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鑫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 田麗華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應用理學院 孫穎馨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
對于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而言,是指在計算機技術為基礎上,教課的老師提前把將要教授的課程,制作成數字影像、聲音、圖片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教授的一個過程。這些形式可以包括有音頻的PPT,有人物活動的視頻等。而翻轉課堂對學生的要求,則是在學習新內容之前,提前將所要學習內容的音頻內容,進行一個預習,先大致掌握具體內容。老師則是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將教學重點則是放在為學生解決不能理解的問題、和學生合作學習,進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相比較于傳統的教學方式,翻轉課堂從根源上對其進行了改變,對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極力倡導。學生針對在課前預習資料期間,發現的無法自己解決的問題,可以多次重復觀看預習資料、上網查詢答案進行解決。而老師在課堂上的任務,則是將學生最終沒有解決的問題給與答復,最主要的是將所學知識進行內部消化。
數據庫具有的特點是高度的信息化資訊,而傳統的硬性教育課堂,已經無法滿足數據庫的龐大需求。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融入到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能夠對大限度的利用數據庫的優勢,使學生能夠跳脫出傳統教學的束縛,在龐大的數據庫中尋找相關信息,是課堂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引入到實際的教學中以后,數據庫里的知識不僅能夠通過視頻的方式,被教師提前教授給學生,而且還能夠有方向性的指導學生對數據庫更深一層的課程以外的知識進行自主的學習。與此同時,將課程設計作為課后作業安排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互相交流、課堂展示。
現在的大學生對于視頻學習也越來越適應。數據庫授課教師可以借鑒這類網絡課程的形式,錄制一些微課。微課可以是真人錄像,也可以是帶有聲音講解的PPT視頻,形式不限。課前學習內容也可以是要求學生閱讀教材的某一部分內容。
傳統課堂一節課四十五分鐘,教師真正用來講授知識的時間也許還不到一半,課堂提問學生作答效率也不高。在翻轉課堂的數據庫教學中,教師可提前制作半個小時左右的視頻內容來對數據庫基本內容進行講解,包括數據庫的基本原理和概念,關系數據模型,關系數據庫的設計方法,或者數據庫應用程序開發技術,并留下基礎問題和進階問題供學生課下作答。學生在觀看視頻的時候,與課堂授課不同的是,他可以后退、快進、重復觀看。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課程基本內容的把握。如果學生有不懂的地方,他們可以網絡查詢解答,也可以保留疑惑課堂提問。基本內容的講解不必過分深入,要注重循循善誘。課后進階題目需要有一定的發散性。
在這一階段中,需要數據庫授課老師在課堂上抓住學生在第一階段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去解答他們的疑惑,并對課程難點進行講解。如關系數據模型中的設計重點難點問題、數據庫應用程序開發中的疑點等。除此之外,授課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第一階段中的學習內容。
數據庫是一個重實踐性的課程,學生所學到的所有知識,最終都是要轉化為能夠實際進行項目操作的技能。因此,數據庫授課教師可以安排一次課程設計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閱,并督促他們自主學習更多的數據庫知識。
由于在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中,學生的主要學習場景在課下,課程設計的完成時間也是在課下,教師可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擬出若干個數據庫課程設計題目讓學生自選。題目可以是常見的圖書管理系統、醫院就診管理系統等,也可以是新穎的具有社會應用潛力的新題目。在這一階段中,老師也可以準備一些具有挑戰性開拓性的題目隨課程設計任務一并布置。學生在課程設計中,不僅要運用到關系數據模型、流程圖,還要涉及到具體的數據庫設計。課程設計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測,也是一種督促。課程設計考核,可以設計報告的完善程度和課堂展示為主要參考因素。課堂展示主要是為了促進同學們之間的相互交流,提升對不同數據庫系統的理解程度,相互學習,互通有無。引入了翻轉課堂的《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的教學改革大致可分為以上三個部分,授課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受眾的接受程度的不同,在不同階段中進行豐富和著重。翻轉課堂強調高度信息化的學習環境,但是又并不完全受制于信息網絡,主要還是依靠授課教師的指引和提點。
在《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教學中引入翻轉課堂,可以將功能全面的學習管理系統來將線下課堂和先進的網絡空間進行整合,通過線下學習的安排為正式課堂留出時間進行課程的深度拓展和答疑解惑,通過課程設計的任務安排增強學生在數據庫系統設計方面的實踐能力。同時,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對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較大的要求,這也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一個良好契機。
但是引入翻轉課堂之后,《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這里需要進行討論以便授課教師提前做出更好的應對。其一,就是學生自學的難度比傳統課堂要大。這就要求教師在第一階段的教學中,要從最基礎的開始抓起,循序漸進,并引導學生利用學習材料和網絡資源自主解決疑惑。其二,就是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掌握程度難以明確把握。因為第一階段的學習中教師沒有隨程參與,這樣導致第一階段很容易成為教學的盲區。因此教師最好能夠在這一階段利用一些比較好的在線學習平臺,教師能夠在后臺查看學生的學習進度并布置小測試。同時,精制教學視頻也要花費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其三,是教師的教學效果得不到及時的反饋。學生的疑惑是在后續的第二階段的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其四,是課程設計的小組成員表現差異無法直接量化。由于課程設計強調組內合作,集中展示,因此教師會對成員的具體參與程度把握不清。這就需要教師改進評價方式,盡量公平客觀。
綜上所述,對于以翻轉課堂為基礎的《數據庫原理及應用》的課程教學所展開的一系列討論能夠發現,翻轉課堂的的教育模式是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轉折點。對于數據庫課程對學生在學習上的時間投入要求以及學習能力的培養的要求,翻轉課堂能夠一一滿足。雖然到目前為止,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還存在很多問題,但是,只要老師具有嫻熟的教學手段,又能夠充分利用互聯網教學的優勢,翻轉課堂的優勢一定會突顯出來,存在的問題也必然會被完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