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何 玲
今年是農村宅基地及住房確權登記發證的收官之年,云和縣不斷加強農房登記發證工作力度,出臺政策、優化審批流程、按節點提高效率,全力加快推進農村宅基地及住房確權登記發證工作。自浙江省政府開展農房確權登記發證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截至9月29日,該縣累計發證達11172本,提前3個月完成任務。
一是出臺新政,做試點找短板。云和縣先后研究出臺了《云和縣農村宅基地及住房確權登記發證實施細則》《關于農村宅基地及住房確權登記工作有關問題的專題會議紀要》等文件,全縣掛圖作戰、成立工作專班。首先在安溪鄉開展了試點工作,找出短板,針對存在農戶外出多、自主意愿不強、農房產權性質復雜、測量作業隊伍經驗不足等問題,該縣通過專題會商研判等方式,對癥下藥,重點突破,為登記發證工作掃清障礙,以“點”帶“面”,形成符合本縣實際的工作方法路徑,為全縣開展農村不動產確權登記工作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做法。
二是廣泛發動,講政策說好處。云和縣高度重視政策宣傳,利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全方位開展宣傳,做到“廣播有聲、電視有影、報刊有文、網絡有言”。工作人員進村入戶,針對不同人群采取不同方式,耐心細致解讀政策,講解有關確權登記的政策。同時,該縣編印了一系列便民服務手冊,明確辦事依據、收件材料等相關內容,更加便民,更加高效,進一步“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間、減費用”,切實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輕松辦成事兒。
三是減免費用,強服務助攻堅。一方面政府通過招投標確認測量中介機構,對全縣范圍內的農房進行整村權籍調查和測量,為農房發證奠定數據基礎,避免了村民在中介機構來回跑,同時減免村民辦證的成本與費用;各個基層國土所聯合各鄉鎮街道你追我趕,積極主動上門為農民送服務,按照“上門受理,全程代辦”的模式,實行入戶為農民辦證,送證上門,為農民提供“一條龍”服務,真正實現農房發證“零跑腿”。另一方面,針對一些村民外出務工,白天要上班沒時間回家這一實際情況,工作人員利用晚上時間設點辦理,服務農村群眾,常態化開展此類便民服務工作。
一是用好“自己人”。從宣傳組織發動、測量、權屬調查、登記發證、環環相扣,堅持不請“外援”,全體工作人員發揚“白加黑”“五加二”精神,全力以赴。云和縣不動產登記服務中心和各鄉鎮街道國土所、土地房屋測繪隊工作人員冒酷暑挨家挨戶進行走訪調查,對存在歷史遺留問題的農房當場定奪,對符合發證條件的農戶進行現場測量和資料受理。在不斷加強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業務素質的同時,做好傳幫帶,以老帶新,取長補短。
二是找好“帶路人”。根據工作計劃發動村民積極配合參與農房測量和權屬調查,由于許多山區農房結構復雜,為了減少差錯和重復勞動,提高效率,由基層國土所干部,全程陪同省測繪隊入村進行測量和權屬調查,認真做好調查情況記錄,做到心中有底。聯合鄉鎮(街道)、村(社)干部一同走村入戶,做好與農戶的對接,全力取得農戶的支持配合,扎實有序推進測量等各項工作。2017年8月,該縣農村房屋權籍調查和測量工作在全縣快速鋪開,作業單位共進入165個行政村,查清23089戶農村宅基地及住房的權屬、界址、面積和用途等,做到每戶都有人回來指界,形成完善的地籍和房屋調查成果,為房地一體的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提供依據。
三是做好“當家人”。工作人員把每個村民當作自己的家人,對每一處農房都認真細致,確保各環節工作緊密結合不出錯。云和縣不動產登記中心工作人員對測量的數據加班加點及時核對,發現問題及時反饋,進行修補測,對已測量的符合條件的農房抓緊時間匯總系統入庫,為村民辦理不動產提供準確的數據。在先后研究出臺了政策的基礎上,按照先確定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再確定農民住房所有權的思路,對符合條件的農房,開展處理(處罰)、補辦規劃和用地審批手續、確權登記等工作,對各行政村進行再摸排、再分析。

▲云和縣不動產登記上門服務
一是強化督查,倒逼責任。成立“百日攻堅”行動領導小組,制訂行動實施方案,抽調相關工作人員,組建工作專班,開展宣傳發動。根據各鄉鎮(街道、社區)今年未完成的農房發證任務數,將每月任務數科學細化分解到各行政村,倒排時間,緊盯時間節點,將農房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列入縣委縣政府對各鄉鎮(街道)、相關部門年度綜合考核,健全督查通報機制,對發證進度實行每周一督查、每周一通報。營造爭先恐后、比學趕超的氛圍。完善績效考核辦法,強化各單位工作落實。加大約談考核力度,對完成進度滯后的鄉鎮(街道),縣政府約談其主要負責人,連續兩個月滯后的,年終考核扣分。
二是包村包戶,凝聚合力。選派有豐富農村工作經驗的同志組成指導組,全程負責指導、協調農房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各鄉鎮(街道)成立工作專班,一把手掛帥指揮,責任領導、駐村干部和村級主要負責人共同參與,包村、包戶開展登記發證,主動服務,凝聚合力快速推進。根據調查測繪情況權屬調查情況整理臺賬,開展收件發證資料,為方便村民,工作人員通過上門服務,盡量不占用村民工作時間。以鄉鎮(街道、社區)為主體推進發證工作,以村為單位,由駐村干部會同村兩委集中收集材料,讓村民實現“最多跑一次”甚至“零次跑”,切實提高農房發證效率。
三是創新舉措,快速推進。一方面,云和縣政府每年安排財政資金用于農房抵押貸款貼息,減輕農民融資成本。金融部門加大對農房抵押貸款的扶持力度,降低貸款門坎,實行優惠利率。另一方面,通過構建信息管理平臺,推動農房確權登記發證數字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該縣先后投入1000多萬用于管理工作的軟件開發、數據建庫和電子檔案庫建設,目前已完成49.32平方公里地形測量、權屬調查工作,實現了1∶500數字地籍調查項目村莊全覆蓋。在此基礎上,云和縣不動產登記服務中心致力打造特色窗口,提升服務水平,網簽備案365天24小時無休服務;優化辦事流程,整合供排水、電力等部門,實行了窗口平行受理,為群眾提供“一窗式”服務。此外,該中心在農村宅基地不動產權發證“零跑腿”的基礎上,推出“零跑腿+”服務,開展服務“走出窗口,走進社區”“流動辦證”等活動,為異地搬遷安置的農戶送服務上門,實現了農房發證“一天送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