區別,這既有助于增強政府公信力,又能大大提高國家部門之間的數據關聯性。
第四,掛賬成本引起充分關注的難度小,起到警覺性效果。因為所有單項工程或者每一道工序的毛利都不一致,建造合同是對綜合毛利率的體現。掛賬成本就如同調整毛利的重要武器,受到中介審計機構與企業的廣泛關注,導致企業要對掛賬成本產生的原因進行不定期檢查。如果企業掛賬成本太高,建筑施工企業可采取調整掛賬成本的方式對利潤進行調整。
五、結語
從根本上講,采取成本法與收入法對完工百分比進行計算實際上沒有明顯的區別,這些都是對建造合同準則精神的體現。但是,通過對比分析發現,采取收入法確認完工百分比的方式更為合理,其充分地考慮到現階段我國建筑施工企業的實際特征,普適性更強,能有效增強建筑施工企業的管理能力,有助于實現收入確認,宜被廣泛地推廣運用到建筑施工企業中。
(作者單位為深圳市勝捷消防集團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辛釵希.新會計準則下建造合同收入確認的新舊比較[J].現代商業,2007(26).
[2] 張輝.新會計準則中建造合同在施工企業中的應用[J].會計之友(中),2008(06).
[3] 鄭奇洪.建造合同中完工百分比法的確定方法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