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妙平 楊小蘭 林翠虹
深圳市龍崗區人民醫院普外科,廣東深圳 518000
隨著我國飲食結構的變化以及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加,導致近年來臨床上急性胃穿孔發病幾率有所增長。急性胃穿孔外科中常見的一種急重癥,胃潰瘍是誘發該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患者發病后常以上腹部劇烈疼痛為主要表現[1]。腹腔鏡下修補術發揮了微創治療的優勢,創傷較小,故患者術后疼痛感輕微,被患者廣泛接受[2]。但手術治療后患者仍可出現感染、出血等并發癥,不利于患者的恢復和預后,因此加以護理干預極為重要。近年來臨床上多采用優質護理進行干預,可為患者提供連續性的優質的護理,對于改善患者預后來說意義重大?;诖?,本研究主要探討腹腔鏡下急性胃穿孔修補術期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的效果。
選取本院2017 年9 月~2018 年9 月期間內接收的86 例腹腔鏡下急性胃穿孔修補術患者中,隨機分為觀察組(43 例)與對照組(43 例)。本研究已獲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觀察組中,男27 例,女16 例,年齡24 ~45 歲,平均年齡(34.5±10.5)歲;對照組中,男28 例,女15 例,年齡21 ~42 歲,平均年齡(31.5±10.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表2 兩組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s,分)
(1)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①住院環境干預:保持住院環境舒適整潔,定時對病房消毒,避免交叉感染。②并發癥護理:臥床期間定時進行翻身,避免誘發壓瘡或靜脈血栓。③抗感染干預:合理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隔離等措施。
(2)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干預,包括:①術前優質護理:主治醫師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責任護士為患者安排病床,并講解相關制度;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知識教育,同時告知患者及家屬優質護理的流程及優勢,以及臨床中應如何配合護理;通過聊天、播放音樂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建立良好的心理環境。②術中優質護理:告知患者術前12h 禁飲禁食;術前對患者皮膚表面消毒,保持干凈整潔,降低感染發生幾率;保持手術室干凈整潔,調整適宜手術室溫度,并指導患者采取合適的體位,注意手術于無菌環境下進行;患者麻醉后放置導尿管以緩解不適感;術中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選用合理抗生素,并密切觀察患者引流情況及切口出血情況,觀察有無血管及神經的損傷,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治療;術畢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對清洗手術位置,并進行消毒處理,穿戴衣物后將患者送至病房。③術后優質護理:及時更換敷料,保證敷料干燥、清潔,避免引發感染;術后對患者進行疼痛評估,并進行鎮痛治療;術后囑患者多食蛋白、膠原蛋白含量豐富的食物以促進切口愈合;并向患者解釋焦慮、抑郁等情緒給治療帶來的障礙,告知患者正確對待疾??;并告知患者出院后需要定期來醫院復查。
(1)促胃液素(GAS):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GAS 水平。(2)負性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3]、抑郁自評量表(SDS)[4]評價護理前后患者焦慮、抑郁程度,滿分100 分,以50 分為界限,分值越低證明患者焦慮、抑郁程度越低。(3)滿意度:采用李克特5 級評分法[5]評價護理滿意度,滿分5 分,其中,4 ~5分為非常滿意,2 ~3 分為滿意,1 分以下為不滿意。(4)并發癥:如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出血等。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 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后GAS 水平為(57.42±6.41)ng/L,較對照組與護理前均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GAS水平比較(s,ng/L)

表1 兩組護理前后GAS水平比較(s,ng/L)
觀察組護理后SAS、SDS 評分分別為(19.42±0.58)分、(18.86±0.79)分,較對照組與護理前均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97.67%較對照組83.72%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觀察組術后總并發癥發生率6.98%較對照組27.90%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急性胃穿孔常由胃潰瘍所導致,胃潰瘍發生后胃酸可反流直至腹腔,并對腹腔產生急性刺激,從而引發急性胃穿孔[6]?;颊甙l病后表現為面色蒼白,并且患者穿孔后血壓會急劇下降,出現心悸,后并發休克[7]。對于急性胃穿孔患者來說,其預后情況主要受到患者穿孔大小、腹腔污染程度、神經系統反應的影響[8-9]。我國臨床上常采用胃大部分切除術來根治急性胃穿孔,但這種術式會對患者的正常組織結構以及生理功能等造成嚴重影響,術后可能引發敗血癥,導致患者器官衰竭,造成死亡,近年來已極少使用[10]。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腹腔鏡下急性胃穿孔修補術近年來得到廣泛推廣,腹腔鏡下修補術對于機體的損傷極低,并且腹腔鏡微創技術在手術過程中,能夠避免患者病變部位的長時間外露和刺激,對于改善患者預后來說意義重大[11]。

表4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手術治療時加以優質護理干預更能滿足患者的康復需求,優質護理秉持了以患者為本的基本護理理念,達到了優質護理的目的。在護理過程中,圍繞患者的性格制定適合的心理護理方案,可對患者形成良好的引導作用,使其建立健康的心理環境[12]。同時加以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的認識,從而建立治療的信心。術中加以優質護理,為患者創造了良好的手術環境,并且對設備、儀器等進行消毒,可有效避免感染事件的發生[13]。術后通過并發癥護理、飲食護理、出院健康指導等措施的干預,可促進患者的快速康復。黃靜瑤[14]學者研究結果顯示,經優質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總滿意率為100.00%,較對照組87.50%更高,且觀察組總并發癥發生率僅占比5.00%,較對照組20.00%更低,本研究結果與之完全符合。并且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后GAS 水平較對照組與護理前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護理后SAS、SDS 評分較對照組與護理前均顯著降低,符合陳栩[15]學者研究中觀察組護理2d 后GAS 水平(55.27±15.84)ng/L 較 對 照 組(45.51±10.95)ng/L 與護理前(30.21±6.77)ng/L 均提高,且觀察組護理后SAS、SDS 評分較對照組更低這一結果。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急性胃穿孔修補術期患者可接受優質護理干預,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胃腸功能恢復,并且對于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患者滿意度來說意義重大,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