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全管理是煤礦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整個煤礦管理水平的綜合反映。以抓質量達標為前提保障,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兩道防火墻,將質量達標與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有機結合,實現“三位一體”安全管理模式,為煤礦安全生產提供科學的、可操作的管理方法。
關鍵詞:質量標準化;風險管控;隱患排查;“三位一體”安全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TD7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7-0000-00
0 引言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薦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2015年國務院全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等一系列的文件、會議,明確要求構建“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國家安監總局制定《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要求及評分方法(試行)》時提出:以安全生產標準化為載體和依托,將“雙重預防工作機制”有機納入到標準化考核體系中,構建風險分級管控和排查治理與質量標準化全面融合、互促互進、有機結合的“三位一體”的安全管理體系。
1 “三位一體”安全管理模式頂層設計
堅持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牢固樹立事故可防可控理念,強化“沒想到就是隱患,隱患就是事故”的安全理念,不斷完善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制,逐步建立起先進、適用的企業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打造本質安全崗,塑造本質安全人,形成本質安全、風險可控、事故預防的長效機制,促進煤礦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建立健全煤礦分級管控、隱患排查、質量標準化組成的“三位一體”安全管理模式,是實現企業安全風險自辯自控、隱患自查自治、標準規范統一,提升煤礦安全生產整體防控能力,夯實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堅強基礎。
2 “三位一體”安全管理模式的組成部分
安全管理工作是融合質量標準化、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而形成的安全基礎建設工作體系,就像傳動軸上的鏈子,首先是進行質檢分析,確保鏈子的質量符合要求標準;其次是安全風險分析,確保鏈子斷裂在可控范圍之內;最后是做好鏈子運行期間的隱患排查,確保鏈子始終處于安全狀態?!叭灰惑w”安全管理模式就是在鏈子的縱、橫兩個方向上強化有效截面和整體的完整性,對鏈子中的每個鏈環進行“分級管理、分線負責”,從而實現整個鏈條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
2.1 以標準化穩固安全基礎
“標準”的要義是“規范統一”,通過建立健全人、機、物、管等方面的標準,規范人的行為、杜絕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管理的缺陷,使各生產環節、設施等符合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要求,做到人、機、料、法(工法)、環(環境)處于良好的生產狀態,同時通過動態達標、動態檢查、動態考核,不斷加強煤礦安全生產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從而實現安全生產。
2.2 構筑安全風險分級管控作為安全“第一道防火墻”
預測變化就是辨識風險,分析變化就是評估風險,控制變化就是管控風險。建立礦井層面的風險管控就是“查大系統、控大風險、治大隱患、防大事故”,重點對礦井瓦斯、水、火、煤塵、頂板、提升運輸系統、爆破、機電運輸等方面可能出現的安全事故進行預測、分析、評估和管控,并制定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報告,建立重大安全風險清單,應用到下一年度生產計劃、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應急救援預案和作業規程中,為預防安全事故構筑了“第一道防火墻”。
2.3 構筑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作為安全“第二道防火墻”
本著“重點部位重點查、關鍵環節細心查、專項問題專人查、重大隱患集體查、重復隱患回頭查”的原則,建立“五級”(員工、班組、區隊、戰線、企業)排查機制,形成隱患排查、跟蹤復查、建檔、銷號、循環閉合管理一整套有效的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立隱患分級治理機制,由企業主要負責人組織制定月度、各專業部門制定每旬排查計劃,按照“五定四簽字”原則進行整改;建立隱患排查督辦管理機制,由各分管部門進行監督,按照治理期限進行驗收,驗收后反饋到安檢部門閉合銷號。認真排查因風險管控失效或弱化而形成的事故隱患,然后通過有效治理,把隱患消滅在事故發生之前,構筑了預防事故的第二道“防火墻”。
2.4 三位一體安全管理模式是有機統一
“安全風險分級”和“安全隱患”進行超前“會診式”排查辨識和分級治理,并把質量標準化工作作為“雙重預防”的基礎,形成安全生產“三位一體”預控體系,實現自辯自控、自查自糾、標準統一、循序漸進的安全管理模式,打造本質安全崗、塑造本質安全人、建立本質安全礦井,提升煤礦安全生產整體預控能力,促進礦井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發展。
3 “三位一體”安全管理模式的目標控制
“三位一體”工作體系的目標控制就是讓干部職工在工作之前要想到風險、規避風險;操作之前要看到隱患、消除隱患;工作之中要做好質量達標。建立“心里想著風險、眼里查著隱患、手里干著標準”的“三位一體”安全管理模式[2]。
(1)推進風險分級管控流程規范化。按照“辨識風險、制定措施、發布風險、控制風險”的流程,嚴格實行風險管控流程管理,規范推進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2)推進安全隱患排查規范化。不斷規范和強化隱患排查層級責任,固化形成“五級”隱患排查體系。(3)推進職工行為管理規范化。固化班前禮儀、入井宣誓以及集體升入井等制度,嚴格推行工作區域安全確認、開工前安全確認、崗位操作安全確認、工序轉換安全確認,進一步增強職工的規矩意識與風險辨識能力。(4)推進工作質量和工程質量規范化。從工程質量、文明施工、物料碼放、牌板填寫、管線吊掛等進行“全覆蓋、零盲區”管理,以點帶面,穩步推進,建立統一的質量體系。
4 “三位一體”安全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4.1 預測變化、管控風險
實踐證明,大多數事故都發生在變化環節。比如,頂板事故大多發生在斷層、頂板巖層破碎等地質構造變化和初采初放期間;水災事故大多發生在地質構造、隔水煤柱等發生變化期間;瓦斯事故大多發生在通風系統紊亂(無計劃停風停電、通風系統短路)、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異常等變化期間等等。變化的管理、動態的控制才是真正的風險管控,將變化管控貫穿到“三位一體”安全管理體系的全時段、多周期、全過程[3]。
4.2 分析變化、消除隱患
失去管控的風險就是事故隱患。將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放在“變化的管理、動態的控制”上,按照紅、橙、黃、藍四色分布圖開展風險辨識,履行作業現場安全風險告知確認程序,密切關注變化環節的每個部位、每道工序,實現動態排查,牢牢把握管理變化、消除隱患的主動權,做到超前預防隱患、科學減少隱患、源頭控制隱患、應急處置隱患,建立“重防、細查、根治”的工作機制,實現隱患管理的全時段、全方位、全過程。
4.3 管控變化、動態達標
變化管理達標就是標準化動態達標。對變化環節、非正規作業環節實行抓源頭、抓過程、抓規范管理。抓源頭管理就是確保設計方案科學合理,堅持“設計是最大的安全”工作理念,嚴把設計關,多方案、多方位、多層次論證分析,保證設計方案安全可靠、科學合理;抓過程管理就是確保施工環節動態達標,緊盯現場變化,明確控制節點,重點隱患重點監控;抓規范管理就是嚴格施工過程標準,實現由管結果向管過程轉變,建立了短板管理的認證、改進、提升、驗收標準考核辦法,實現了正規作業標準化與非正規作業和短板管理的規范化。
5?“三位一體”安全管理模式的“五個轉變”
5.1變事后分析為事前預防
傳統的安全管理是以事后處理為核心的被動式安全管理和以傳統經驗為依據的事前預防管理。“三位一體”的安全管理模式強調以企業整體安全生產為研究對象,通過預測變化、管控風險、分析變化、消除隱患、管控變化、動態達標,系統分析風險管控手段和現代控制方法,重點分析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管理上的缺陷,分析各系統存在的各種危險因素,強調超前管理和重點控制,使危險因素始終保持在可接受、可控的安全狀態。
5.2變定性分析為定量分析
傳統的安全管理以定性為主,實施“三位一體”的安全管理模式,通過建立企業安全風險評估手冊,強化對標管理,用數值表示風險或隱患可能造成的結果,運用數學模型,例如事故樹、安全評價法、風險矩陣、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等,以業務操作、工藝流程、施工工藝等方面對風險等級進行量化分級,實現從定性管理到定量管理,通過關鍵指標尤其是前饋指標預警進行事前控制,通過一級抓一級、一級嚴一級、一級報一級,形成層層抓整改落實,以鞏固安全基礎。
5.3變運動式、碎片式管理為常態化管理
以往安全管理往往存在大檢查、階段保電活動等“運動”式現象,盡管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過多和過度的“運動”,容易使員工無法形成安全生產一以貫之的思想意識,埋下了安全生產的應付、麻痹、沖動性、惰性的思想隱患?!八槠笔焦芾恚海?)使管理發力點分散,無法形成合力;(2)不能抓住重點、無法形成體系;(3)缺乏統籌的工作安排使基層的工作頭緒過多,無可適從。而“三位一體”安全管理模式系強調隱患排查治理的常態化,通過做實常規性、季節性和專項檢查,實現安全生產風險防范的常態化管理[4]。
5.4變靜態監控為動態監控
將風險管理作為一種動態、實時和適時的科學管理模式來運行,隨著設備的更新、淘汰、場所條件的變化、生產方式流程的變化,預警要素也要隨之更新。通過發布預警渠道的多樣化,實現安全風險的動態監控和預警的實效性。
5.5變單一性為全面性
傳統的安全管理方式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解決安全問題時總是片斷和零碎地進行,到處建防線、堵漏洞的被動局面?!叭灰惑w”安全管理體系根據以人為本,以事前控制為基礎,通過監督檢查、數據分析、人員行為管控三種預警方式,實現閉環控制,針對安全管理效率的最大化指標,根據面臨的風險、隱患等失控的概率不同和發生事故的概率和事故導致的后果不同,科學、系統、全面的分配安全管理力量,實現安全業務全覆蓋。
6 結語
“三位一體”安全管理模式是新時期社會治理的內在要求,是實現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具體體現,守住安全生產底線、不觸犯紅線,堅持以質量標準化為基礎,持續、全面的開展風險分級、隱患閉環式管理,從而實現生產作業過程中人員無失誤、設備無故障、系統無缺陷、管理無漏洞,使企業的安全管理由經驗管理提升為風險管理,實現安全管理系統化、崗位操作行為規范化、設備設施本質安全化、作業環境器具定置化,不斷提升安全生產管理整體水平,開創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安全管理之路。
參考文獻
[1]陳志剛.探析如何做好煤礦安全管理創新工作[J].煤,2013(9):71-72.
[2]閆月飛.煤礦安全管理中常見的組織錯誤與防范管理[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9(5):77-78.
[3]華佩佩.煤礦安全管理中計算機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研究[J].山東工業技術,2019(19):65.
[4]趙喜龍.煤礦安全管理及問題探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9(9):78.
收稿日期:2019-07-19
作者簡介:郭明信(1980—),男,河南平頂山人,本科,畢業于河南理工大學,工程師,研究方向:煤礦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