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寶蓮
課堂小結是一節課的終了階段,是完成某個教學任務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之一。課堂教學就好比舞臺劇,由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等幾個部分組成。有了課堂小結,一節課才完整,否則會給人一種虎頭蛇尾的感覺。如果課堂小結講究方式、方法,注重畫龍點睛、余音繞梁的藝術效果,那么整節課就會帶給學生一種意猶未盡、回味無窮的美妙感。
課堂小結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目標不明、內容單調乏味、方法單一、過程參與不夠、時間不足等。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卻因為教學時間倉促、來不及,常在快下課時問:“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你有怎樣的收獲和體會?” 學生你一言我一語,這樣走個過場、草草結束課堂的教學。此外,不少教師對課堂小結缺乏一定的認識,不重視課堂小結的意義和價值,忽視課堂的小結。
其實,課堂小結不僅是不可或缺的教學環節,而且在課堂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價值和作用。課堂小結是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總結,進行高度提煉、概括整理,建立與舊知的聯系,把零散的知識編織成網狀,形成知識結構。
心理學表明,在識記一系列事物時,人們對末尾部分的記憶效果優于中間部分,這就是近因效應(recencyeffect),人們記憶末尾部分所花的勞動量約是中間部分的一半。由此可見,如果教師在課堂小結部分多花些時間和精力對知識進行系統的梳理、概括,將會幫助學生加強記憶、內化和深化所學知識,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小結時合理應用“近因效應”,對所學知識進行內化,注重對知識的自主建構,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總結與概括能力。一線教師應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提升教學策略,促進兒童健康成長。下面,本文就談談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小結智慧起來。
一、暢所欲言總結歸納式
總結概括式是最常用的課堂小結方式,對課堂上所學知識進行總結,概括出最核心、最重要的關鍵點,學生能快速把握住教學的主線,掌握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總結概括可以讓學生互動交流完成,也可以由師生交流共同完成,這種小結方式可以有效地解放學生的大腦,解放學生的嘴巴,促進學生主動反思、積極思考。在暢所欲言中,促進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思維碰撞,找到自己學習中的優勢以及不足之處,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如“平均數”一課,教師請學生用一兩句話概括一下本節課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什么。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平均數的求法就是先將所有的數相加再除以總數;有的認識到平均數只是一個“虛擬的值”,可能實際存在,也可能實際不存在;還有的說平均數應該介于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間等等。從孩子們精彩的發言中,可以發現學生對平均數有了深刻的認識。
二、拓展延伸生活教育式
我們的教育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教育應該基于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已有的學習經驗,脫離生活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不全面的,也是毫無生機的。數學的學習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能夠讓學生在體驗中、實踐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學習數學的價值和意義,能夠激發學生在生活這個“大課堂”中不斷發現、不斷探索、不斷研究。例如,“小數乘法”一課課末時,教師鼓勵每一位學生了解自己家上個月用電的數量、單價和當地的電費計算方法,算出上個月一共應付電費多少元,并與實際交的電費進行比較。這樣的結尾巧妙地從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研究,由課堂拓展到生活實踐,與實際生活無縫接軌。這樣的結尾啟發學生學以致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加深對生活的體驗,在解決問題時收獲成功的喜悅。
三、體驗樂趣游戲活動式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學生喜歡活動,喜歡游戲,不管是活動還是游戲,學生只有親身經歷游戲、活動的過程,才能體驗其中的快樂。因此,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知識的體驗過程,讓學生在做中學。
一節課40分鐘在接近尾聲時,學生注意力容易渙散,興致也不高。如果課堂小結時采用游戲活動的形式,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夯實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趣的游戲讓學生學得興趣盎然,絲毫沒有疲憊的感覺,有一種“課雖終,趣猶存”的奇妙感。如在“認識米”一課中,教師是這樣設計課堂小結的:教師帶上智慧星的頭飾,站在教室某一個位置,請一位學生站到離她一米的位置上,再請一位學生也站在離老師一米的地方,接著讓想站過來的孩子都可以過來,站在離老師一米的位置。孩子們就這樣簇擁在老師的周圍,臉上洋溢著幸福開心的笑容。孩子們和老師融為一體,沉浸在幸福的時光中。老師問孩子們現在得到了一個什么數學圖形,孩子們異口同聲地道“圓”。是呀,老師和孩子們結合所學的1米的知識,一起創造了一個圓,這個圓有利于學生加深對1米的認識,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創造的“圓”拉近了孩子們和老師之間的距離,融洽了師生之間的關系,體現了教師“愛滿天下”的教育理念。
四、探索發現發散思維式
數學課即將結束,但不代表數學的探索和研究就此終結,而是新的探索之旅的開始。數學課堂時間畢竟有限,有時對一些問題的研究也不是很全面、深入。在課堂小結時,教師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孩子們課后繼續探索、實踐、發現一些奧秘,這樣對所學知識進行了適當的拓展和延伸,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發散了學生的思維。
一年級“比長短”一課課堂小結時,教師指出課上我們已經找到了二十多種比較兩支鉛筆長短的方法,啟發學生思考還有沒有其他的比較方法。孩子們課后繼續開動腦筋,大膽嘗試,如果找到新的方法,就記錄下來并和老師、同學分享。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已在課堂上被激發出來,雖下課的鈴聲已響,但課后的探索發現之旅才剛剛開始。孩子們的創新潛能一旦被挖掘,新穎而有創意的方法將會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
課堂小結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教師要精心設計出巧妙合理的課堂小結,注重課堂小結的內容、方式、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素養。作為教育工作者,要不斷與時俱進、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式、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努力讓課堂小結產生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效果,達到“課已了,意猶在,趣未盡,思更濃”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