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楚云 王燕璇 林曉玲
廣東省汕頭市中心醫院腫瘤放療科,廣東汕頭 515031
乳腺癌屬于女性最常見的一種腫瘤,雖乳腺不是維持人體生命的器官,但如乳腺癌細胞喪失了正常細胞的特性,出現連接松散,易出現脫落,從而出現轉移,對女性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1]。在乳腺癌治療中,手術作為主要治療方案。臨床為了提高治療與預后效果,通常于術后實施放療治療。放療雖可以將腫瘤細胞殺死,但其還會影響正常組織及器官,導致患者出現精神萎靡與脫發,對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2]。因此,給予乳腺癌術后放療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改善患者負面心理、提高其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3]。本次研究主要針對護理干預對乳腺癌術后放療患者生活質量和SAS、SDS 評分影響進行評價,選取90 例乳腺癌術后放療患者實施研究,現報道如下。
將我院于2017 年3 月~2018 年6 月收治的乳腺癌手術后放療患者90 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以不同的護理措施作為分組依據,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45 例)、觀察組(45 例)。對照組年齡27 ~68 歲,平均(47.2±10.5)歲,左側20 例、右側25 例。觀察組年齡28 ~67 歲,平均(47.6±10.4)歲,左側21 例、右側24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本次研究我院倫理會已批準。診斷標準:經病理診斷確診病情[4]。
納入標準:與診斷標準一致者;首次放療者;意識清楚者;溝通能力正常者;研究前均知情,并與我院簽署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精神及心理疾病者;伴有嚴重軀體疾病者;藥物禁忌證者;不愿參與研究者。
到院后,根據患者相關體征進行臨床檢查,明確病情后,均實施乳腺癌手術治療,并于術后行放療治療,基于此,常規護理應用于對照組中,即向患者與家屬介紹治療環境與治療過程,觀察患者不良反應,并指導其休息。觀察組采用護理干預:(1)放療前心理護理:因患者病痛的折磨及手術的刺激、形象受損等多重影響,增加了不良心理狀態,再加上對放療治療知識缺少相應的了解,易出現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甚至是出現自暴、逆反心理,不愿配合治療[5]。因此,護理人員應及時與其交流與溝通,傾聽其心理感受與訴求,了解其性格特點及不良心理誘因,針對性給予心理指導,告訴患者術后可以通過佩戴義乳來完善身體形態;講解放療成功的案例,邀請成功者現身說教,改善患者不良情緒的同時提高治療信心與配合度[6]。(2)健康教育:放療過程中患者會出現多種不良反應,其不僅會加重焦慮與恐懼心理,甚至出現不愿繼續治療的想法。因此,可采取一對一、集中講課、視頻、圖像等形式向患者介紹乳腺癌術后療效相關知識、日常生活、飲食結構等,并建立QQ 群、微信圈等平臺,讓患者了解治療過程中病情變化及心理變化特點,解答患者疑問,鼓勵患者不斷學習相關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治療依從性。(3)放療中護理:放療會對患者皮膚產生一定損傷,護理人員應耐心安撫患者,指導減壓方式,告知放療過程穿寬松純棉舒適的衣物,避免皮膚損傷;禁止應用皮膚擦試劑,創面用適量的藥物進行涂抹,預防放射野皮膚瘙癢及脫皮,適當的指導進食優質蛋白,增強體質,叮囑患者強化休息,不可過度勞累。(4)放療后護理:嚴格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定時對白細胞進行檢測,隨時掌握患者水電解質平衡情況;指導活動方式,強化患側活動,提高活動度的同時進行全身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鼓勵患者多參加文娛活動,改善心情,定時復診。(5)構建支持體系:強化患者家屬健康教育知識,講解家庭支持對患者的重要性,特別是子女、丈夫,在生活中多體貼與關心患者,讓其充分地感受到家庭的支持與理解,鼓勵其在病情允許范圍內,選擇合適的生活方式,讓患者感受到社會的支持,不斷培養其良好的社會活動興趣,提高生活觀、價值觀,緩解心理壓力,提高戰勝疾病信心。
對比兩組SAS、SDS 評分、生活質量評分。
SAS(焦慮)、SDS(抑郁)評分為反向評分,分數越高焦慮、抑郁越嚴重[7]。
生活質量應用SF-36 量表評價,包括信仰、心理、角色、身體等四個方面,每項100 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8]。
護理前兩組SAS、SDS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1 兩組SAS、SDS評分比較 ± s,分)

表1 兩組SAS、SDS評分比較 ± s,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乳腺癌臨床多行手術治療,術后實施放療治療,會提高治療與預后效果。而術后放療會使患者出現多種不良情緒,如悲觀、焦慮、失眠、抑郁等,對治療與康復影響較大。而乳腺癌術后放療采用常規護理,很難使患者在短時間緩解不良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9-11]。
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乳腺癌術后放療實施科學的護理干預措施,對改善不良情緒、提高治療配合積極性具有重要作用[12-13]。且在放療過程中,患者的心理狀態較難評估與把握;故在放療前及時與其交流與溝通,了解心理想法,給予針對性心理指導,講解治療成功案例,幫助患者消除或是緩解不良心理,提高治療信心的同時提高治療積極性;在放療過程中,實施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在視頻、講座等形式下,提高患者相關知識認識程度,明白放療治療的重要性,提高治療針對性與依從性[14-15]。本次研究示:觀察組SAS、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此外,在放療后,積極給予家庭支持與社會支持干預,讓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幫助其建立良好的社會及家庭觀,提高對生活的信心,使其心理與生理均處于舒適狀態下,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進一步提高其生活質量。本次研究示: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應用于乳腺癌術后放療患者中,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SAS、SDS 評分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