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 黨志勇
摘 要:本文首先對智能制造的意義進行分析,其次簡單描述智能制造的幾個特點,最后提出如何培養相關人才的有效方法,以供人相關認識進行參考。
關鍵詞:校企高職;探索與實踐;智能制造
引言
隨著“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的展開,我國的產業已經發生較大的改變,工業生產由原來人工制造轉化為智能制造,在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上有較大的突破。在如今的發展之中,信息技術已經能夠廣泛地運用在各大領域中,而且有較為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的出現讓相關企業生產形式更加完善,而且在管理方面也能實現數據化管理,進而推動我國的綜合發展。
一、智能制造的意義
(一)智能制造是制造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智能制造這方面,一些外國的先進國家都已經實現智能化生產,而且還有配套的相關概念。在發展的過程中他們根據產業的發展結構進行調整,根據自身產業特點制造相應的施工機器人,他們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與傳統的施工方法進行融合,實現了智能施工方式。這種智能方式不僅能夠節省大量的人力資源,還能減少出現的差錯,提升產品的質量,智能制造也是未來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
(二)智能制造能夠推動我國的綜合發展
我國是一個制造大國,在相比其他先進國家并不強勢,在一些相關工藝和技術上還有一定的缺陷,想要進一步提升我國的制造能力,智能制造是必經之路。智能制造能夠加快我國各行業的生產效率,推動我國的綜合發展。
二、智能制造的特點
當前我國的經濟形勢迫使市場加大變化,目前相關企業的要求越來越多,對制造企業的管理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符合客戶的需求。以往傳統的制造方式都是根據產品的類型來進行設計,之后按照相應的規劃流程進行操作,這種生產方式很容易產生產品的質量問題。而智能制造模式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它可以通過計算機的處理系統對產品進行模擬生產,如果模擬的過程中出現其他問題,相應的管理人員可以對工藝進行調整,將施工流程達到相關要求,然后進行確認。在操作的過程中完全按照計劃實施,這樣有利于提升生產效率,還能提高產品的整體質量。
(一)工藝流程的信息化
智能制造最為明顯的特點就是產生流程的信息化,企業必須做好與各部門之間的聯系,將其相應的數據進行聯通,保證數據形成一條直線并將設計、生產、出入等相關參數進行設定形成一個完整的流程圖,這根傳統的制造方式截然不同,在形式上和效率上都有明顯的提升。
(二)生產模擬與機器人合并
生態模擬適用于規模相對較小的生產,它在流程上更加優化,而且效果十分理想,生產速度也比較快,能夠有效提高批量生產的效率。大多情況下可以采用機器人生產代替傳統的人工生產,機器人通過計算機虛擬技術能夠模仿人工生產的全部過程中,而且相比人工更加快速,還能保證產品質量。這給相關企業節省大量的人力資源,機器人生產取代人工產生是必然現象。
三、培養信息技術人才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相關專業的學校
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相關工業,而且工業生產也極大地推動我國的綜合發展,在這種情況之下,智能制造擁有較好的發揮空間。相關政府部門可以在當地規模較大的工業建立一個相應的學院,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不光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培養,還要注重個人的實踐能力的培養,針對某個項目工程而展開學習,有利于更好地培養相關人才。
(二)提高教師綜合能力
教師水平與學生能力有直接關系,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才是最快提高學生能力的辦法之一。為此,應該加強教師的綜合能力,首先,教師應當擁有足夠的實踐經驗與開發經驗,不要注重理論知識,應當注重實踐操作。其次,還要落實相關教師的責任制度,學校應該建立相應服務平臺,為學生解決存在的各方面問題。最后,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評定,保證學生的學習進度,對存在的問題著重進行調整,讓學生掌握相關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智能制造有利于推動我國的生產能力,推動我國的綜合發展。目前來看,我國的智能制造與其他先進國家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因為我國起步相對較晚,同時還缺乏相應的人才。至于這一點,相關政府部門應該提起重視,建立相應的學院并與工業生產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配合實踐,這樣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且根據不同的崗位和需求培養不同的人才,這樣能夠進行針對教學,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能力,進而推動智能制造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龔方紅,朱蘇,徐安林,等.高職院校技術技能積累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22):77-82.
[2] 董天天,夏玉果,王恩亮,等.高職院校嵌入式人工智能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9(51):110-112.
[3] 袁俊,彭寬棟,胡冬生,等.基于技術創新的高職智能制造專業群建設路徑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9):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