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百放

【摘要】 目的 對乳腺纖維瘤患者采用環乳暈切口手術方法, 評價對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24例乳腺纖維瘤患者, 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 每組12例。對照組實施傳統放射狀切口手術, 治療組實施環乳暈切口手術。分析比較兩組手術時長、出血量、出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治療組手術時長、出院時間分別為(50.5±4.3)min、(6.5±0.8)d, 均短于對照組的(79.2±5.6)min、(10.0±5.2)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出血量(58.5±2.5)ml少于對照組的(86.1±3.1)m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并發癥發生率8.3%低于對照組的5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治療乳腺纖維瘤時, 經采用環乳暈切口手術其療效改善較明顯, 縮短治療時長, 降低出血量, 減少并發癥發生, 在臨床治療中此方法值得應用。
【關鍵詞】 環乳暈切口手術;乳腺纖維瘤;臨床療效;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021
臨床外科乳腺纖維瘤作為一類常見良性瘤, 多發生在30歲左右青年人群, 發病原因主要因雌激素受刺激。女性一旦患乳腺纖維瘤需及時提供治療予以早日治愈, 對工作家庭生活質量無影響。病發部位多為單側, 但少數為多側[1, 2]。乳腺纖維瘤性狀呈圓形或卵圓, 初期的體積小, 病情進展緩慢, 可維持幾年內無變化, 臨床癥狀也不明顯, 因此, 很難發現乳腺纖維瘤。腫瘤由小變大, 部分女性可因病發部位隱私不愿接受院內治療致病情拖延更嚴重, 增加治療難度。環乳暈切口比傳統上放射狀切口更具美容療效, 主因環乳暈部位呈色素沉積、小丘狀皮脂腺結節, 因此術后不會殘留明顯瘢痕, 環乳暈周圍皮膚狀態較佳, 術后創口愈合更加平整, 有效避免發生乳房不對稱。因此患者更傾向選擇環乳暈切口手術治療[3, 4]。隨目前現代技術不斷更新, 近來該術不斷普及 被廣泛用于乳腺纖維瘤治療中, 逐漸替代傳統的治療局限性手術療法, 有助于促進術后患者的身體健康。因此, 本研究選擇環乳暈切口手術治療乳腺纖維瘤, 分析其治療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在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4例乳腺纖維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納入患者均符合臨床相關診斷標準并經確診。所有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 每組12例。對照組年齡27~37歲,?平均年齡(30.5±4.5)歲;治療組年齡28~36歲, 平均年齡(33.9±3.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首次接受手術;臨床資料完整。納入者均自愿同意后經倫理委員會審批簽署同意書。
1. 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傳統放射狀切口手術。治療組實施環乳暈切口手術, 患者取仰臥位, 局部麻醉(局麻)后, 選擇距腫塊附近乳暈邊緣弧形切口, 切口不宜超過乳暈周長的1/2。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 將腺體與乳房表面皮膚分離, 將瘤體用手推至切口下方, 切除瘤體, 再給予止血、縫合, 對創口處包扎。觀察乳腺腫物, 若體積大可在術后 2 d后拔掉引流條。
1. 3 觀察指標 分析比較兩組手術時長、出血量、出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包括傷口感染、淤血、血腫。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手術時長、出血量、出院時間比較 治療組手術時長、出院時間分別為(50.5±4.3)min、(6.5±0.8)d, 均短于對照組的(79.2±5.6)min、(10.0±5.2)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出血量(58.5±2.5)ml少于對照組的(86.1±3.1)m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出現傷口感染2例, 淤血2例, 血腫2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50.0%;治療組出現血腫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8.3%。治療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乳腺纖維瘤主要由兩種成分乳腺纖維組織、腺管增生構成, 手術切除為目前治療乳腺纖維瘤的主要療法。隨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及對美觀度要求的不斷提高, 切口小、術后瘢痕小的微創手術已成為治療乳腺纖維瘤的主要方式[6, 7]。發病原因與雌激素水平、遺傳、飲食、環境等因素相關[5]。乳腺纖維瘤一般無明顯臨床特癥, 但少數會在經前存有明顯乳房脹痛, 一旦確診乳腺纖維瘤及時給予手術切除。傳統乳腺術手雖能有效切除病灶, 但手術切口較長, 影響患者乳房外觀, 且機體創傷較大, 易發生畸形、感染等風險。傳統手術具有切口大, 創傷性大、疼痛、術后美觀度差、恢復慢、術后并發癥多等缺陷, 效果不太理想[8-10]。因此, 對此病行臨床手術研究變得更加重要, 以保證療效, 滿足微創外科發展趨勢, 提高滿意度。乳腺纖維瘤切除術選放射狀切口, 雖該切口能夠擴大手術視野, 操作相對簡單, 但術后皮膚表面形成瘢痕, 雙側乳房不對稱, 患者術后的美觀嚴重受影響, 給患者的心理帶來沉重壓力。環乳暈切口越來越被大眾重視并廣泛用于乳腺纖維瘤切除術, 比傳統手術易被患者所接受, 易滿足患者對美觀的需求, 有助于臨床中進行觀察[11]。
經研究顯示, 治療組手術時長、出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對乳腺纖維瘤患者采用環乳暈切口手術其改善效果較為明顯。相比傳統手術在治療中顯示其一定優勢。
綜上所述, 在治療乳腺纖維瘤時, 經采用環乳暈切口手術其療效改善較明顯, 縮短治療時長, 降低出血量, 減少并發癥發生, 在臨床治療中此方法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賀建業, 侯迎晨, 宋玲, 等. 單切口腔鏡輔助技術在乳腺纖維瘤手術中的應用.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3, 13(9):846-848.
[2] 潘承欣, 崔仁忠, 張秀容, 等. 不同路徑手術治療乳腺纖維瘤臨床效果分析. 白求恩醫學雜志, 2015, 13(2):164-165.
[3] 魏笛, 孔凡立, 張震. 經乳暈切口手術治療乳腺纖維瘤的臨床可行性分析. 中國婦幼保健, 2014, 29(20):3345-3347.
[4] 郭繁, 甄慧芬, 馬利軍, 等. 環乳暈切口與放射狀切口治療乳腺纖維瘤臨床療效分析. 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 2016, 26(1):41-42.
[5] 應榮培. 環乳暈切口與傳統放射狀切口治療乳腺纖維瘤的療效比較. 浙江創傷外科, 2012, 17(2):209-210.
[6] 湯楓, 雍鐵山, 譚洪育, 等 . 環乳暈切口治療乳腺纖維瘤的臨床應用. 現代醫藥衛生, 2015, 31(10):1511-1512.
[7] 王珊珊. 環乳暈切口治療乳腺纖維瘤的臨床效果觀察. 基層醫學論壇, 2016, 20(33):4682-4683.
[8] 夏聯山. 環乳暈切口治療乳腺纖維瘤的療效研究. 黑龍江醫藥科學, 2016, 39(4):167
[9] 肖炯, 鐘彥波, 鐘慶安, 等. 環乳暈切口手術治療乳腺纖維瘤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基層醫學論壇, 2018, 22(16):94-95.
[10] 陳杰. 環乳暈切口手術方式治療乳腺纖維腺瘤患者的療效分析. 中華全科醫學, 2016, 14(1):60-62.
[11] 李軍, 劉艷紅. 環乳暈切口切除術治療乳腺纖維瘤的臨床療效分析. 中國實用醫藥, 2013, 8(17):109-110.
[收稿日期:2019-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