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用新的形式、能夠吸引讀者的形式去進行科普類文章或科幻類作品的創作,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創作手法、語言表現形式、內容設計等方面對邢立達、劉繼軍等的作品進行分析,歸納其科學傳播的主要特點,提出科普類創作的形式可以幽默而有趣的理念,并總結在當前科普與科幻創作形態與方式方面急需變革的觀點。
關鍵詞:創作形式;風趣幽默;循序漸進;圖文并茂
中圖分類號:I20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7-0000-00
0 引言
目前的科普輔導教師的專業五花八門,工作方法存在問題,很多科普輔導老師只能靠死記硬背來掌握講解詞,在面對公眾進行講解的過程中,自身完全沒有辦法去將知識理解和融會貫通,這樣講授的知識觀眾自然也不容易懂。為了將科普知識普及的更有成效,購買許多科普類的參考書籍來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科普作品中的內容涵蓋了許多方面,物理的、天文的、化學的、數學的等等,每種學科所包含的內容實在是太多,學起來很復雜,很多書籍的內容又十分枯燥,艱澀難懂。于是,如何尋找一些“奇特”的科普書籍,既能滿足渴求知識的要求,又能不至于昏昏欲睡,有讀下去的興趣就成為了本人探索的重點。在探索的過程中,有些科普書籍看似生動有趣,但是內容只能針對低幼兒童;有些看似老少咸宜,但是內容也存在著很多爭議,不夠嚴謹;有些書籍的目錄看似十分豐富,但是內容往往千篇一律。本文介紹了幾位老師的作品從創作手法、語言表現形式等方面有幽默及創新之處。借此,本人也對科普創作的形式產生了全新的看法。
1 科普創作的形式可以風趣幽默
邢立達[1]老師的《化石真相》是一本風趣幽默類型的科普書籍。寧夏科技館生命奧秘展區展示了許多古代生物的化石,展區的講解詞很簡單,但是要回答公眾參觀過程中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就不簡單了,例如這展示的是什么恐龍?從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哪種生物的化石?古生物學和考古學有什么區別等等,這些問題看似很難,但是讀了邢立達老師的書后就會覺得簡單許多。“當你修煉到凡是吃到任何可能保存為化石的骨頭時,都會不自覺地留下個牙印,那我就達到我‘不可告人的目的了......”,僅僅只是看了前言部分,就可以讓科普工作者對古生物學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原來科普知識可以通過這樣通俗易懂的方式來了解,原來科普書籍也可以采用這樣風趣幽默的形式來創作。邢立達老師的科普書籍不僅解決了問題,甚至讓本人對古生物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是一本好的科普書籍需要具有的品質。
與邢立達老師的創作形式比起來,在風趣幽默方面,劉繼軍[2]老師的作品有過之而無不及。物理學,雖然是很多非理科生的噩夢,但確是科普創作的經典學科和靈感源泉。如何把對我們來說十分枯燥的物理學內容寫的讓人感興趣,在本人看來是個難題。但是,劉繼軍老師做到了。“雖然粒軍建隊比較早,資格比較老,但根據地比較薄弱,沒什么新發展。而波軍憑著一個衍射實驗,便異軍突起,雄踞一方,虎視微粒說的古老領地......”。書中這一段描寫的是光的波動說與微粒說的兩種說法的碰撞,作者用幽默的語言將兩種說法比喻為兩支游擊部隊,用它們的對立引出之后兩種學說的各種爭論,描寫方式引人入勝,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仿佛坐在“兩軍對壘”的高地之上,笑看風起云涌。劉繼軍老師在創作的過程中,還有一個特殊的習慣,他喜歡給書中出現的科學名人起一些無傷大雅的“愛稱”,例如他親切地稱呼柏拉圖為“阿圖”,亞里士多德為“老亞”,這無形間就拉近了讀者和科學世界的距離,感覺這些歷史中存在的科學巨人仿佛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一位“鄰居”一樣,這樣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更加容易接受,包括這些“鄰居”的那些驚人的成就。
風趣幽默的創作形式,是科普創作過程中用來吸引讀者閱讀興趣、激發讀者學習思路的一樣全新武器,而上文中所描述的也正是在科普創作的新環境下可以加入的新元素和新形式。
2 科普創作的形式需要循序漸進
如果我們在學會認知阿拉伯數字之前就要計算函數?如果我們在學會掌握物體的質量是什么之前就要測量浮力?如果我們在學會了解太空環境之前就要登上月球?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在科普創作的過程中也是一樣。
本人現在所負責的項目是天文學趣味科學課的設計和實施,而天文學方面的科普書籍雖然種類很多,但是大多數內容都相差無幾,其中稻草人語[3]老師的《星座神話》讓本人收獲很多。與其他記載希臘神話傳說的書一樣,它仍然是一本描寫關于星座神話的書,但是在創作形式上它掌握了循序漸進的方法。以前也看到許多描寫希臘神話傳說的書,但是全都是直接進入故事,一個故事接一個故事。為什么會有星座的希臘神話故事,這些故事是從哪里流傳下來的,這些神話故事又與歷法有什么關系,稻草人語老師就在書上一點一點的為大家介紹,將讀者慢慢的引入故事中去。“事實上,希臘神話中關于英雄和國王的故事,大都源自黑暗時代之前的諸王國史,我們至今仍能從神話故事和考古發現中找出各種呼應之處......”。科普創作需要這樣的循序漸進,因為許多讀者在讀這些科普著作前,并不一定有相關的知識基礎,所以在科普創作時,多一些遞進的內容,讓讀者對自己要讀到的這本科普書籍所要展現的內容有一個基礎性的了解,也就是常說的背景知識。只有對背景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書中的故事。
除此之外,用一些小典故和容易使人產生興趣的發現來吸引讀者也是科普創作需要借鑒的手法。例如很多科普愛好者雖然對外星人很感興趣,但是當一個科普創作者創作的書籍中,直接開篇就寫我認為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那么我們會相信嗎?肯定不會。那么,如果在文章的開始用一些有趣的內容來吸引住你的注意力,讓你覺得外星人是真實存在的,之后的觀點是不是就容易被接受了呢?雖然一本科普書籍僅僅只能代表作者在這個領域的看法和意見,并不能代表這一定就是真實的,不過,作為像外星人一類的推測類書籍,它里面所包含的內容就可以權當是使你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的“話本”了。我們人類至今為止都沒有發現過外星人,難道外星人就一定是不存在的嗎?許多科學家用畢生的時間來研究是否有外星人,那么他們寫出來的相關資料報告是否屬于科普書籍這也還有待商榷,但是這類書中的部分創作形式采用了循序漸進的手法,也還是十分值得借鑒的。例如李衛東先生撰寫的《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一書中,就用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的事實來引發讀者的猜測,繼而使讀者產生“這是不是真的是外星人的技術”等想法,那么這樣的創作也算是成功了。
循序漸進的創作形式,是科普創作過程中,用來幫助讀者了解創作過程和創作思路的法寶,可以使讀者在閱讀科普書籍的時候,更容易理解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和掌握這些科學知識。
3 科普創作的形式必須圖文并茂
當我們拿起一本科普書籍,翻動書頁,里面滿滿的文字會不會讓人感覺到眼睛酸澀而失去讀下去的勇氣?即使書里的文字內容再吸引人,相信看一段時間也會產生心累的感覺。
科普書籍在創作形式上必須圖文并茂。當閱讀著名的《查令十字街84號》[4]的時候,只需要被書中海蓮女士和弗蘭克先生之間交往的內容所感動,畢竟它是一本書信集,如果里面夾雜了一些莫名的圖片,也許那份純摯的感情就不會顯得那么珍貴了。但是,科普書籍卻正好相反。正因為科普書籍富含科學知識,而這些科學知識需要讀者直觀的去了解,光靠想象是很難想象得出始祖鳥什么樣、土星光環什么樣,這些都需要作者在創作科普書籍時使用大量的圖片來豐富內容,讓讀者更加清楚和明白想要了解到的內容。再拿李衛東[5]老師撰寫的《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來舉例,這本書從文字內容來看這的非常吸引人,不管里面的個人假設是否屬實(科學是允許假設和推測的,哥白尼的日心說在被今人證實前其實也只能算是假設),但至少文字撰寫能力和“煽動”能力是很強大的,起碼在沒有去查找大量資料前,是很容易被接受和相信的。但是,這本書唯一美中不足的一點就是配圖實在是太少了。“為什么環形山無論大小都一樣深淺?太陽對月球的引力是地球對月球引力的2.54倍,但為什么月球仍然能夠圍繞地球運行?.......”看到這里,作為一個對天文還不是很了解的外行來說,如果看到書中配好的環形山照片,是否會對他的理論更加的堅信?但是很可惜,此處并沒有圖片。即使在序章中就提出本書是對“月球真相”及“外星生命蹤跡”提出的大膽科學猜想,那么,即便是猜想,也該配一些讓人信服的圖片來支撐吧。但全篇閱讀完后發現,35萬字的一本還算厚實的科普書籍,也僅僅只有可憐的幾張配圖,而這些配圖也多是一些箭頭、方框組成的簡單表格式圖片,圖片內容還多是描繪易經、八卦等看來跟外星人很難搭邊的知識,所以這本科普書籍的創作,也僅是符合封面上所說的“外星人發燒友必讀經典”,只能讀不能“看”啊!
許多科普書籍在配圖方面其實都做得很好,圖片繪制的十分精美,照片拍攝十分清晰。但是如果只是圖片豐富,內容上匱乏的話,同樣也是不行的。本人曾經也收集到一些不錯的科普書籍,圖片非常的漂亮,但是半個小時就讀完了,幾乎沒什么文字,這種科普書籍并不是不好,卻也許更適合低齡兒童或是幼兒去看,因為對成年讀者來說,過多的圖片會使內容的內涵降低,想要找到的知識也許就因為這些圖片被占掉了位置,反而是顧此失彼了。所以,科普作品必須圖文并茂。既要有圖,也要有跟圖片相搭的文字;既要有蘊含科學知識的文字內容,也要有精美的配圖來加深理解和印象。
4 結語
科學是第一生產力,而科普是科學發展的重中之重,科普書籍的創作就顯得至關重要。科普——科學普及,想要讓更多的讀者和公眾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知識、對科學知識感興趣,就需要具有普及性,那么傳統的科普創作形式是必須要被打破的。死板的、過于嚴肅的、艱澀難懂的或是圖文比例失衡的書籍顯然已經不太適合現今社會人們對閱讀的需求,那么創新科普書籍的創作形式就更加的必要。因此,發掘新的科普創作形式,使其風趣幽默、循序漸進、圖文并茂,那么也許在未來,科普創作會迎來一個新的時代。
參考文獻
[1]邢立達.化石真相:206塊骨頭之外的生命傳奇[M].航空工業出版社,2010.
[2]劉繼軍.文盲正侃時間史[M].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
[3]稻草人語著.星座神話[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4]海蓮·漢芙【美】著,陳建銘,譯.查令十字街84號[M].譯林出版社,2016.
[5]李衛東.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M].重慶出版社,2009.
收稿日期:2019-08-01
作者簡介:聶耶(1984—),女,河北撫寧人,本科,畢業于北方民族大學,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天文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