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昊朋 遼寧傳媒學院 廣電影視系動畫專業 王若鵬 遼寧傳媒學院 廣電影視系動畫教研室
教育信息化主要是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引入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發展。教育信息的優勢在于數字化、智能化、計算機化,進而通過教育信息化來促進教育教學方式的改革和創新,用信息技術手段改變教學模式,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將帶動教學形式的重大改革。
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教育教學方式隨著時代的變化需要進行一定的變革,教師作為變革的主要實踐者需要突破自身的教學方式,使教學水平在原基礎上更上一層樓。教育資源作為教育發展過程中的能源動力應該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對于學校內既能良好掌握信息化技術,又能夠在教學設計應用過程中成為優秀教師的人將會是信息技術時代的領軍者,不能徹底改變學習內部按資排輩的不良風氣,對于教育教學體系中教師的發展具有督促作用,進一步改善主動學習觀念滯后的問題。
傳統模式的教學主要通過教師的備課、知識講解進而建立起優秀教師的偉大形象,通常情況下主要以成績的標準來評價一名教師是否稱職。但是在信息化技術發展過程中,學生是在網絡設備應用過程中成長起來的,是網絡時代創造者。因此,優秀教師的評價標準不再局限于教出好成績的學生,如果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未能及時掌握新形式的教育能力和手段,且沒有勇氣去改善目前的不良局面,這樣情況下該教師也可以被評為不稱職,教學方式的轉變需要能力的提升,能力與教學方式之間需要協同發展。
對于教育行業的教育者而言,無論你是否是師范類院校畢業的,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都未曾在之前的學業中有所涉及,往往掌握信息技術手段的教師又不是基礎教學的教師。這樣的話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將教育學、心理學等基本知識理論結合運用,尤其是結合信息技術的主要特征是改善教育教學方式理論空乏、手段單一的主要形式。
在網絡發展時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將會促進整個教育行業的發展,在教育實踐過程中有這樣一句話“領先一步是先進,領先三步是先烈”,含義是對應教育的先行者而言在發展過程中需要花費更多的人力和時間成本,雖然部分教育相關領域配備了“先進”運行設備,但未必可以在運行過程中發展優勢,應用者對于設備功能的運用往往需要花費一定的學習時間,但是時間的花費未必取得對應的成果,所以在設備建設方面需要采取科學配備方式,適度超前原則,這樣才能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
在信息化管理過程中核心要素就是學校技術應用與設備運行中心,對專業技術支撐而言,主要的來源渠道是該領域相關專家咨詢和培訓,該信息化中心是教師課堂教學信息化的支撐和保障,它將會直接促進學校教師的資源整合、網絡維護等基本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推動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教學模式變革。
隨著學校對教學基礎課程改革方式的逐漸深入,信息技術教育模式的應用與學科信息的融合將會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學校校長在內的單一體系改革實踐策略。對于教育教學體系的整體發展而言將會更加需要區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進而使整個區域范圍內的教育教學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當信息化技術手段融入到教學課堂中時,知識的傳授將會由“人人對話”模式轉變為“人機對話”模式,知識的傳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發生質變,相比于傳統教師的地位而言將會發生一定的改變。因此傳統和現代的教育教學方式的比較將會在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中開展,信息化背景下的現代教育將會帶來多種模式的教育方式,如“線上學習”、“翻轉課程”等。但是教育方式最終產生的效果會因不同老師的教育而產生不同的效果,這個過程屬于一個逐漸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作為學校教育的管理者需要良好的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主動轉化學習模式,做到知行合一。
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倡導“以學生為核心”的個性化人才觀,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需要挖掘學生潛能。課堂是學生展示發展個性、探索知識的重要領域,教育教學模式的變革將會在未來成為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形成自主學的首要前提。信息化技術的加入需要教師打破傳統的教育束縛,用更加豐富的教育模式重新呈現新型式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