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紅蓮


【摘要】 目的 探究子宮頸癌圍術期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可行性。方法 70例子宮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均行子宮頸癌切除術治療,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35例。實驗組患者采取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干預,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方式進行干預。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臥床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間(11.23±2.30)d及臥床時間(49.78±9.66)h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5.02±3.63)d、(59.74±9.79)h,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2.8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2.8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48, P=0.012<0.05)。結論 對子宮頸癌患者圍術期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干預, 能夠顯著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 加快其康復進程, 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關鍵詞】 子宮頸癌;圍術期護理;臨床護理路徑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9.07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cervical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70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as study subjects all received resection of cervical cancer, and they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for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method for intervention.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bedridden time and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11.23±2.30) d and bedridden time (49.78±9.66) h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obviously shorter than (15.02±3.63) d and (59.74±9.79) h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2.86%, which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22.86%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6.248, P=0.012<0.05). Conclusion? ?Intervention with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can significantly 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 of patients, speed up their rehabilitation proces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Cervical cancer; Perioperative nursing;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子宮頸癌屬于當前臨床領域多發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 據相關研究顯示, 該疾病的發生主要與病毒感染、性行為頻繁、分娩次數較多及患者受到沙眼衣原體、滴蟲和單純皰疹病毒Ⅱ型感染, 或自身吸煙、營養不良或衛生條件惡劣等因素相關[1], 因此, 子宮頸癌患者的正常生活會受到嚴重的影響。為了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必須及時采取有效的護理方式對其進行干預, 所以本研究就子宮頸癌圍術期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子宮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行子宮頸癌切除術治療, 且均無手術禁忌證, 均無藥物過敏史, 且存在不同程度的陰道流血、便秘、肢體腫脹和陰道排液情況。排除標準:伴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存在其他嚴重惡性腫瘤的患者[2], 伴有肝臟功能下降、腎臟功能衰竭的患者, 思維不清、理解能力障礙的患者, 不依從醫護人員安排治療和護理的患者。將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35例。實驗組患者年齡22~58歲, 平均年齡(46.69±8.25)歲;手術方式:子宮切除術21例, 盆腔淋巴結切除術14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1~59歲, 平均年齡(47.23±8.84)歲;手術方式:子宮切除術22例, 盆腔淋巴結切除術1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及手術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方式進行干預, 即在入院后, 及時對患者的疾病情況進行檢查, 合理安排手術并做好術前準備, 在術后及時叮囑患者按時服用藥物[3]。實驗組患者采取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干預, 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 2. 1 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 為保證宮頸癌手術能夠有效施行, 提升患者手術后的康復速度, 在護理過程中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并開展護理服務, 必須根據護理情況、子宮頸癌患者的病癥情況及患者的實際需求, 由科室護士長帶領護理人員共同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 在制定過程中需要以圍術期的時間順序作為表格的橫軸, 以入院指導內容、病癥情況檢查、術前準備措施、術中干預措施和術后護理措施、飲食干預、活動指導及出院計劃等方面作為表格的縱軸, 以更好地開展臨床護理路徑服務[4]。
1. 2. 2 建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 由科室主治醫生、護士長、護理人員共同建立護理小組, 并采用信息技術和書籍收集相關資料, 對當前護理的主要程序進行評估, 在綜合考慮收集的資料后制定合理的臨床護理路徑, 并在患者入院后, 由專業的責任護士為其發放護理路徑表, 向其介紹護理路徑表的內容, 以便于患者能夠掌握不同階段的護理目標[5]。護理人員需要根據護理路徑表內容和制定的臨床護理路徑方案, 從患者的一般資料入手, 結合心理狀態、文化水平及社會支持情況等內容, 評估患者的病癥情況, 并采取對應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 小組長需要對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評估, 及時指導護理人員開展護理工作, 并監督管理護理質量, 同時做好護理質控工作。
1. 2. 3 實施臨床護理路徑 ①入院后第1天, 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科室環境、主治醫生及護理人員、醫院相關規章制度和注意事項, 評估其疾病狀態和心理狀態, 詳細講解手術的重要性、具體實施方式、飲食方案等內容, 并給予患者心理支持, 消除其緊張、焦慮的負性心理, 以保證患者能夠接受手術治療。②入院后第2天至手術前, 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各項常規檢查, 并行手術前備皮, 告知患者正確的手術時間、麻醉方式、手術治療的具體方案, 術前禁食和禁水方案, 并對術前必要的用藥皮試進行介紹, 做好對應的陰道和腸道干預, 指導患者沐浴及坐便器的正確使用方法, 并叮囑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6]。③手術當天, 護理人員需要給予患者鼓勵與支持, 合理建立靜脈通路, 分析患者應用導尿管的注意事項, 并確認患者的信息, 在手術過程中密切關注其生命體征, 做好術中保暖措施, 合理選擇體位, 若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出現任何不適癥狀, 應及時告知主治醫生。④術后, 護理人員需要分析患者的疾病好轉情況, 并給予飲食方案、藥物使用方式、運動功能鍛煉方式、自我管理方法及心理調節等方面的干預, 以提升患者康復的信心。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觀察指標及并發癥發生情況。臨床觀察指標主要包括住院時間及臥床時間, 并發癥主要包括尿潴留、尿路感染及切口感染。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觀察指標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間(11.23±2.30)d及臥床時間(49.78±9.66)h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5.02±3.63)d、(59.74±9.79)h,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2.8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2.8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48, P=0.012<0.05)。見表2。
3 討論
早期宮頸癌患者通常不會出現明顯的早期癥狀, 患者的宮頸處于光滑狀態, 且宮頸很難與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情況相區分, 所以在診斷頸管型的宮頸癌時, 經常會出現漏診或誤診。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 患者經常會出現陰道流血、陰道內分泌物增多且伴有嚴重腥臭味等癥狀, 晚期患者因癌組織壞死伴感染, 可有大量膿性惡臭或米湯樣白帶。晚期宮頸癌患者由于病灶波及盆腔周圍組織, 經常出現尿頻、便秘、尿急和下肢腫脹、疼痛等癥狀, 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輸尿管阻塞、尿毒癥、貧血等多種癥狀。采用手術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 有利于提升其生存質量。在圍術期內, 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方式進行干預, 能夠通過制定詳細的臨床護理路徑表, 加強護理人員對患者護理方式的掌握。通過建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 使其根據患者病情及需求, 制定合理、專業化的護理方案, 從而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護理能力。加強患者對醫院環境的熟悉, 并調節其緊張、恐懼的負性心理情緒, 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 樹立其治療的信心, 使之能夠正確對待治療及護理。術前, 護理人員詳細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 做好術前備皮、腸道及陰道干預, 以確保手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在手術過程中, 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和鼓勵, 使其能夠正視手術治療, 以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術中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 便于發現不良事件并及時采取干預措施, 從而確保手術治療的安全性。此外, 護理人員通過術后的飲食、心理、運動指導, 加強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提升其康復速度, 從而取得顯著的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 對子宮頸癌患者圍術期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干預, 能夠顯著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 加快其康復進程, 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曾晶晶. 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頸癌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2):241-242.
[2] 馬麗嫻, 劉滔, 唐莉. 臨床路徑護理干預對子宮肌瘤患者圍術期護理效果及并發癥預防分析.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7, 21(8):152-155.
[3] 楊明會. 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在子宮內膜癌圍術期的應用效果分析.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7, 21(6):148-150, 155.
[4] 歐陽雪蓮, 張婷, 葉瑞萍, 等. 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頸癌圍術期護理.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7, 36(23):3248-3250.
[5] 徐春玲, 徐愛麗, 董瑤, 等. 臨床護理路徑對宮頸癌術后放療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響分析. 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 2017, 9(12):57-60.
[6] 車曉萍. 宮頸癌圍手術期護理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2016, 3(6):166-167.
[收稿日期:2019-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