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妮娜 周娟 彭海然 鄒莎


摘 要:目的:初步探討護理職業敬畏的概念、內涵,對護生加強護理職業敬畏教育的意義及措施。方法:查閱相關資料,針對護理專業的職業特點,對護理職業敬畏進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討。結果:對護理職業敬畏形成了初步的理論體系,研發了供護理專業學生使用的校本教材《護理職業敬畏》。并根據調查結果,分析了教材的優點、缺點,提出了改進措施。結論:職業敬畏是各行各業執業者不可或缺的品質,護理職業敬畏是護士是應當具備的一種品質,它體現在對待工作有端正的態度,有強烈的職業責任感、榮譽感,能以最大的熱情和智慧投入到本職崗位中去,做到敬業、勤業、創業、創新,是護士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的一種敬重又謹慎的執業精神和態度。
關鍵詞:護理;職業敬畏;研究
護理工作關系到人的生命和健康,是整個醫療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的一生中,護理工作服務于人的生老病死各個階段。護士與患者的接觸是最連續、最直接、最廣泛、最密切的。護理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健康水平。一個合格的護士除了具有良好的護理技術,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對職業的敬畏之心。而目前業內對護理職業敬畏的相關內容的研究還是零星、不具體、不系統的,因此,我們研發了校本教材《護士職業敬畏》。
一、研究目標
(一)讓學生懂敬畏
現階段的中、高職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從小在親人們的百般呵護下長大,難免嬌氣、任性、偏激、獨尊,無所畏懼,自殺和殺他事件時有發生。護士,是生命的衛士。所以,我們認為對護生的教育首先應從“敬畏”開始,讓學生懂得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培養護士尊重自己、關愛他人等理念。
(二)使學生遵倫理
當今社會紛繁復雜,存在不少消極因素和腐敗現象。社會文化也是絢麗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許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負面文化[1]。中、高職學生身心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強,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我們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向他們傳授一些通俗易懂、實用性強的倫理道德知識,以抵制社會負面文化的沖擊。
(三)促學生守法規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遵紀守法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中、高職學生學習法律知識,培養法制意識,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為學生今后走向社會,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打下堅實的基礎[2]。
(四)確保學生健康成長
1989 年,世界衛生組織定義了健康概念為 “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 強調軀體—心理—社會—道德四者的協調統一。所以,學校有責任和義務對學生加強政治思想、倫理道德教育,使未來的健康守護者——護生健康成長。
二、主要的研究方法
(一)調查研究法
本研究小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注重調查研究。一是向老師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及行為特點;二是向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與學習興趣,選擇本專業的原因、心目中的護士形象等,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及行為特點確定和調整研究內容。
(二)文獻分析法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小組成員,一是利用互聯網,了解人們對護士的職業要求,了解青少年的身心特點等;二是利用圖書資料,收集、整理與職業敬畏相關的信息資料,密切關注不同領域對職業敬畏的研究新進展。
三、研究內容
(一)護理職業敬畏的基本概念
1.“敬畏”的概念
“敬”即尊重、尊敬、敬重、恭敬、敬仰、謹慎、不怠慢等?!拔贰敝浮吧?,謹慎,不懈怠”。 “敬畏”是人類對待事物的一種態度,是在面對權威、莊嚴或崇高事物時所產生的情緒,帶有敬重、尊敬及謹慎的心理感受。
2.“職業敬畏”的概念
職業敬畏是職業人應當具備的一種精神,是在工作過程中體現出來的一種敬畏。它表現為在對待工作的態度端正,有強烈的職業責任感、榮譽感,職業敬畏是各行各業執業者不可或缺的品質。
敬畏既是一種態度,又是對職業的一種信念。有了敬畏之心,人們就能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民。人一旦沒有職業敬畏之心,往往就會肆無忌憚、為所欲為,甚至無法無天。不懂職業敬畏的人是可怕和可悲的[3]。
3.“護理職業敬畏”的概念
護理職業敬畏感是護士個體在對待自身所承擔的護理工作中所產生的敬重、尊敬、謹慎和自我約束。正是這種敬重、尊敬、謹慎和自我約束才促使護士發奮學習,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在超越自我原有水平的過程中把工作做得更好。
護理職業敬畏是護士應當具備的一種品質,它驅使護士以最大的熱情和智慧投入到本職崗位中去,做到敬業、勤業、創業、創新,是護士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一種又敬重又謹慎的執業精神和態度。
(二)《護理職業敬畏》的研究內容
我們在開發本教材時以學生“實用、夠用、能用、會用”為原則,將倫理學、哲學、辯證法、政治經濟學、護理法律法規等多學科知識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闡述了護理職業敬畏的基本概念、人類健康的時代特點、護理事業的時代要求及護理職業的地位與作用;用唯物辯證的觀點及政治經濟學的觀點,向學生介紹了護理文化建設、價值取向、辯證思維、倫理道德、法律法規等知識。本教材力求做到“三結合”,即一與學生的成長、發展需要相結合;二與臨床護理工作實踐相結合;三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相結合;打破了學科界限,具有思想性、科學性、實用性、創新性、趣味性等特點[4]。
本教材共六章,第一章從“職業敬畏概述”“人類健康的時代特點”“護理事業的時代要求”“護理職業的地位與作用”等方面激發學生“敬畏生命,熱愛護理事業”。第二章從“文化概述”“護理文化概述”“護理文化傳承”等方面闡述了“護理文化建設”。第三章運用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向學生介紹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護理價值取向”“抵制拜金主義”“科學消費觀”等知識。第四章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觀”,幫助學生形成“護理辯證思維”,學會“辯證看待人生”“ 辯證看待護患關系”。第五章從“倫理道德概述”“護理職業道德”“護理倫理的基本理論”“護士和患者的權利與義務”等介紹了“護理倫理道德”的相關知識。第六章介紹了“法的概念與特征”“護理管理法規”“護理工作中潛在的法律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及“其他與臨床護理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