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莉

【摘要】 目的 探究急診護理干預對急性胸痛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60例急性胸痛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實施急診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及護理前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結果 護理后1、3、5 d, 觀察組患者VAS評分分別為(4.35±1.16)、(2.65±1.08)、(1.36±0.65)分, 均低于對照組的(6.14±1.25)、(4.37±1.14)、(2.68±0.82)分, 護理滿意度93.33%高于對照組的73.33%, 差異均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診護理干預的開展可有效改善急性胸痛患者的臨床癥狀, 提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這對患者病情控制及醫院良好發展均有重要意義, 因此該種護理模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關鍵詞】 急性胸痛;急診護理干預;疼痛癥狀;護理滿意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9.097
急性胸痛是臨床常見急診科疾病, 以發病急、病情兇險且進展快等為主要特點, 若不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和干預措施可能造成患者死亡, 且會對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 因此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和科學的護理干預對其病情控制、疼痛癥狀緩解具有重要意義[1-3]。經過長期臨床治療和護理干預后發現, 傳統常規護理模式過程較為繁瑣, 缺乏緊急護理內容, 導致無法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為探究急診護理干預對急性胸痛患者的影響, 本次擇取30例急性胸痛患者開展對應研究, 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中山市中醫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胸痛患者參與研究,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0例。對照組中男18例, 女12例;年齡25~72歲, 平均年齡(48.6±7.8)歲。觀察組中男15例, 女15例;年齡23~71歲,平均年齡(47.7±7.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保證病房環境整潔干凈, 定時消毒和通風, 保持合理的溫濕度與光照, 避免外界環境對患者產生的不良刺激。收集和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 明確患者藥物過敏史。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提供針對性護理干預, 及時與患者溝通, 了解其心理狀況, 并對其開展心理疏導和精神安撫, 調整患者不良飲食習慣, 禁煙酒和刺激性飲食, 同時為患者提供安靜的環境以保證其充足睡眠。
1. 2. 2 觀察組 實施急診護理干預。對患者進行高危評估, 針對評估結果屬于高?;颊哌M行全天候監督干預以及跟蹤治療, 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血壓水平等指標, 若發生血壓異常應及時建立靜脈通道, 為急救措施的實施奠定基礎, 同時觀察患者情緒變化, 提前備齊急救藥物、設施以及供氧設備等, 若發現患者病情改變需立刻向醫生匯報, 并為患者提供搶救措施[4-6]。針對患者和家屬提出的疑問應給予耐心解答, 告知患者和家屬急性胸痛發生的原因和影響因素, 加強患者對該類疾病治療方法及相關注意事項的了解, 緩解其焦慮和擔憂, 增強其治療信心[7]。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前后VAS評分。護理滿意度行問卷調查法, 獲取的結果主要包括滿意、基本滿意以及不滿意[8], 護理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VAS評分評定患者的疼痛程度, 總分10分, 分值越低說明患者疼痛程度越輕微。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護理前后VAS評分比較 護理前,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1、3、5 d, 觀察組患者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急性胸痛患者數量在所有急診科患者中占比為10.00%~15.00%, 該疾病發病突然, 大部分患者無心理準備, 加之病情較為兇險, 導致很多患者會出現抑郁、焦慮、擔憂等多種悲觀情緒和抵觸心理, 不利于為患者開展臨床治療干預, 同時也對患者的康復造成不良影響, 若患者病情進展可能引發死亡[9-11]。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 急性胸痛患者30 d內惡性心臟事件發生率約為3.00%, 這對患者的健康、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 因此為患者開展有效的護理干預, 緩解其病情, 對促進患者康復具有積極影響[12]。在本次研究中, 針對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分別開展常規護理和急診護理干預, 結果顯示, 護理前,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1、3、5 d, 觀察組患者VAS評分分別為(4.35±1.16)、(2.65±1.08)、(1.36±0.65)分, 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14±1.25)、(4.37±1.14)、(2.68±0.82)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73.3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說明急診護理干預對急性胸痛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更理想。急診護理的實施需要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 掌握其基本信息和過敏史等情況, 將評估結果與患者的病情信息相結合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 為患者開展搶救時做好醫生配合護理, 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和情緒變化, 針對不良情緒及時進行針對性疏導等。同時對高?;颊咛峁┤鏅z查和跟蹤觀察, 發生異常時及時匯報并采取搶救方案以挽救其生命等。
綜上所述, 急診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急性胸痛患者的臨床癥狀, 提升其護理滿意度, 促進患者康復, 因此可用于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鐘娟. 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診胸痛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 當代醫學, 2018, 25(32):186-187.
[2] 張露嬌. 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 中國當代醫藥, 2018, 11(33):167-169.
[3] 郜根娣, 倪兆霞. 急性胸痛患者實施急診護理途徑的效果分析.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8, 6(30):107, 110.
[4] 雷家慧, 王會芳, 熊麗華, 等. 對急性胸痛患者按照優化急救護理流程進行護理對其急救時效的影響. 當代醫藥論叢, 2018, 16(19):278-279.
[5] 倪兆霞, 郜根娣. 淺析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診胸痛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8, 6(27):129-130.
[6] 劉紅軍. 急診優質護理對急性胸痛患者心絞痛治療效果的影響. 中國醫藥指南, 2018, 16(25):279-280.
[7] 劉智敏. 院內護理轉運改良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應用. 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 2018, 2(15):84, 86.
[8] 仇希凡. 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診胸痛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探究.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8, 25(17):145.
[9] 余穎惠, 王紹芳. 急診室急性胸痛患者的護理對策及效果觀察. 中外醫學研究, 2016, 14(19):86-87.
[10] 聶桂萍, 王立志, 王立海. 急性胸痛患者急診室護理措施應用效果分析. 中國醫學創新, 2016, 13(28):92-94.
[11] 蒙敏華. 急性胸痛患者實施急診護理途徑的效果分析. 中外醫學研究, 2017, 15(6):71-72.
[12] 鄭娜. 急性胸痛患者應用急診護理途徑的效果研究. 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7, 16(5):109-110.
[收稿日期:201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