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唐 姬
今年以來,安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緊抓機構改革的歷史契機,圍繞項目審批申報材料多、涉及部門多、審批時間長、辦理環節繁等問題,堅持以“最多跑一次”深化改革為牽引,以“三服務”細化落實為指引,進一步厘清機構內部職責、加強業務整合、優化協作機制,實現審批流程一張表、審批事項一清冊,全面提高行政審批效率,提升企業和群眾的滿意度,讓企業和群眾切實享受機構改革釋放的紅利,全面提高改革獲得感。
機構改革后,安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快速動員、狠抓落實,第一時間梳理好原國土、規劃、礦資和林業等工作職責,針對項目審批理清權責、落實分工,將四條線擰成一股繩。
一是職責劃到邊。該局在機構改革“三定”方案的基礎上,按照審批事項“誰牽頭、誰主動、誰負責”的原則,打破條塊分割、打通聯合通道,全面梳理整合原分散的國土、規劃、礦資、林業等業務。目前已完成跨科室審批所涉及的7個科室的職責邊界。
二是責任落到人。該局成立由5位班子領導,24位科室長組成的審批流程再造工作專班。建立牽頭科室領辦負責制,各科室按照科室職責權限,全面梳理、精簡相關審批事項內容和時限。目前,已清理出牽頭事項25個,領辦責任人25人,跨科室審核時限壓縮至5天,壓縮率達到75%。
三是流程減到底。該局按照精簡審批、分類管理、壓縮流程的要求,對項目總流程逐項明確辦事科室、辦事時限、辦事材料,并對涉及審批流程再造的行政審批名稱、審批依據、辦理期限、工作流程進行梳理,明確同步辦理科室。全流程審批共涉及6個主項,33個子項,同步辦理事項11項,減少環節9個。
安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堅持以打通辦事阻礙、提升辦事效率為目標,開展“一平臺”“一張網”,實現系列數據信息共享共用,有效避免企業和群眾來回跑、重復跑。

▲安吉縣不動產登記中心上門服務
一是“一平臺”流轉。該局全面啟動審批流程平臺建設,以原國土信息系統相關數據為基礎,對規劃、測繪、礦山、林業等數據資源現狀進行全面梳理、優化整合、注冊接入,加快形成統一的自然資源和規劃數據體系。目前,平臺已疊加和融合農轉、供地、征收、第二次全國國土調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基礎影像、執法監察、礦山、林業等數據層30個。
二是全數據共享。該局堅決打破“信息孤島”,加快實現覆蓋項目生成、預審對接、并聯審批、聯動監管等各環節數據的共享利用。目前,該局已打通系統內部各類自建系統14個,湖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及浙江省自然資源廳系統14個。同時,不斷更新完善數據庫,對審批資料及測繪數據進行實時上傳。今年以來已實時收集項目報批涉及的規劃紅線圖、農轉圖、征地圖等測繪數據8個。
三是立體式監管。流程再造、平臺流轉、數據共享,為實現審批事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奠定了基礎。為了確保各項審批流程健康順利運行,該局實行不定時動態核查制度,系統工作人員可隨時對辦理事項的各審批環節進行動態監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同時,為進一步鞏固審批流程成效,建立工作督查及內審機制,不定期針對工作流程進行核責,將監管工作全面落實到位。
安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圍繞提升企業和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精簡審批申請材料,簡化審批辦理流程,減免審批辦理費用,切實提供高質量、高效率服務。
一是受理環節更優。審批流程再造后,各科室通過內部流轉、同步辦理,持續推進事項審批并聯和多流程改造優化,最大限度地減少內部運轉環節,減少的各項材料均由局內部科室實現共享,無需項目業主重復提供。如建設項目報批總流程,從之前的78項減少至33項,壓縮幅度達57%。
二是時限材料更少。審批流程再造前,全局各業務事項的法定期限共計408個工作日,收取各項材料共計218件。審批流程再造后,嚴格實行“窗口受理、受辦分離、一次告知、并聯辦理、限時辦結”的審查規定,承諾辦理時間與收取材料數量大幅縮減,各業務事項的承諾期限共計104個工作日,壓縮75%;收取各項材料共計142件,減少35%。
三是費用負擔更輕。該局圍繞“提速、惠企、利民”目標,持續深化各業務條線“最多跑一次”改革,努力為企業和群眾減輕辦證負擔。目前,不動產登記中心通過與住建局等部門通過數據共享等方式,實現測繪圖紙直接由中心打印,無需企業及個人提供宗地圖及房屋平面圖等相關材料,每年可為企業群眾減負105萬元。
四是行政效率更高。該局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主旨,將鄉村建設規劃許可和農房確權登記的審批權限下放到各個鄉鎮(街道),各鄉鎮可自行完成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規劃驗線、竣工核實。在天子湖鎮、梅溪鎮、天荒坪鎮、杭垓鎮和孝豐鎮等5個中心片區實現農房確權登記至發證全流程辦理,讓百姓在家門口即可辦證。同時實現“4個合并”,即規劃選址和用地預合并審;多測整合、多驗合一;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和不動產權證首次登記合并辦理;新增建設項目規劃核實和用地復核驗收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