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靜 劉春華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學校越來越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對高職院校來說,打造出適應自身院校發展的品牌校園文化變得極為重要。校園文化的缺失,會導致生源的流失、畢業生就業率的下滑,導致企業與高職院校的合作意愿降低,從而全面地限制了高職教育的良好發展建設。
關鍵詞:高職院校? 校園文化? 特色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8.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9(c)-0227-02
1? 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 對校園文化建設不夠重視
高職教育發展到現在,僅有十幾年的歷史,所以相對于本科院校來說,高職院校其文化底蘊相對薄弱,所以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校園文化建設更為重要。然而現實卻是,現在許多的高職院校對校園文化建設認識不到位,一味地重視學校硬件設施建設,不斷擴大招生,追求效益,忽略了校園的人文建設、文化建設,不利于學院的長期發展。有些高職院校已經開始著手于校園文化建設,但是也僅僅是停留在紙面上。
1.2 校園文化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和職業特色
許多高職院校已經開始建設具有自身特點的校園文化建設,但是缺乏整體的統一規劃,沒有整體思路。只是為了應付工作,并沒有深刻地認識到校園文化所帶來的影響,沒有做到積極主動地建設自身校園文化,復制與模仿其他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還有一些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與實際發展脫節,導致校園文化被架得很高,沒有做到與區域相結合、與自身發展相結合。校園文化的缺失,會導致生源的流失、畢業生就業率的下滑,導致企業與高職院校的合作意愿降低,從而全面地限制了高職教育的良好發展。
1.3 校園文化氛圍不夠理想
許多高職院校由于建校時間短,人文精神建設欠缺,學生的人文素質、綜合素質還有待提高,學校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許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能力并不是很強,一些學生熱衷于上網游戲等,自主學習能力較弱,所以,高職院校亟需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幫助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升學生的綜合競爭力。
2?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特色
高職院校較于本科院校,更多的注重在知識技能的實踐上,更重視知識技能的實踐教育,而不只是理論知識的教育。旨在為社會提供更具專業性的技術型人才。所以在高職院校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要將其自身的特點完美地與校園文化融合在一起。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一般具有以下特點。
2.1 實踐技能文化
高職院校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這類人才就需要大量的實踐教育環節來支撐。實踐技能文化是高職院校的特色文化,高職院校大量的實踐性教育,形成了這種文化。在高職院校中要加強對于實踐教育的力度,讓學生養成實踐意識,推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聯合培養的制度,鼓勵學生進行更加專業的學習,從而掌握更加扎實的專業技能。
2.2 就業導向文化
高職院校的發展應該以保證學生就業為目的,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與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使得學生可以在離開校園以后在就業的道路上擁有更強的競爭能力。畢業的學生擁有了更強的就業競爭力,提高了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滿意度,可以影響到學校的校園形象,增加學校對于社會的影響力,從而吸引更多的企業與學校達成合作,吸引更多的學生來校就學,從而形成良好的循環。
2.3 校企合作文化
許多高職院校的發展過程中都會與企業展開合作。與企業合作,既可以保證學生的就業率,同時可以以企業的高標準針對性地培養學生過硬的專業素質,提高學生在社會上的生存能力。反過來,企業也可以更好地給予學校資金支持,來幫助學校提升硬件設施,從而更好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相輔相成,使得高職院校的發展更具可持續性。
2.4 區域特色文化
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大部分都在當地一定范圍區域內選擇就業,所以高職院校的文化培養要將地區性因素考慮進去,充分地將地域特色融合到學校文化建設中。同時,高職院校也需要充分了解與適應地區經濟形勢,建設適應地區發展與需求的專業,進行針對性的人才培養,并且根據區域經濟的變化來調整學校的教育專業,做到與時俱進,幫助解決區域就業問題。
2.5 政治文化
對于高職校園的校園文化建設,無論何時都需要堅持走社會主義路線,體現出新時代社會主義特色。嚴格地遵守國家指定的各項要求以及法律法規,要做到在對學生進行專業性技能培養的同時,確保不能忽略對學生思想政治上的要求,不僅如此,在當前形勢下,要更加注重對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要將思想教育完美地與學校文化相融合。
3?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保障
3.1 統一認識
對于高職校園的文化建設,需要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需要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在統一建設目標的前提下進行,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從而更好、更全面地提升校園文化的影響力,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增強校園文化的感染力。
3.2 組織保障
為了確保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建設,需要在校園內建立科學合理的組織機構,來制定校園文化內涵,以及發展方向,并且確保其可以順利開展。
3.3 制度保障
各種校園校規、規章制度,可以幫助學校更好地建設校園文化。合理合法的規章制度,可以對校園文化建設起到推動性作用,協調師生關系,幫助建立健全校園文化內涵。高職院校需要結合自身校園情況,建立適應校園發展,幫助校園文化建設開展的規章制度。
3.4 經費保障
學校要根據自身經濟水平給校園文化建設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資金來源可吸納社會捐贈、與企業合作等多方進行開展,資金要進行合理的規劃使用,將有限的資金收益發揮到最大。
4? 新形勢下加強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
4.1 以學生為主體,積極開展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
高職院校應把課堂教學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渠道,課堂上進行知識傳授的同時也要注重文化教育。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是校園文化最好的展示方式。除了課上進行文化建設以外,課余也要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可邀請相關專業專家學者、具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來校演講與教學、舉辦知識技能競賽等各種新穎的課余文化活動,來幫助學校更好地建立校園文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體會校園文化。
4.2 以培養職業素質為核心,開展校企合作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是專業技能水平,專業技能越強,其就業能力也就越強,所以校園文化建設要以職業技能水平提升作為重要內容,保證畢業學生的高就業率,才可以更好地建立健全校園文化。對于學生專業素質的提升,可以通過訂單式培養、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在校內建立企業師傅工作室、企業頂崗實習等校企合作方式,促進學校對于學生專業素質技能的培養,從而提升學生的高就業率。
對于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以及學生就業的規劃,學校可邀請往屆優秀畢業生回校進行演講,將自己的成功體驗分享給在校學生,促使其努力認真地學習專業技能,在課余時間不斷豐富自我,參加更多的文化教育活動,從而使自身發展成為一個專業素質過硬的全能型人才。校園文化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學校與師生共同努力,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也必須打造更適合自身發展的、更具新時代特色的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1] 方小英.加強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14):46-48.
[2] 王志強.關于遼寧省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109-110.
[3] 林裕輝.校園文化建設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發展的促進作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