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愛洪(蕪湖市產業創新中心)
重大公共研發平臺的建設是打造蕪湖長江經濟帶產業中心的重要舉措。目前,蕪湖市已經頒布了《加快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研發創新平臺、打造長江經濟帶產業創新中心的實施方案》和《蕪湖市重大公共研發平臺運營管理與績效考核辦法(試行)》,明確提出力爭到2020年,全面構建一批行業認可的高端研發創新平臺,深入落實人才引進發展戰略,快速提升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能力,用以支撐全市乃至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在長江經濟帶持續發揮重要影響力。
對重大公共研發平臺進行多維度、多角度的評價是提升重大公共研發平臺建設和運營水平的重要途徑。通過相同類型和不同類型研發平臺之間的比較,有利于各平臺發現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并借鑒優秀平臺的發展經驗,提升自身發展水平。本文系統分析了重大公共研發平臺績效評估的有關影響因素,設計了一套科學合理的重大公共研發平臺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并給出了指標體系權重的設置方法和具體的績效評估辦法。這對掌握重大公共研發平臺狀態并提升其建設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和實際參考價值。
指標體系作為重大公共研發平臺績效考核的關鍵部分,一方面決定著最終結果的準確度和可信度,另一方面必須起到激勵和約束的作用[1]。本文在查閱大量相關文獻以及參照多個平臺評價模型的基礎上,對重大公共研發平臺運營的影響因素[2-3]進行詳細分析,遵循科學性、系統性、公平性、可操作性和成長性等原則,并結合2018年頒布的《蕪湖市重大公共研發平臺運營管理與績效考核辦法(試行)》等文件精神,從5個方面來設計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并進一步對這5個方面進行目標分解,建立層次結構(詳見表1)。
其中,基礎建設是重大公共研發平臺建設發展的基本保障。科研團隊是重大公共研發平臺發展的內在動力,更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與產業創新能力的核心力量。創新能力是衡量重大公共研發平臺建設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創新服務是重大公共研發平臺功能發揮的重要途徑,是平臺公共服務性的真實體現。平臺運營能力是保障重大公共研發平臺發揮作用的重要因素。

表1 重大公共研發平臺評價指標體系

續表1
根據已經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對各個指標進行權重分配,賦予其相應的權重系數。確定權重的方法有很多,借鑒現階段的研究成果[4],本文選擇層次分析法來確定權重系數。
根據已構建的層次結構模型,組織專家采用表2所示的“1—9”評價量化等級表,對同一維度下相同層次中的所有指標兩兩之間進行重要程度比較,從而構成判斷矩陣。

表2 評價量化等級表
對判斷矩陣進行歸一化處理后計算出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λmax和特征向量W。此時,特征向量W的分量Wi即為相應指標的權重系數。
為了保證權重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引入一致性檢驗。其方法就是計算隨機一致性比率CR。若CR<0.1,則說明通過一致性檢驗。否則需要進一步修正判斷矩陣,直到通過一致性檢驗為止。首先,根據式(1)計算一致性指標CI;然后,根據式(2)計算隨機一致性比率CR。

其中,式(2)中RI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其參考值見表3。
模糊綜合評價法利用模糊數學理論對受多種因素影響的事物或現象做出總的評價,該方法數學模型簡單易掌握,對多因素、多層次的復雜問題評判效果比較好[5]。因此,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重大公共研發平臺進行績效評估更符合實際情況。

表3 層次分析法RI參考值
設定U={u1,u2,…,um}為構建的指標體系中被評價對象的因素集,其中u1,u2,…,um為待評價問題的評價指標。對平臺進行綜合評價時采用五級評價集,即V={v1,v2,v3,v4,v5}。各等級對應的分值可表示為分值集F={90,80,70,60,50}。
確定每個評價指標Di(i=1,2,3,…)相對于評語集中各評價等級Fj(j=1,2,…,5)的隸屬度 rij,從而得到評價指標的隸屬度矩陣:

根據得到的隸屬度矩陣R與權重向量W進行模糊變換,得到模糊評價結果向量S。通過公式(4)進行模糊合成即可求得其上一級指標的評價向量,此為第一級評判。以此類推,通過第二級評判、第三級評判,即可分別得出重大公共研發平臺的模糊評判結果。

將模糊評判結果向量與轉置后的等級評分矩陣FT相乘,則可將評價結果定量轉化為對重大公共研發平臺的綜合效益評分P:

本文根據蕪湖市重大公共研發平臺的特點,提出了一套科學合理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方法,以滿足蕪湖市對重大公共研發平臺運營管理與績效評估工作的需要,加大對重大公共研發平臺扶持和培育的力度。關于蕪湖市重大公共研發平臺績效評估實證分析將在后續研究中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