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琳

【摘要】 目的 評價分析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采取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 84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2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大劑量阿托伐他汀鈣片(40 mg/次)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取小劑量阿托伐他汀鈣片(20 mg/次)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治療前后血脂指標[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水平。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2.86%略低于對照組的95.24%,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HDL-C、LDL-C、TG、T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HDL-C、LDL-C、TG、TC水平均明顯低優于本組治療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HDL-C、LDL-C、TG、T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4.76%低于對照組的19.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采取小劑量和大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均具有理想的療效, 治療后各項血脂指標水平改善顯著, 可有效促進患者血脂代謝功能的改善, 但小劑量阿托伐他汀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因此, 建議擇優選擇小劑量阿托伐他汀。
【關鍵詞】 小劑量阿托伐他汀;大劑量阿托伐他汀;缺血性腦血管病;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043
缺血性腦血管病是神經內科常見的一種疾病, 在受血管壁病變、血液成分改變以及血流動力學變化等因素影響下, 易誘發此病。在臨床中,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單眼視力減退、對側偏癱、偏身麻木以及偏盲等。由于缺血性腦血管病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較大程度的影響, 因此有必要采取及時有效的醫治干預方案。近年來, 不少學者表示阿托伐他汀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具備顯著的療效, 但需合理控制阿托伐他汀的用藥劑量[1]。鑒于此, 本課題重點分析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對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應用效果, 具體的研究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 均符合臨床有關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診斷標準[2], 排除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及嚴重精神障礙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2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4例, 女18例;年齡43~72歲, 平均年齡(56.8±5.1)歲;病程6個月~7年, 平均病程(3.2±1.3)年。對照組患者中男23例, 女19例;年齡42~73歲, 平均年齡(56.6±5.5)歲;病程6個月~7年, 平均病程(3.1±1.3)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患者采取大劑量阿托伐他汀鈣片(北京嘉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9990258)治療, 40 mg/次, 1次/d, 口服, 持續治療2個月。
1. 2. 2 觀察組 患者采取小劑量阿托伐他汀鈣片(北京嘉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9990258)治療, 20 mg/次, 1次/d, 口服, 持續治療2個月。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情況判定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判定標準[3]:顯效:經積極醫治, 患者的臨床癥狀消除, 體征恢復正常水平;有效:臨床癥狀部分消除, 體征有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未消除, 體征未改善, 或病情惡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水平, 包括HDL-C、LDL-C、TG、TC。③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不良反應包括惡心、腹脹。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中顯效34例、有效6例、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5.24%;觀察組中顯效30例、有效9例、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2.86%。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略低于對照組,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HDL-C、LDL-C、TG、T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HDL-C、LDL-C、TG、TC水平均明顯低優于本組治療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HDL-C、LDL-C、TG、T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發生惡心1例、腹脹1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76%;對照組發生惡心5例、腹脹3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9.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臨床中,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通常采取阿托伐他汀藥物進行治療, 此類藥物屬于常見的他汀類藥物之一, 可以起到調節血脂代謝的作用, 同時能夠抑制血小板聚集, 可有效抑制血栓的形成[4, 5]。此外, 阿托伐他汀還可以有效加快對患者機體內氧自由基的清除, 減輕氧化應激反應, 有效保護患者的血管內皮細胞[6-9]。但臨床表示, 需合理控制阿托伐他汀藥物的劑量, 有學者經研究表明[5], 小劑量阿托伐他汀(20 mg/次, 1次/d)的安全性更高, 能夠使患者的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大劑量阿托伐他汀(40 mg/次, 1次/d)雖然也能夠起到改善患者血脂水平的作用, 但易造成血糖異常反應, 安全性偏低;這與此次研究結果較為相似。
此次研究中, 觀察組采取小劑量阿托伐他汀(20 mg/次)治療, 對照組采取大劑量阿托伐他汀(40 mg/次)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2.86%略低于對照組的95.24%,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HDL-C、LDL-C、TG、T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HDL-C、LDL-C、TG、TC水平均明顯低優于本組治療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HDL-C、LDL-C、TG、T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4.76%低于對照組的19.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臨床中,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采取小劑量和大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均具有理想的療效, 且治療后各項血脂指標水平改善顯著, 可有效促進患者血脂代謝功能的改善, 但小劑量阿托伐他汀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因此, 建議擇優選擇小劑量阿托伐他汀。
參考文獻
[1] 朱芳梅. 不同劑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療效. 中外醫療, 2019, 38(5):128-130.
[2] 楊艷萍. 比較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鈣片對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影響.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8, 18(97):105-106.
[3] 應夢佳, 石健, 黃瑩. 兩種劑量他汀類藥物對重度顱內動脈狹窄患者腦血管儲備、舒縮功能的影響. 臨床藥物治療雜志, 2018, 16(2):56-59.
[4] 白毅婕, 何劍波, 蘇航.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鈣對缺血性腦血管病微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的影響. 解放軍醫藥雜志, 2018, 30(1):82-85.
[5] 劉福英. 阿司匹林聯合阿托伐他汀對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并腦血管狹窄患者的二級預防研究.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8, 5(7):143.
[6] 沈連粉. 辛伐他汀在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療效及復發率臨床分析. 江蘇科技信息, 2015(36):64-66.
[7] 王紅艷, 李敏, 李連波, 等. 大劑量阿托伐他汀強化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分析. 中國實用醫藥, 2018, 13(1):100-101.
[8] 章婧婧, 黃菊明. 標準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缺血性卒中的療效探討. 醫藥前沿, 2013(30):187.
[9] 牛強. 用不同劑量的辛伐他汀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效果探析. 當代醫藥論叢, 2015(9):282-283.
[收稿日期:2019-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