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世昌 鄧秀良 甘春燕 童 芳 蔡時雨
1.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三聯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廣東深圳 518109;2.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廣東深圳 518109;3.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錦繡御園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廣東深圳 518109;4.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浪口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廣東深圳 518109
隨著社會心理應激因素的急劇增加[1],人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突出,因此,針對城市居民心理健康狀況展開調查分析,關注其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2],促進城市居民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和意義。本研究將以我地區1610 名患者及家屬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心理健康狀況及服務需求展開問卷調查,以供參考。
選取我地區2017 年7 月~2019 年1 月接受門診、住院治療的1610 名患者及家屬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包含在我院臨床心理科就診患者及家屬。男495 例,女1115 例,年齡2 ~89 歲,平均(30.5±6.7)歲,包含20 歲以下179 例,約為11.1%;21 ~30 歲799 例,約為49.6%;31 ~40 歲483 例,約為30.0%;40 歲以上149 例,約為9.3%。此外,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人員142 例,約為8.8%;高中或中專學歷282 例,約為17.5%;大專或本科學歷人員1058 例,約為65.7%;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128 例,約為8.0%。

表1 發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患者及家屬的一般資料對比分析
采用問卷調查法對所選取患者及家屬展開心理健康狀況及服務需求情況的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含患者及家屬的一般資料、心理健康狀況以及對心理健康問題的服務需求等。其中,對患者及家屬一般情況的調查,采用自制問卷量表進行調查,問卷內容主要涵蓋調查對象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態、職業、月收入等[3]。
對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采用9 項健康問卷(PHQ-9)表[4],圍繞患者及家屬的抑郁、焦慮、睡眠障礙等常見心理障礙的患病率展開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以了解其心理障礙的主要特征。問卷共設置9 項內容,每個內容包含四個選項,根據選項不同設置對應的分數,即0、1、2、3 分,由患者獨立進行問卷填寫,完成后收回并進行得分統計,總分在8 分及以上即表示存在抑郁、焦慮或睡眠障礙等心理健康問題[5]。
心理健康服務需求調查:主要對心理健康的服務內容(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住院治療)、服務形式(個體治療、團體治療)、服務價格(價格區間、報銷水平)及對診療環境要求、隱私保護要求、健康教育形式、健康教育主題等[6-7]需求進行調查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共計發放問卷1800 份,收回有效問卷1610 份,問卷回收有效率為89.4%。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 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610 例接受問卷調查的患者及家屬中,882 例患者及家屬存在抑郁、焦慮或睡眠障礙等心理健康問題,其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約為54.8%。見表1。即為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患者及家屬在年齡、性別以及職業等一般資料的對比結果。
在對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健康服務需求調查顯示,約20.2%(325)的患者傾向于選擇綜合醫院心理科進行治療或咨詢,另有12.2%(197)的患者傾向于選擇私人心理咨詢機構進行心理問題咨詢或治療。患者對心理健康問題的治療方式,主要傾向于物理治療、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藥物治療,或遵照醫生的建議和安排等,其中,約20.4%(329)傾向于選擇以上方式的任意一種進行治療或咨詢,另4.8%(78)的患者及家屬會選擇兩種及以上方式進行治療或咨詢。
此外,在對其心理健康服務方式及對心理健康疾病治療的擔心調查顯示,5.9%(95)的患者及家屬愿意接受團體服務,認為這種心理服務方式的費用較低,并且團體成員可以鼓勵,有利于促進康復;另18.2%(293)的患者愿意接受一對一的心理咨詢或治療服務。患者對心理疾病治療的隱私保護以及治療效果、治療方式、費用等存在擔心,有6.6%(107)的患者及家屬擔心被別人治療自己有心理疾病,7.1%(114)人員會擔心治療效果或治療方式的問題,2.3%(37)人員對治療費用較為擔心,另有9.4%(151)的人員對心理疾病治療認為沒有什么可擔心。
最后,有3.2%(51)的人員希望能夠獲取有關家庭關系處理或者是工作規劃指導、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及講座等方面的幫助。
本研究對我地區1610 例在我院及社康中心接受門診、住院治療的患者及家屬開展心理健康狀況及服務需求調查顯示,我地區患者的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相對突出,約為54.8%(882)。其中,女性數量多于男性,且以21 ~30 歲年齡段人員分布最多;此外,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人員中,42.0%已婚,其次為單身或獨身人員,約為41.3%;大專或本科學歷人員約占62.5%,職業類型中以專業技術人員分布最多,約為26.4%;64.5%的人員近3 個月內看過醫生,人口居住情況分布中以在本地居住時間超過半年人員為最多,約為33.0%。這是由于我地區位于深圳中軸,人口以非戶籍為主,外來勞務工和年輕人居多,人口結構特殊[7-8],心理健康狀況復雜多樣,導致其在心理健康問題及服務需求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針對我地區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對其心理健康服務需求調查顯示,約20.2%(325)的患者傾向于選擇綜合醫院心理科進行治療或咨詢,在調查人員中分布最多,由此可見,患者發生心理健康問題時處于種種原因考慮,往往首先選擇去綜合醫院的心理科就診[9],綜合醫院臨床心理科在為患者心理健康問題的治療和服務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0]。但是,結合我地區綜合醫院心理科建設情況來看,由于其各項建設相對滯后[11],且受重視程度存在一定不足,導致臨床醫師對心理障礙的識別能力不高,漏診誤診嚴重[12],同時對已識別的心理障礙的處理也不當[13],迫切需要加強和完善,以滿足我地區患者的心理健康服務需求。
此外,患者對心理健康問題的治療方式,主要傾向于物理治療、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等[14],其中,約20.4%(329)傾向于選擇以上方式的任意一種進行治療或咨詢,另4.8%(78)的患者及家屬會選擇兩種及以上方式進行治療或咨詢。
在對其心理健康服務方式及對心理健康疾病治療的擔心調查顯示,5.9%(95)的患者及家屬愿意接受團體服務[15],認為這種心理服務方式的費用較低,并且團體成員可以鼓勵,有利于促進康復[16];另18.2%(293)的患者愿意接受一對一的心理咨詢或治療服務,并且患者對心理疾病治療的隱私保護以及治療效果、治療方式、費用等[17]存在擔心,同時有3.2%(51)的人員希望能夠獲取有關家庭關系處理或者是工作規劃指導、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及講座等[18]方面的幫助。由此可見,我地區患者對心理健康的服務需求層次具有多樣化[19]特征,結合患者的服務需求,尤其是需要重視心理疾病治療中的隱私保護、費用合理性控制以及治療規范性管理等問題[20],以促進服務水平提升。
總之,我地區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健康問題較為突出,應結合其心理服務需求,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服務體制,以促進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