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恒星 賀忠娜
[摘要]學校為促進教師主動發展,營造“學習型”學校是教育改革的主導理念。學習型學校強調每位教師人生價值的定位,并積極尋求工作的內在價值,使人生的價值與工作的內在價值合二為一,讓學習成為生命必需的一部分。教師的主動參與還能促進課程開發與教師發展的良性主動循環,即在課程開發中獲得教師專業發展之效,而教師的發展促進了課程開發之果,奠定了教師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關鍵詞]學習型學校;可持續發展; 教育改革;教改實踐
“學習型組織”理論根據系統動力學觀點,經系統分析和實踐探索,充分發揮每個員工的創造性與能力,努力形成一種彌漫于群體組織的學習氛圍,憑借著學習,個體價值得到體現,組織績效大幅度提高。其中“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構建團隊學習”是“學習型組織”的基本內涵。下面從幾個方面來談一下構建學習型學校,促進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幾點思考。
一、構建學習型學校的運作機制
1.創設“自我超越”的學習情境
學校應重視每一個教師自我價值的體現,重視每一個教師的教學創造。首先,“自我超越”要建立符合個人愿望和適應于個人特點的目標,而建立個人目標則必須先弄清“到底什么對教師最重要”。其次,學習“更清楚地看清目前的真實情況是什么”。把愿望、目標和現狀的差距看成是一種激勵教師不斷創新進取的力量,以充分發揮教師的“創造性張力”。學習型學校強調每位教師人生價值的定位,并積極尋求工作的內在價值,使人生的價值與工作的內在價值合二為一,讓學習成為生命中必需的一部分。當所有的教師愿意為自我超越而學習并主動改變時,學校就自然變成了一個開放的、生機勃勃的、不斷進取的團體。
2.團隊學習
高度自我超越的人具有共同的基本特質,他們對愿望和目標所持有的觀點和一般人不同。對他們來說,愿望和目標是一種召喚和驅使人向前的使命,而不僅是一個美好的構想。為了讓教師能夠持續地自我超越,學校應貫徹“內強素質”的學習方針。首先,根據教師隊伍年齡結構特點,采取繼承與創新并舉的發展策略,開展資深教師和青年教師“幫教互促”活動,既促進青年教師繼承資深教師的寶貴經驗,又促進資深教師從青年教師身上汲取新思想、新理念,從而有效地實現不同年齡、不同層次教師的自我超越。其次,學校要有組織、有計劃地將“常態課”的聽評、研討和反思、教學觀摩活動、基本技能競賽等“幫教互促”活動納入學校常規工作管理體系。第三,學校要增強教師的主體意識和創新意識,教師既是教育著,也是學習者、研究者和創造者?,F代教師要由職業型向事業型轉變,由單一型向復合型轉變,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
3.構建“三本合一”的學習型運作機制
要勇于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抓住有利契機,立足“校本”,建立“三本合一”的校本管理制度,在新課程的改革理念指導下,制定新方案、新條例。通過教科研課題的實驗研究,充分發揮學校三級科研網絡資源,在實踐中關注教學實際“問題”,并將其轉化、升華為“課題”,通過自行規劃設計或與專業研究機構合作等形式,開展旨在滿足學校及教師工作需要的校內活動。要讓教師在新課程改革的“新點”“難點”任務的驅動下,激發教師繼續學習的熱情,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推進學習型學校的形成,使學校辦學更具特色。
二、營造“和諧”的學習型學校管理體制
1.學習型學校制度建設體現人文關懷
任何一種管理模式都必然包含著對人性的基本理解,不同的理解導致不同的管理行為,學習型組織的這種文化內涵,正是把組織中的人看成是不斷成長變化的人,其實質即具有潛在的創新功能。以校本科研課題為切入點,設立科研機構,健全科研制度,保障科研信息資料供給,落實科研經費,營造和諧的教科研氛圍,走培訓、科研、教學一體化之路,提高教師整體素質,促進全員參與的教師培訓對于一個學習型學校具有重要的意義。
2.創建學習型組織的物質基礎
學習型組織的物質基礎是有形學習的環境和無形學習的氛圍,這種環境和氛圍應該是全方位開放的,相互作用的,要求教師對教學進行反思,并以開放的態度廣泛地學習。特別是要廣泛地學習教育教學的前沿理論和方法,通暢新知識和新信息的來源渠道,善于接受教育內外、學校內外的信息、知識、資源和變化。學校應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向社區、家庭開放課堂,聽取不同的聲音和觀點等方法,努力構建全方位、互動的學習平臺。
三、建立學習型學校的保障策略
1.倡導工作學習化和學習工作化
所謂的“學習工作化”,是指教師將學習視為一種必要的工作,對待學習,如同工作時所投的心力一樣,把學習作為一個不斷的支持過程以發揮自己的工作潛能。同時,在任務的驅動下讓教師去獲得工作所需要的全部知識和技能,并在任何任務和情況下建立信心,創造性地應用智慧。
2.學習型學校追求理想的課堂教學
理想的課堂教學應該是面向全體,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并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參與和交流互動的積極性,融開發與接受為一體,把生活經驗引入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個別教育。只有讓學生在親歷實驗、創作的活動中體驗探索科學奧秘和抒發情感的樂趣,最終將知識內化,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并且加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四、提升學習型學校的辦學效益
1.以教育科研促進組織學習
教師以課題研究的形式自主參與自己的發展過程,有利于激活教師的學習熱情,在這樣的學習平臺上,教師貼近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生活。從探索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真正做到在學習過程中成為“行動者、思想者、創造者”。科研一旦成為教師的武器,創造和研究成為教師的習慣意識,他們將不會滿足于現狀,而是勇于創新,勇于發展,這種發展必然將為教師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2.關注教師專業發展的個性化
學校的辦學效益從根本上講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學校要關注教師專業的發展。從教育的本原意義上看,教師勞動是個性的勞動,真正高水平的教育是教師能夠針對學生特點和學校實際情況進行的教育。個性化的教育需要教師成為一個研究者、創造者,需要教師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需要教師掌握專業化的技能,了解學生,具有自己獨特的教學藝術風格。作為一種知識性的行業,教師必須使自己的工作真正體現出個性化創新性的特點。
3.立足“校本”課題研究,保障辦學效益
立足校本課題的研究,為教育教學實踐注入新的活力,學校應在組織管理、環境建設、師資培訓、教學改革、教學評價等方面強化“校本”意識,積累工作經驗,從而改善教學環境,改進教學方法。課程不僅要讓學生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而且要減輕學生負擔,加大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力度,不斷推動教法、學法和考法的改革,使教師在教學研究中形成一種主動探求人類文化知識、積極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方式。
五、把握學習型學校的終極目標
1.面向未來是學習型學校的教育目標
人們在互聯網面前永遠是學習者,沒有人能壟斷“現在”和“未來”的知識。當互聯網絡走進教室、走進家庭,師生關系也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將變道德、知識、經驗等的授受關系為朋友式的對話、討論關系,變為社會各種角色之間的交往關系。毋庸置疑,能否適應這種趨勢,能否達到這樣一種境界,教師將首先面臨挑戰。
2.可持續發展是學習型學校關注的焦點
有許多著名的教育專家認為,教育的終極目標是為了學生的發展,但客觀地說,這還不是全面的。在研究個性和自我發展的今天,學校教育的終極目的不僅是為了學生全面終身發展,也包括教師全面的可持續發展。讓學生走進生活聯系實際,把學校內外、課堂內外都看成是師生間進行交往、對話、溝通和探究學問的互動舞臺,學生與教師都是探究新知的參與者,共同接受具有時代特征的新思想、新觀念,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爭取成為學生終身學習、繼續學習的榜樣。
相信創建“學習型學校”的教育理念一定能轉化為全體師生的自覺行動,一定能轉化為學校文化建設的客觀現實,具有自主學習、終身學習自覺行為的新一代教師和未來一代新公民將從創建“學習型學?!钡膶嵺`活動中起步,我們堅信建設“學習型學?!钡哪繕藢⒃谖覀冞@一代得到實現。
參考文獻:
[1] 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