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雄 張國波 陳玉蝶
遵義醫科大學第五附屬(珠海)醫院,廣東珠海 519100
尿路感染、性傳播生殖器潰瘍病以及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發生均和未做包皮環切有緊密關聯[1],而且包皮過長或者是包莖也是誘發嬰幼兒尿路感染的一個主要因素[2],直接影響到陰莖、陰莖頭的良好發育,而因炎癥又會造成尿道口狹窄問題,長此以往,伴隨排尿困難問題的存在,還會在很大程度上損害到腎功能[3-4]。另外,包莖會對陰莖的良好生長造成不利影響,這也是包莖患兒成年之后其陰莖尺寸較之于同齡人小的一個重要原因[5]。當前,臨床多采用手術切除過長包皮,但傳統的包皮環切手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臨床應用有一定的限制性。本試驗便對一次性包皮吻合器應用于包皮環切術當中的有效價值進行分析。
2017 年5 月~2018 年5 月共計有100 例小兒包皮過長或包莖患兒來我院接受包皮手術,將其按隨機奇偶數法分組之后,兩組小兒各50 例。納入標準:(1)患兒家屬對本研究知情;(2)參加本次研究患兒均具有典型包皮過長或包莖癥狀;排除標準:(1)對手術有禁忌證的患兒;(2)患有認知障礙或精神類疾病的患兒。對照組中小兒年齡3 ~14歲,平均(8.6±0.7)歲;實驗組小兒年齡3 ~12 歲,平均(7.9±0.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1.2.1 實驗組 小兒入院之后,即用卡尺測量其陰莖大小,用以作為選擇型號符合吻合器的借鑒。手術前半小時在陰莖根部、包皮處均勻的涂抹利多卡因乳膏,陰莖根部行神經阻滯麻醉,若小兒并不配合,則采用水合氯醛予以灌腸,起到鎮靜效用。麻醉起效后,若觀察到陰莖頭存在包皮粘連,則先行松解,將包皮垢皆徹底去除之后,再行手術。使用3 把止血鉗將包皮對稱提起,鐘座放置在包皮中緊靠著陰莖頭的位置,用1 號絲線把包皮口固定在拉桿上,拉桿插到殼體內鐘形口直達尾部,調節旋鈕旋至拉桿上、同時收緊,將保險栓拔掉,激發切割器,手緊緊的握住把手5 ~10s 之后,再打開把手,逆時針調節旋鈕在4 ~5mm,將鐘座退出,結束手術。
1.2.2 對照組 采用傳統包皮環切術,在背側縱向將包皮剪開,并于冠狀溝遠側0.5 ~1cm 的地方行包皮環切,采用電凝止血,并用細線進行縫合處理,紗布包裹住傷口。
術后小兒皆常規口服抗生素5 ~7d,3d 后去掉敷料、7d 后拆線,吻合釘無需拆除,30d 內便可自行脫落。
(1)手術治療相關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水腫消退時間。(2)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兩組小兒術后疼痛情況[6]:在10cm的疼痛評分橫線上,無痛為左端,疼痛度依次由左向右,右端為劇烈疼痛,根據患者的疼痛度在橫線上做記號,以此記號作為患者疼痛度的評分值,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疼痛度越高。(3)兩組小兒術后感染、切口開裂等并發癥發生情況。(4)小兒家屬對術后包皮外形自然美觀程度的滿意度。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 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小兒手術時間、術后水腫消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且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也顯著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小兒手術治療相關指標比較()

表1 兩組小兒手術治療相關指標比較()
實驗組小兒術后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小兒術后疼痛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小兒術后疼痛評分比較( s,分)
實驗組小兒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0%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4.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小兒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n(%)]
實驗組小兒家屬對術后包皮外形自然美觀程度的滿意度96.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我國成年男性當中約有80%皆有程度各異的包皮過長或包莖問題[7]。而包皮過長與包莖易使包皮分泌物積聚在包皮之下,久而久之形成包皮垢,誘發局部感染[8]。隨著包皮垢的慢性刺激、包皮陰莖頭反復發炎,會加大陰莖癌發生率[9-10]。兒童包皮過長、包莖是小兒外科當中最常見的疾病,因而早期進行包皮環切,對預防陰莖癌的發生有重要意義[11]。

表4 兩組小兒家屬對術后包皮外形自然美觀程度的滿意度比較[n(%)]
目前臨床多用的包皮手術有傳統包皮手術(背側剪開包皮環切、袖套式包皮環切等)、器械(塑料環套)法等。但經臨床實踐表明,傳統手術方法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高,小兒不易耐受,所以在臨床應用上有一定的限制性[12]。另外,隨著人們對包皮切除后外觀的注重,也發現傳統包皮環切手術的應用無法特別精細的切除兩側包皮,術后會發生切緣參差不齊、對稱不良好等問題[13]。因而,找到一種安全性更高且能滿足人們美觀滿意度要求的方法非常急切。
本文所使用的一次性包皮環切縫合器,其設計原理是管形胃腸吻合器,經由對手柄的按壓,便可使釘倉當中的縫合釘被頂出,從而縫合包皮切緣,同時刀片完成過多包皮的切除,切割、縫合一次完成[14]。其中縫合釘因是鈦合金材質的,所以與小兒皮膚接觸,組織不良反應發生率小,且基于鈦釘間距相同的優點,止血效果非常充分[15]。借助于該設備行包皮環切術,不僅操作簡單、無需縫合,而且手術時間短、切口平整美觀,小兒家屬滿意度也高[16]。這與本實驗所得結果相同:實驗組小兒手術時間、術后水腫消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后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且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也顯著減少(P<0.05);實驗組小兒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4.0%(P <0.05);實驗組小兒家屬對術后包皮外形自然美觀程度的滿意度96.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P <0.05)。
綜上,與傳統包皮環切術相較,一次性包皮吻合器行包皮環切術手術簡單易操作、用時短、安全性高,所獲臨床療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