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

【摘要】 目的 探討小兒尿路感染的常見病因, 并對其臨床特點進行分析, 為臨床診治提供客觀的參考依據。方法 選擇68例小兒尿路感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對其病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觀察患兒的臨床癥狀, 分析患兒的尿路感染病因, 總結患兒病原菌的分布情況。結果 68例患兒中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發熱、尿道感染征、腹瀉、上呼吸道感染、嘔吐以及其他。病因類型中單純型占比為52.9%, 復雜型占比為47.1%。通過對患兒尿液樣本進行分析發現73株病原菌, 其中革蘭陰性菌占比為72.6%, 革蘭陽性菌占比為19.2%, 真菌占比為8.2%。結論 小兒尿路感染的病因與臨床特征有規律可循, 在對其進行診治時可對以往數據進行參考, 針對患兒的具體病情做出有效診治, 進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促進患兒的康復。
【關鍵詞】 小兒尿路感染;病因;臨床特點;病原菌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9.020
小兒尿路感染是兒科中的一種常見病, 其發病率較高, 僅次于呼吸道感染。因小兒尿路感染的發病原因尚未有統一標準, 因而在對患兒尤其是不明原因發熱的患兒, 進行診治時應該加以重視, 以免因患兒癥狀不多造成誤診或者漏診的現象[1]。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健康知識的不斷普及, 如因醫院對患兒誤診或漏診對患兒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影響, 極易引發醫療糾紛, 因此, 在對小兒尿路感染的診治上應提高其重視程度[2-4]。本研究選擇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小兒尿路感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探討小兒尿路感染的常見病因, 并對其臨床特點進行分析, 為臨床診治提供客觀的參考依據,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小兒尿路感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對其病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其中男21例, 女47例;年齡10 d~13歲, 平均年齡(5.14±3.22)歲。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兒均符合《小兒尿路感染》診斷標準, 且經臨床診斷與檢查確診為小兒尿路感染;患兒尿常規非離心尿的白細胞(WBC)計數>5個/HPE;尿培養菌落計數≥1.0×105/ml;患兒家屬均明確本研究的目的與方法, 其家屬均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所涉內容與對象, 均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依從性較差患兒;中途退出治療研究患兒;伴有其他并發癥患兒;心肝腎功能出現嚴重障礙患兒;血液疾病或者免疫系統功能障礙患兒。
1. 3 方法 對68例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并將患兒尿液樣本進行微生物分析。
1. 4 觀察指標 觀察患兒的臨床癥狀, 分析患兒的尿路感染病因, 總結患兒病原菌的分布情況。
2 結果
2. 1 臨床癥狀與病因的分析 68例患兒中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發熱、尿道感染征、腹瀉、上呼吸道感染、嘔吐以及其他。見表1。病因類型中單純型占比為52.9%(36/68), 復雜型占比為47.1%(32/68)。見表2。
2. 2 病原菌的分布分析 對患兒尿液樣本進行分析, 發現共73株病原菌, 其中革蘭陰性菌為53株, 占比為72.6%(53/73);革蘭陽性菌14株, 占比為19.2%(14/73);真菌6株, 占比為8.2%(6/73)。在革蘭陰性菌中大腸埃希菌為37株, 占比為50.7%(37/73);革蘭陽性菌中糞腸球菌6株, 占比為8.2%(6/73);在真菌中主要為白假絲酵母菌6株, 占比為8.2%(6/73)。
3 討論
近年來, 小兒尿路感染逐漸引起大家的重視, 根據相關數據, 小兒尿路感染最明顯的臨床癥狀為發熱, 但在<2歲的患兒中, 發熱現象并不明顯, 因此, 應根據患兒的一般資料結合病情進行分析[5-7]。尿路感染在任何年齡都有可能發病, 但根據現有數據顯示, 兒童尤其是<2歲的嬰幼兒出現此病的更多, 這可能與嬰幼兒免疫力較差、經常使用尿布等因素相關[8, 9]。本研究通過對68例小兒尿路感染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可知, 小兒尿路感染臨床癥狀主要為發熱、尿道感染征、腹瀉、上呼吸道感染、嘔吐以及其他;其病因類型中單純型占比為52.9%, 復雜型占比為47.1%, 其中復雜型主要包括原發性腎病、膀胱輸尿管反流、神經性膀胱炎、包莖以及其他類型。此數據與王麗琴等[10]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 患兒的臨床特征主要為發熱, 而復雜型病因多與原發性腎病有關, 說明患兒免疫功能較低, 營養不良, 與患兒使用皮質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劑等因素有關[11-13]。此外, 針對小兒尿路感染的病原菌進行分析可知患兒病原菌中革蘭陰性菌占比為72.6%, 革蘭陽性菌占比為19.2%, 真菌占比為8.2%, 對這些病原菌進行細分可知大腸埃希菌、糞腸球菌、白假絲酵母菌的類型較多, 針對患兒病原菌分析, 醫生在對患兒進行治療時應選用敏感性抗菌藥物對其進行抗感染治療, 避免出現耐藥情況, 并針對患兒具體的病原菌細分類型, 給予相應的藥物治療[14, 15]。
綜上所述, 小兒尿路感染的臨床癥狀主要為發熱, 單純型尿路感染類型較多, 其導致小兒尿路感染中的病原菌主要為革蘭陰性菌中的大腸埃希菌, 但因研究的局限性, 在對小兒尿路感染進行診治時, 還應結合患兒實際情況進行診治, 使患兒可以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參考文獻
[1] 張冬雨. 小兒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研究. 實用醫技雜志, 2018, 25(12):35-36.
[2] 趙秋華, 劉秀蜀, 林樂欣.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治療小兒尿路感染的臨床效果. 中國當代醫藥, 2019, 26(5):126-128.
[3] 吳忠, 韓宇, 李海珠, 等. 小兒尿路感染的常見病因及臨床特點研究.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8, 28(13):128-131.
[4] 李丹, 吳軼璇, 丁雪芹, 等. 小兒腎盂輸尿管成形術后尿路感染與置管方式及時間的關聯性分析.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8,?28(15):149-152, 161.
[5] 楊躍紅, 趙麗君, 吳芳. 小兒尿路感染197例流行病學特點及病原微生物分布. 中國實用醫刊, 2018, 45(13):43-45.
[6] 方琴. 新疆小兒尿路感染的特點與臨床治療觀察. 醫療裝備, 2015(18):76.
[7] 崔東嵐. 小兒尿路感染的微生物病原菌分布及解決對策. 廣東微量元素科學, 2017, 24(3):45-47.
[8] 戶佐珍, 郭秋鵬. 小兒尿路感染的診斷與臨床治療分析. 當代醫學, 2015(25):39-40.
[9] 段小麗. 小兒腹瀉合并尿路感染120例診斷與治療.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8(1):66-67.
[10] 王麗琴, 方擁軍, 金曉紅, 等. 丹陽地區375例小兒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現代醫藥衛生, 2017(20):59-62.
[11] 韓衛忠. 小兒尿路感染的防治措施和護理體會.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9, 4(15):51, 55.
[12] 何依倚. 小兒泌尿系感染,找準病因治療. 醫師在線, 2017, 7(27):13-14.
[13] 蔡海燕. 小兒尿路感染的防治措施和護理探討.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6):72-73.
[14] 嚴紅波. 68例小兒尿路感染的檢驗分析對臨床診斷的重要性. 健康之路, 2018(4):296.
[15] 楊立春, 高德紅, 孫宏偉,等. 33例小兒尿路感染的診斷及臨床治療體會. 中國醫藥指南, 2013(11):163.
[收稿日期:201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