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宇航
摘要:紅色文化作為優質的教育資源,在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的塑造上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職思政理論課第一課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及學習積極性,對促進學生樹立崇高理想、提升思想道德修養具有正面作用。同時,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可以有效推進思政課第一課堂教改工作,充實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從而全面提高思政課教育時效性。
關鍵詞:紅色文化 ?思政課 ?教改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9—0162—02
習近平總書記于2014年視察南京軍區機關時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紅色資源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所形成的寶貴歷史積淀,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精神財富。將紅色文化因素融入思政課教學,在充分利用優質教育資源的同時,對解決高校思政課教育困境,提高思政課教育時效性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高職思政理論課第一課堂的不足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建設取得了一系列顯著的成果,習近平總書記于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闡明了學校思政課的重要意義,對就如何辦好新時代思政課作出部署、提出要求,為做好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但就現實而言,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仍存在以下不足。
1.理論性較強,課堂缺乏趣味性
不同于專業課及實踐課的學習,由于思政課教學內容多為政策性知識解讀及史實闡述,缺乏實操性及交互性,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普遍較低,學習的積極性有所欠缺。同時,長期以來思政課被貼上了“刻板”的標簽,導致學生在尚未開始學習之前即存在畏難情緒,對課程重視程度較低。
2.教法較單一,學生缺乏積極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校公共課程之一,教學方法一般以理論灌輸為主,在課堂中極易出現“一言堂”的狀況。雖然思政課教學可以結合時政熱點,具有較強的時效性,但由于學生興趣點的偏差,使學生很難真正融入課堂當中。同時,目前思政理論課多以講授法為主,形成“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輸入模式,也很難使課堂真正活起來。
二、紅色文化對高職思政理論課第一課堂教學的意義
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所形成的具有資政育人意義的歷史遺存,集精神資源、政治資源、文化資源、歷史資源于一體,將紅色文化因素融入高職思政課程,對提升學生的知識文化水平及思想道德修養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1.紅色文化資源有利于充實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革命斗爭中,形成了豐厚的歷史積淀,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及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于一體。革命斗爭中所涌現的英雄人物及時代楷模,在歷史的長河中從未褪色。紅色文化資源繼承了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融入在革命中所形成的高尚精神品質。在思政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紅色文化資源可作為生動的實例輔佐理論教學。例如,將紅色文化資源中的諸多中國精神作為案例與理論知識點相配合,使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真正將知識內化。
2.紅色文化資源有利于豐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法
長期以來,思政課教學以理論灌輸為主,學生對思政課形成了“刻板”“枯燥”的印象,不利于思政課教學的有效開展。將紅色文化資源充分運用至思政課堂中,可以大大提高思政課教學的趣味性、情節性,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紅色文化資源所承載的豐富的精神文明,可以為思政課提供生動的教學素材,讓學生通過充實的事例自覺地理解理論知識。同時可以佐以多媒體設備,配合影像資料,彌補傳統教學單一語言輸入的不足。在此基礎之上,思政理論課教師教法的豐富,有利于促進教師多元化輸出,建立互動型課堂。教育的主體由教師與學生共同構成,作為施教者,教師擔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思政理論課教師不僅僅是知識文化的傳播者,更是價值觀念的塑造者及思想道德的領航人。良性的課堂教學應摒除“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使之具有一定的互動性。紅色文化資源具有豐厚的歷史積淀,許多現實的理論知識均可從中尋得相應的代表案例。
3.紅色文化資源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三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抓住青少年價值觀形成和確定的關鍵時期,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對弘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起到積極正面的引導作用。紅色文化資源作為我國寶貴的教育資源,對提升國家自信心及民族認同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奮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紅色文化融入思政理論課第一課堂教改的實現路徑
為進一步提升思政課第一課堂的吸引力,促使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需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獨辟蹊徑。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教學改革之中,可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升青年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提高課堂吸引力,具體實施可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1.編寫紅色故事案例庫,使之與教材內容相契合,便于深入淺出進行講解
思政課的內容在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基礎的前提下,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塑造。通過編寫與教材內容相契合的紅色故事案例,可以打破學生對思政課刻板的固有印象,摒除空洞說教及抽象枯燥的講解方式。同時,在情感及價值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認同感,提升學生的民族自信心。通過紅色故事案例庫與教材內容相呼應,可以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獨特作用,建立起教材—紅色文化資源—理想信念提升的良性循環,呈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2.改進教學方法,將紅色文化資源結合學生專業融入課堂教學
在新時代新形勢下,思政課的教學也應推陳出新,打破慣有的思維模式及單一的講授法,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因材施教,大力推動案例式、討論式、體驗式的教學方法。例如,針對繪畫類藝術特長生,可讓學生以繪圖的方式呈現中國共產黨發展史;針對表演類專業的學生,可讓學生以編排舞臺劇的形式呈現建黨、建軍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歷程。通過此種方式,既可實現學科交叉進行良性互動,亦可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更加充分地參與課堂。同時,通過體驗式的方式讓學生進一步感知紅色文化資源的魅力,可以增進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感同身受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民族認同感及自信心。
四、結語
思政理論課要做到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紅色文化資源作為優質的教育資源,應充分在思政理論課第一課堂發揮積極作用,使學生不僅能夠進一步掌握理論知識,亦能夠做到用真理的力量引導學生,用優秀的傳承感染學生,在不斷啟發中使學生水到渠成將知識內化,從而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全方位育人。
參考文獻:
[1]張泰城.紅色資源與高校人才培養——以井岡山大學為例[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
[2]萬珍妮,孫萌.高職院校紅色文化育人時效性研究——以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為例[J].現代交際,2019.
[3]肖發生.紅色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與運用[J].井岡山學院學報,2010.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