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叢
摘要:鋼鐵行業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產業,多年來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近年來環保高壓態勢的持續推進,鋼鐵行業能源消耗大、污染排放重的特點決定了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壓力需求,因此從2018年1月1日起環保稅的開征對鋼鐵行業循環經濟發展、技術設備升級、資金流向使用等方面具有較大影響。本文從沙鋼集團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入手,并從完善技術改造、廢料開發利用、稅收扶持等方面,就促進鋼鐵行業轉型升級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轉型升級? 環保稅? 循環經濟
稅收是政府用以調節社會經濟生活的一種重要工具和手段,而環保稅的開征在保護環境方面將發揮重要的作用。從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決定自2018年1月1日起在我國正式開征環保稅。鋼鐵行業作為重要的基礎產業,是實現工業化的支撐產業,是技術、資金、資源、能源、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作為環保稅的主要納稅人,鋼鐵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污染物和噪聲都是環保稅應稅污染物,國家層面對包括鋼鐵工業在內的工業污染物制定環保稅,主要目的并非為了實現稅收收入,而是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可持續發展經濟社會的一種手段。環保稅的開征,有利于解決排污費制度存在的執法剛性不足、地方政府過多干預等問題。同時對提高納稅人環保意識和納稅遵從度,強化企業治污減排的責任和動力,讓企業將污染環境的外部成本轉移內部化,對構建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企業發展方式轉型升級的綠色稅制體系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環保稅開征背景下鋼鐵企業積極應對的舉措
根據新修訂的環境保護稅法,排污費改征環保稅已于2018年1月1日正式施行。以江蘇省蘇州市沙鋼集團為例,在費改稅之前,沙鋼集團每年排污費繳納近1億元,約占全江蘇省排污費總量4%。按照江蘇省確定的環保稅額標準,大氣污染物每污染當量4.8-12元,水污染物每污染當量4.8-12元。具體到企業所在地蘇州市,大氣污染物每污染當量6元,水污染物每污染當量7元,這樣預計2018年環保稅開征以后繳納環保稅較排污費將出現50%以上的增長。由此可見,環保稅對企業的影響較大。沙鋼集團積極應對的舉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優化產品結構,提高市場占有率
圍繞轉型升級,沙鋼集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建設全國最大的精品線材基地,將優鋼比提升到目前的90%以上,進一步提高高端市場占有率。如今產品廣泛應用于五峰山公鐵大橋、中海油東方氣田海底管線等國家重點項目,以及中老鐵路、克羅地亞佩列沙茨大橋等“一帶一路”國家工程。
(二)秉承綠色發展理念,進行環保節能改造
沙鋼始終秉承綠色發展理念,累計投資超過200億元,實施近百項重大環保節能改造項目,建成煤氣、蒸汽、爐渣、焦化副產品和工業用水五大循環回收利用工程,僅每年循環經濟產生的效益就占企業總效益的20%以上。同時,鎖定國際上最先進的雙錕薄帶鑄軋技術,通過引進美國紐柯公司超薄CASTRIP技術并結合自主創新,成功建設了亞洲首條、全世界第四條工業化超薄帶生產線。這項革命性的創新突破,為產品結構提升優化乃至冶金行業轉型升級、技術創新產業極強的示范輻射效應。
(三)制定環保中長期治理規劃
沙鋼集團全面對照國家最新環保標準、參照國際先進標準及長江大保護有關要求,制定了環保中長期治理規劃,從2018年以來,沙鋼又斥資85億元實施環境治理及環保升級技改,對照國家最新超低排放標準,梳理83個項目,重點對照超低排放改造要求,全面實施水、氣、聲、渣四大治理工程,全力打造花園式工廠。目前,沙鋼噸鋼綜合能耗、噸鋼新水消耗、噸鋼顆粒物、二氧化硫排放等各項環保能耗指標均處于全國同行先進水平,生態環保已然成為該企業新的競爭優勢。
(四)打造節能環保創新平臺,發展低碳經濟
沙鋼在打造節能環保創新平臺,發展低碳經濟。僅2018年回收礦渣加工成可替代水泥的微粉,就創造銷售收入10多億元。引進國內最先進的熱悶渣技術,徹底改變鋼渣處理工藝,使每年200多萬噸鋼渣物盡其用,并利用煤氣、高爐余熱等年發電量40億千瓦時,自發電比例超過60%。
二、在征收管理過程中企業面臨的困惑
據統計,在大氣污染物中,黑色金屬冶煉、非金屬礦物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工、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等行業入庫的環保稅,就占全部大氣污染物環保稅收入的88%,因此環保稅的開征對鋼鐵行業的整體影響較大。但同時,企業在環保稅征收管理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困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于主要排放口監測方式存在疑惑
在主要排放口監測方法適用順序上,《環保稅法》與環保部2017年81號公告的規定有差異。環保稅法的次序依次是是自動監測、第三方監測、物料衡算法或產排污系數法、抽測,而81號公告則明確要求主要排放口必須采用自動監測裝置,未使用或不按規定使用的,直接使用物料衡算法等方法按直排計算,即81號公告對應采用自動監測的主排口排除了采用第三方檢測數據的可能。鋼鐵行業大氣污染物適用物料衡算法或產排污系統法得出的污染物直排數據與自動監測或第三方檢測得到的數據差距巨大,前者高于后者數倍甚至數十倍。以沙鋼煉鐵8#高爐礦槽廢氣為例,2017年4季度采用第三監測數據測算環保稅為414萬元,若執行81號公告則直接采用物料衡算及產污系數核算環保稅為1928萬元/季度,兩者相關巨大。且《環保稅法》規定,如果企業申報數據與環保部門提供的數據不一致,以環保部門提供的數據為準,鋼鐵企業在主要排放口監測方式選擇上面臨巨大的稅收風險。
(二)關于煙塵、粉塵的計算標準變化較大
據沙鋼調研結果顯示,81號公告關于鋼鐵行業煙塵、粉塵(有組織和無組織排放)相關標準、參數較以往有巨大變動(下降一個數量級),以沙鋼2017年數據為例,按原計算標準,煙塵全年21431噸,粉塵41960噸,而按81號公告的標準計算,煙塵全年僅為1774.08噸,粉塵僅為5123.32噸。新老辦法測算結果相差近十倍,企業迫切需要權威部門確認其計算方式方法的正確性,防止出現不必要的涉稅風險。
(三)顆粒物無組織排放量沒有實際監測數據
如果采用排污系數法來進行理論測算,并不能如實反映企業實際的排放量,往往誤差較大。以沙鋼為例,其大氣污染物排放主要是顆粒物,以往在繳納排污費時,會按一定比例進行區分煙塵和粉塵分別收費。但目前環保稅法中只明確了一般性粉塵的征收標準,企業對如何準確繳納稅款存在疑惑。
(四)申報系統如何更加平穩便捷
對于類似沙鋼這樣的特大型鋼鐵企業,排口多,申報數據量大,基礎數據核對工作量大,僅在首個征期,沙鋼就需要對230多個排口的基礎數據進行核對,并錄入2100條申報明細記錄,因此申報系統能夠確保穩定便捷就變得更為重要。現在申報系統已經設置可批量導入的模板,若能穩定運行,必將極大地提高大企業申報便度。
三、加快鋼鐵企業轉型升級的可行性建議
近年來,在環保高壓態勢的持續推進以及環保稅開征的背景下,雖然鋼鐵整體行業在去產能、加大環保投入等方面雖然取得了較好成效,但成效背后的基礎尚不牢固。一方面,鋼鐵整體行業仍處于微利狀態,鋼協會員企業銷售利潤率僅為2.80%,遠低于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水平。另一方面,少數地方政府對去產能的認知,環保稅具體政策的認識落實方面還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偏向。本文建議從以下四個方面建議繼續加大政策扶持,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助推鋼鐵企業轉型升級。
(一)徹底取締“地條鋼”產能,保護現有先進產能
自從國家加大對非法生產“地條鋼”企業的打擊取締力度,大大凈化了鋼鐵行業的生產經營環境,鋼鐵行業“去產能”不僅取得了實效,鋼鐵產能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企業經營狀況也得到了顯著改善。但由于受到地方利益保護的影響,有些已經取締關停的企業容易“死灰復燃”。企業期盼從“地條鋼”的市場空間出發,在全國加大力度取締安全環保不達標、能耗不達標、違法違規建設的鋼鐵產能,徹底取締非法“地條鋼”產能,同時對能耗低、排放少的短流程電爐等先進產能予以保護。
(二)完善進出口退稅政策,保障企業切身利益
近年來,隨著鋼鐵行業主動淘汰落后產能,開發新產品,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我國鋼材大量出口。但受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出口時頻頻受到反傾銷、反補貼的調查,西方國家總是將我國對于鋼鐵行業的“出口退稅”認定為“價格補貼”,導致沙鋼等企業在海外市場上頻頻受挫,不利于企業走出去。建議鋼鐵企業能夠享受和貿易企業同等待遇,實行“免抵退”政策,這樣既可以減輕企業的資金負擔,同時也可以規避反傾銷調查的風險。
(三)加大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稅收扶持力度
目前的稅收優惠政策更多地是扶持高新技術企業、扶持新興行業的發展,但是對傳統行業扶持較小,企業總體感覺被邊緣化,傳統行業的企業要轉型升級難度很大。因此,建議國家在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加計扣除等稅收政策方面,對傳統行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予以傾斜,在認定的標準、減免的范圍上適當予以放寬,幫助傳統行業更好轉型發展、做大做強。
(四)強化環保監管,倒逼行業轉型升級
如作為民營鋼鐵行業的龍頭企業沙鋼集團,十分重視環境保護,每年花費在環保設備以及環保處理上的資金十分巨大,但是許多中小鋼鐵企業不僅不注重環保投入,而且以此作為優勢,通過壓低價格的方式與沙鋼等大鋼鐵企業進行競爭,導致鋼鐵市場價格不穩定。建議政府環保監管更加規范化,促使鋼鐵行業加強環保布局,進而加速優勝劣汰。
(五)加強宏觀調控,助推實現去產能目標
從鋼鐵行業整體形勢來看,國家供給側改革、取締“地條鋼”、加大環保治理力度等措施,對產品結構優化的鋼鐵企業盈利優勢明顯。但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基本面沒有完全改變,供需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建議將環保、安全作為去產能的硬杠,建立鋼鐵行業去產能指標市場化機制,同時對在產能過剩領域新上項目、新增產能的嚴肅追責,堅決防止邊減邊增,從根本上瓦解產能過剩根基。
參考文獻:
[1]曹杰.鋼鐵企業環保稅稅收籌劃.冶金財會,2018.
[2]周清杰.環保重壓下的鋼鐵轉型.新產經,2014.
[3]郭宇.環保稅:讓稅制更綠化.法制與社會,2017.
[4]張長富.鋼鐵行業轉型需過環保關.礦業裝備,2014.
(作者單位: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