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婷
摘 要:玩沙玩水游戲是孩子們熱愛的一種游戲活動。在游戲中,孩子們通過使用各種不同的材料,使其能夠在玩沙水的游戲中積累許多不同方面與程度上的認知經驗,同時孩子們還能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實踐來主動發現問題,并且大膽探索,從而解決問題,獲得滿足和榮譽。
關鍵詞:游戲; 主動性;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13.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0-096-002
在幼兒園里沙水區是融操作性、藝術性、創造性、自主性于一體,在游戲過程中可以進一步促進孩子的小肌肉發育,發展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以及社交能力。同時在協作、謙讓的游戲氛圍中,孩子們學會分享與合作,嘗試開拓與創新,體驗成功與挫折,從而實現孩子個性的和諧全面發展。
通過觀察孩子們玩沙水游戲,我慢慢發覺純粹的沙水游戲也是有可以改進的地方,比如一些游戲規則的改善,輔助工具的運用以及我們教師的參與幫助等等。
一、游戲規則——給予孩子游戲的保障
在最近的玩沙游戲時,我發現孩子們剛才還在壓“貝殼”、堆“沙堡”,一會兒的功夫“貝殼”、“沙堡”不見了,又變成了一片“沙地”。雖然在整個游戲中可以促進孩子們的發展,但是我也發現孩子在游戲時往往滿足于玩沙的過程,卻沒有意識去保存作品。基于對中班孩子年齡特點及玩沙游戲功能的思考,我想將沙水游戲本身所具備的建構藝術美帶給孩子,以此提高孩子在沙水游戲中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建構能力,發揮玩沙游戲的最大功能。
案例:萱萱還在研究她的沙桶,這一次,她開始嘗試新的方法,把沙子裝得滿滿的,再用鏟子壓壓實,最后把沙桶倒過來,果然這一次她成功了,沙桶的形狀完整地呈現在我們眼前。突然,“老師老師”,一個急切的聲音傳入我的耳朵。原來是怡怡把萱萱做的城堡給弄壞了。只見怡怡低著頭小聲地說:“城堡搭好了,我想堆其他的了。”知道原委后,我悉心教導并且鼓勵怡怡去和萱萱道歉。怡怡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鼓起勇氣對著萱萱說:“我不會破壞你的作品了,我們一起玩其他的好嗎?”萱萱看了看我,我點點頭并給了萱萱一個肯定的眼神。
在這次案例之后,我和孩子們商量之后決定游戲的一條新規則:不破壞自己和同伴的作品。為了讓孩子在游戲中感受這條規則的重要性,在今天講評環節時,我帶領著孩子們一個個的觀摩他們的努力成果,每個人都分享了各自的喜悅與心得,感受大家的成功,我堅信這條規則會慢慢變成孩子們心中潛移默化后的底線。
規則是游戲順利進行的基礎。由于中班的孩子心理上還不成熟,他們的自控能力都很差,可能他們已經知道了一些玩沙的規則,如不揚沙,不把沙子弄到自己和同伴身上,正確地取放小工具等。可是由于孩子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比較欠缺,因此在玩沙過程中有時還是會出現知和行相脫節的現象,這就需要我們作為老師的在活動前與過程中不斷的重復提醒與監督。
二、輔助材料——激活孩子游戲的靈感
中班初期的孩子,開始有一些搭建的意識,卻缺乏相關的經驗,不滿足于簡單的動作重復。開始喜歡一些諸如堆山、挖河、找寶等游戲,同時他們會自然而然的把結構游戲中的經驗遷移到玩沙游戲中來。
案例一:銘銘蹲下身,把放在沙子里面的貝殼一片片放到沙坑里,然后,裕裕把一些小石塊也放到沙坑里。銘銘再次站起來,走向了材料箱,這回他拿的是一把小鏟子,拿好鏟子,銘銘走到沙坑旁邊用鏟子鏟起貝殼和石塊,一邊鏟一邊對裕裕說:“馬上就燒好了,你等一下。”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銘銘在炒菜,他竟然用沙子造了一個鍋子,用樹葉和樹枝做菜,他們兩個是在玩娃娃家呢。我不禁驚訝不已,沒有受到束縛的想象力真是不可限量。
案例二:小寶不停地在沙池里挖著,看著小寶繼續在那東挖挖西挖挖,卻不去管剛才挖出來的“土豆”,我感到很好奇,便問:“小寶,你在做什么啊?剛才的土豆你怎么放在一邊不管了呀?想想這個土豆可以用來做什么呀?”小寶轉頭看了四周,有著一絲的茫然,用稚嫩的小手撓撓頭發,忽然間恍然大悟:“老師,我知道了,我拿去燒烤,烤好就可以吃了。”小寶拿著“土豆”快速的跑到了燒烤區,并且在燒烤區有模有樣的烤了起來,這時辰辰也在挖“土豆”,小寶回過頭看到后,喜笑顏開:“辰辰,等會把你挖到的土豆拿到我這里,我幫你烤一烤。”然后小寶繼續忙著在土豆上灑“調料”。
通過以上的案例,于是我做出了一些調整,在沙水區專門為孩子們提供了一些找寶材料。在這個過程中,材料將孩子們玩沙賦予了一定的情景,以此促進了孩子們各項能力上的提高和團隊協作能力,并且拓展了他們的想象力,從而使玩沙游戲的價值得到了拓展。
三、教師參與——推動孩子游戲的發展
《指南》中指出,在科學領域,4-5歲的孩子應當具有親近自然,喜歡探究的精神。
案例:力文提了一小桶水倒進洞里,水被沙子吸干后,他又挖洞又灌水,接連挖了三個洞,水又被沙子吸干后,力文很疑惑,并驚訝不已,正好看見了不遠處的我:“老師,你快來,倒進去的水怎么一會就沒了?”碰巧,旁邊欣欣正在把水罐倒進剛挖好的洞里,力文說:“為什么她的水還有這么多,我的為什么馬上就吸干了?”于是,我找了一塊比較干的沙地,又讓力文找濕沙地,分別挖洞,看哪個洞水干的快。力文也不怕辛苦,再次兢兢業業的挖好洞,倒進水,仔細觀察。力文恍然大悟,“哦,我明白了,太陽公公下面的沙子太干了,所以吃水快,濕的沙子本身就喝過水,所以再喝就慢了。”
從這次的案例中我發現大部分的孩子在玩啥的時候不會考慮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都在用沙子做蛋糕,堆沙堡,而力文先是挖了三個洞,倒進水,發現水干的太快,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游戲是孩子們的意愿性活動,如果老師只是觀察者,那么游戲的孩子們就如同被放養;如果老師以指導者自居,那就主宰了孩子的游戲。我覺得這兩者都不是可取的。因此,在游戲中,我順應孩子游戲的構思,協助孩子推進游戲的進程,讓孩子在實現自己游戲意愿的同時有所發展。
在沙玩水活動區中,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恰當指導是深化活動意義的關鍵,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最關鍵的便是鼓勵孩子勇于去接受新挑戰,敢于超越自己,聯合同伴,發展友誼,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從中體會玩沙玩水活動的無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