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摘要: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個體的發展和合作精神的培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相互討論,能激活思維從而使學生個體的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達到自我創造、發展、完善,促進同伴創造、發展、完善,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數學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忽視知識的發生過程,忽視情感教學目標,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現象,從而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探索精神與創新意識的匱乏,極大妨礙了全體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以培養發展學生創新精神為重點,讓學生在“自學試探”、“合作互動”的情境中探索目標、創新學習,從而獲得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創造思維的發展,同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也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創新活動的導航者”,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學習;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33-0251-01
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個體合作需要基礎上的,在學生個體解決某個數學問題遇到障礙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價值。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呈現問題后,不留給學生思考時間,就開始小組合作。這時,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問題情境,很容易造成組內優生一言堂,使討論流于形式,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假如老師先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明確要解決的問題,思考我準備怎么辦,再組織合作學習。這樣,才能使人人參與小組合作,提高小組合作的效率。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開放、包容的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間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之間的共同進步。我們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同時,特別要注重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1.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是基礎
1.1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要重視讓不善言談的學生打開話匣子。教師要努力創造條件,給那些平時不善言談的學生留有獨立思考、大膽發言的時間與空間。如:在提出問題后,先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之后再參與討論。這樣既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又能保證每位學生都有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教師要通過各種活動、方法讓學生明白:我是社會千萬個人中的一員,必須與他人交往和合作;與他人交往是一件愉快的事,每一個人都是我的學習合作者。
1.2 培養學生熟練掌握合作技能。
合作時需要教師事先作好安排,講清合作規則,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表達自己的見解,如何糾正他人的錯誤,如何汲取他人的長處,如何歸納眾人的意見等。因此,可在小組合作前這樣規定: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記下來,再由小組長安排,各個成員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后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后由記錄員將其整理出來。這樣,每個人都有了思考的機會和時間。
2.把握好恰當的合作學習時機是關鍵
2.1 學生獨立思考出現困難時進行合作。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往往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學生獨立思考出現困難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因此,教師在小組合作實踐問題上,要盡量設計一些:一人操作不便,只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才能操作完成的內容,這時宜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之間展開討論,教師適時指導,使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解決過程,更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真正理解。小學生天真、愛幻想、是他們的天性。因此教學中為學生設置了解決身邊數學問題的情境,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例如:我所講的《平移和旋轉》一課,從學生喜歡的游樂園出發,從中發現物體運動方式的不同,從而引出平移和旋轉。這一情景貫穿在整個課堂新授的教學過程之中,從而將數學知識融入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課堂學生樂于接受,同時學生們也會主動探討研究,學生非常的感興趣,積極性很高。
2.2 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后再進行合作。
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個體合作需要的基礎上的,當學生自己獨立解決某個問題遇到困難時,需要尋求他人幫助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價值。因此在教學中出現問題后,教師不要急于組織學生或要求學生討論,應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等每個學生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參與討論。同時教師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獨立的觀點,學生出現“吞吞吐吐”現象的時候,教師不要急于打斷學生的發言,要讓學生擁有充足的發言、補充、訂正和辯論的時間和空間,以便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盡情的闡述自己的觀點,使自己的智慧得以發揮。
3.適當地表揚和批評是催化劑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同樣,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否,同教師的引導與參與是分不開的。一方面,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合作學習材料既要“新、活、趣”使學生感到新奇,有探究的價值。另一方面,此時的教師必須對各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現場的觀察和介入,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要運用教育評價鼓勵合作。教學評價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討論結束時,不僅注重學習結果的匯報,更要注意對合作過程的評價。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強化“小組”的集體榮譽,即對小組之間進行評價。如開展比“哪個小組得紅旗多”,評“最團結小組”,“紅星小組”等活動。由此使小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勵的場面,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總之,在小學數學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需要不斷的進行引導,還需要保障每個學生在合作討論中,都能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數學教學的質量得到顯著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坦.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