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江蘇泰州 225300)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技術、互聯網+、人工智能的等前沿科技在技術上日益完善,這些技術在企業層面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應用。智能化不僅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更加快了傳統行業的重塑,財會領域也正經歷著生產力以更快速度、更大力度地變革。大數據技術提升財務工作價值,云計算提高財務工作效率,人工智能技術改變著財務工作崗位,區塊鏈技術防止財務工作舞弊……一系列重大變革,對于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人才的教育培養也提出新的要求,應用型院校如何培養適應時代要求所需的新商科應用型人才成為一個重要難題。為培養“面向應用、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個性彰顯”的財務管理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專門人才,必須將培養目標由知識記憶為主轉向為以能力培養為主,培養實踐能力強且富有時代特征和創新精神,能夠適應未來職業和社會發展的財務管理人才。
當前財務管理工作所面臨的環境正發生翻天覆的變化,“大智移云物區環”所代表的數據技術革命時代、數字經濟時代正影響著傳統的財務管理工作。據統計,2019影響中國財會從業人員的十大信息技術(見表1)使我們財務管理工作面臨著數據云端化、財務信息共享化、會計核算智能化等等的新變化。新變化帶來了新挑戰,由于新環境下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內容、方法、模式、人才機制等各個領域已然發生深刻的變化,如果財務管理專業教學仍按照傳統理論為主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來發展,勢必會和現實情況嚴重脫節,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出來的財務管理人才也會喪失競爭優勢,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轉型迫在眉睫。在這種轉型壓力下,應該尋求理論專業知識與實踐課程教學理念、資源、體系、內容等高度融合的新方式。本著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原則,財務管理實踐教學可以全方位模擬了現代商業社會環境,學生能夠體驗企業財務管理所需的崗位職業能力,并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步熟練掌握規劃、決策、控制與評價等管理技能,為后續課程實踐和專業綜合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有助于在將來的工作中可以適應大數據時代。

表1 2019影響中國會計從業人員的十大信息技術
我國的高等教育正掀起一場意義深遠的質量革命,從2018年1月,教育部發布《普通高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突出“OBE理念”,強調高等院校人才培養原則(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以來,陸續對人才培養質量提出嚴格的改革要求,如:2018年6月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提出的(高教40條);2019年1月教育部印發《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乃至2019年4月“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的啟動。如何打贏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攻堅戰,歸根結底還是要提高教學質量。
圍繞教學質量的提升,筆者按照產出導向的思路開展了一系列調研,數據如下:
首先,在對畢業生用人單位的調研中(圖1),用人單位認為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存在較嚴重的“理論與實踐脫節”問題,另外“動手能力差”、“缺乏職業態度”等問題也是比較突出的。仔細分析可以發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學校在培養人才時不重視實踐、實習教學環節,缺乏對工作態度、溝通能力等職業素養的培訓,導致就業時不能很快融入工作單位的實際業務工作中去,顯得“適應能力弱,上手慢”。
其次,經調研,用人單位對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應具備的各種專業能力中,最看重的有“財務軟件應用能力(87.88%)”、“會計手工核算處理能力(69.7%)”、“財務管理能力(62.18%)”、“稅務業務處理能力(54.88%)”。
再次,對專業知識,用人單位認為“會計業務知識(90.91%)”、“財務管理知識(90.91%)”、“計算機知識(74.24)”、“審計知識66.67%”等理論及實踐課程比較重要。
綜上所述,應智能化時代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供給與社會需求存在較大偏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學校人才培養方案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對實踐環節的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無法培養出企業真正迫切需要的能夠熟練進行財務預算、財務決策、資金運用、融資投資的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繼續、擴展和深化,應用型人才培養離不開實踐環節。開展系統的財務管理實踐教學,爭取做到理論和實踐環環相扣,相輔相成,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為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提供保障。

圖1 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從業中存在的不足
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辦學必須根據辦學傳統、區位優勢、資源條件等各方面的現實狀況,緊跟時代發展,服務地方需求,在實踐性應用型人才培養上辦出特色、爭創一流。辦學特色與創新點可以參考南京審計學院的財務決策模擬實訓、銀行業務模擬實訓、稅收業務模擬實訓和東南大學的財務綜合實訓、企業經營綜合模擬實訓;三江學院開設的友邦班、中科啟航班;南京工業大學浦江學院把初級職稱考證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等舉措。我院可以在建設財務管理情境教學實訓室的基礎上用心籌劃,辦出特色,提升財務管理專業影響力,引領省內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改革。
財務管理專業是應用性、技術性、實操性很強的專業,故不僅應用型本科學院管理尖專業開設財務管理專業課程,且其他相關院系的多個專業為滿足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設課原則,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都設置了財務管理專業課程。例如行政事業管理專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商務英語、應用數學等專業為提高教學質量,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必須緊密結合起來。因此,資源共享性為全面開展財務管理實踐教學提供現實基礎,不僅財務管理學生可以實訓實踐,相關院系的學生在開課前提下,都可以實現實訓室資源的共享。
應用型本科高校應以學生為中心,產出為導向,結合專業特色、專業發展趨勢,開設財務綜合實訓、中小企業經營決策實訓、管理會計模擬實訓、會計技能實訓、創新創業實訓、審計模擬實訓等實訓課程,且實踐課程可與本專業的學科競賽、技能證書考證緊密結合起來,最大化利用實訓室資源,通過實踐教學,理論聯系實際、理論聯系實務、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應用型本科院校介于研究型院校和高職高專類院校之間,培養的是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創新型、綜合型、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應用型人才培養離不開實踐環節,需要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全面開展財務管理實踐教學,為實現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提供保障。與此同時,實訓環節各專業也要明確各實踐環節教學標準,監管實踐教學質量,充分強調實踐的重要性,保證100%實驗開出率,提高教師和學生的重視,爭取做到理論和實踐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