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國
坐落于泰山腳下,毗鄰孔子故里曲阜的山東省寧陽縣鄉飲中心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農村寄宿制學校。得益于齊魯文化的浸潤,學校實施文化立校戰略,致力于促進師生獲得幸福體驗和共同成長,探索出了一條“和美教育”之路。近年來,學校先后獲得“山東省規范化學?!薄叭珖嗌倌晷@足球特色學校”“山東省藝術教育示范學?!薄疤┌彩薪虝讼冗M單位”等二十多項榮譽。
一、更新教育觀念,建設和美課程
更新教育觀念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先導,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前提。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幸福。在學校,學生的幸福感主要源于學校生活,而教師的幸福感主要來自學生的愛戴感、教學的勝任感、探究的新鮮感和成功的愉悅感等。鑒于此,學校努力探究提升師生幸福感的途徑與方法,積極探索“和美文化管理”?!昂兔馈敝械摹昂汀贝砗椭C,“美”代表“美好”。“和美教育”指通過整合、協調各種教育資源,營造舒心、愉悅、適宜的教育環境,讓師生在快樂學習與共同成長中發現美、認識美、體驗美、創造美。學校提出“和諧共同體,和美一家人”的共同愿景,確立了“把學校辦成教師和學生最向往的地方”的辦學理想,以“人本、個性、和美”為核心理念,堅持“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教育原則,精心打造學校“和美教育”文化,形成了“正心至和,勵行尚美”的校訓、“和諧、尚美”的校風、“和悅、立美”的教風與“和樂、共美”的學風。
在堅持國家課程方案的基礎上,學校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進行了校本化實施,并自主開發了德育校本課程,突出“整合+特色”,構建了“和美課程”體系。面對性格、興趣、個性各異的生命個體,學校啟動實施了“七彩1+1”工程。“七彩”是指校本課程涉及的紅色德育、橙色體育、黃色鄉土教育、綠色科技教育、青色語言教育、藍色心理教育和紫色藝術教育七大領域。學校通過這七大領域點亮學生的七彩童心,成就學生的七彩生活。“1+1”包括:實施“1加1”工程,開發校本課程,即每位教師除教學本專業的一門課程之外,再根據個人專長申報開發一門校本課程;采取“1選1”措施,實施校本課程,即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每學期至少選擇一門自己喜歡的校本課程進行學習;搭建“1展1”舞臺,評價校本課程,即每位學生至少在學校的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讀書節四大節日中展示一項校本課程所學技能。“七彩課程”被細化為三十多種校本課程,集中在每周三、周四下午開設,促進學生強健了體魄,陶冶了情操,培養了合作學習能力。
學校以課程形式整合全部德育工作和活動,培養人格健全的學生。一是確定學期教育主題。一年級為“有規矩,能自理”,二年級為“能避險,樂健體”,三年級為“懂是非,明禮儀”,四年級為“愛讀書,勤思疑”,五年級為“正舉止,重友誼”,六年級為“重養成,負責任”,七年級為“知榮辱,尚禮儀”,八年級為“懂感恩,有愛心”,九年級為“講誠信,能自信”。二是把跟學生貼近的、學生感興趣的事打造成系列化的德育活動,分配到一學年中,做到月月有主題,活動系列化。
學校還實施了“七彩和美卡”激勵性評價,開展“集七彩和美卡,做七彩和美少年”活動?!捌卟屎兔揽ā敝讣t色言行文明卡、橙色陽光體育卡、藍色和諧交往卡、綠色勤思好學卡、青色書香悅讀卡、棕色自理自律卡和紫色才藝發展卡,用于表彰學生在校內外學習、生活、交往等方面的優異表現。在每周末、月末,學校依據學生獲卡數量推選“周之星”“月之星”,一年獲得七張七彩和美卡的學生可以獲得“七彩和美少年”稱號?!捌卟屎兔揽ā奔钚栽u價促進了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以上多元、開放的課程體系,給了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鼓勵學生向上向善,激發了學生的道德感和責任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夯實了根基。
二、重視教師培養,促進團隊合作
學校鼓勵教師更新教育思想、創新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力求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教學風格。
1.搭建教師成長階梯,帶動教師隊伍發展
學校搭建了“特色新秀—特色教師—特色名師”的成長階梯,組建了名師工作室,以帶動整個教師隊伍的發展。例如,學校音樂教師張國華精通多種樂器,經常帶領音樂教師團隊參加市縣級才藝展示,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其本人也先后獲得“寧陽縣十大文藝明星”“泰安市音體美教師專業技能大賽器樂類一等獎”“泰安市藝術教育先進工作者”等榮譽,并且多次被評為學校“最美教師”,連續六年在寧陽縣藝術節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又如,2012年入職的牛楠楠老師,在短短七年內就成長為一名特色教師。她認真學習研究前沿的教育教學理論,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執教的《安塞腰鼓》獲得泰安市優質課一等獎,指導學生參加了“語文報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并獲得特等獎。她獨創的“專項知識天天練”“人人達標過關制”等一系列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方式方法,在全校得到了推廣應用,引領了青年教師的成長,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其本人先后獲得“寧陽縣教書育人先進個人”“寧陽縣學科管理先進個人”“泰安市初中小學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還被確定為“2019年山東省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人選”。
2.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滋養教師成長
學校為教師統一購置了百余種教育家系列叢書,每月開展一次《和美講壇》活動,由全校教師輪流開講,共享智慧盛宴。每年舉辦一屆讀書節,集中開展讀書系列展示活動。每位教師每年可自主選擇訂閱一到兩份報刊雜志以充實閱覽室,費用由學校報銷。學校還要求每位教師每周撰寫一篇教學反思,每月讀一本教育專著并撰寫一篇讀書心得。
3.為教師專業發展創設多種平臺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幸福道路?!被诖?,學校采取多種措施,努力為教師專業發展搭建平臺。一是為教師創造更多外出學習、講學、參賽的機會。通過觀摩學習、交流研討和教學比武,提升廣大教師的綜合素質。二是注重教研組建設。包括組織教研組所有教師參與起組名、定組徽等。比如,初中語文組的“正學”、數學組的“數形在一起”、歷史組的“薪火團隊”等,既體現了學科特點,又展示了教研組的團隊意識。三是開展校本研修活動。學校每學期開展“五個一”活動,即通讀一種學科教學專業刊物,研讀一本專業理論著作,撰寫一篇研究性論文或教學案例分析,開設一節校級以上研究課,主持或參與一項課題研究。四是搭建交流平臺。比如,設立學科日、教研組日以及組長沙龍和網上論壇。五是設立教學主題工作坊。比如,設立了和美教師發展工作坊、和美課堂教學工作坊等,每個工作坊都是一個研修學習的共同體。
三、創新管理評價,提升和美體驗
1.實施部門月自主項目建設,推動管理方式轉型
學校設立了小學課程中心、小學學生成長中心、初中課程中心、初中學生成長中心、藝體課程中心、教學資源中心等十個部門,要求各部門自覺把學校年度計劃細化為每月的具體項目,在著眼大局的前提下主動創新。以月為時間節點,各部門自主籌劃本月重點項目(包括項目名稱、項目建設要點、項目預期目標、項目呈現形式等),經分管校長審核、校長審批后實施。月初,學校在校園網上公示所有項目;月末,學校組織教代會及學生代表對每個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考核評定。這一舉措的實施,打破了以往“學校安排,部門執行”的被動局面,推動了學校重點工作的落實。
2.創新例會形式,打造學習型團隊
遵循“和美文化管理”理念,學校創新辦公例會形式,將行政辦公會大致分為以下四個環節。一是引入(6~8分鐘)。由專家型教師引進當代教育前沿思想,開闊干部視野,提高干部理論素養。二是分享(6~8分鐘)。要求干部每月至少讀一本教育專著并撰寫讀書心得,每天堅持撰寫工作反思或工作日志,并在每周五前上傳至學校專門建立的360云盤與大家分享。每周由一名中層干部收集整理全體干部的周報,做成幻燈片文件在辦公會上展示分享,以督促干部讀書學習與反思。三是落實(每人限3分鐘)。由各學校副校長簡要總結上周未完成的工作及原因,據此安排本周重點工作及落實需協調的地方。四是轉型(10~20分鐘)。由書記或校長就工作創新、作風轉變等提出轉型意見,轉變思想作風,凝聚傳播正能量。
3.倡導共學、共事、共修的新型師生關系,讓師生體驗成長的快樂
對于學生活動,無論是班級層面還是學校層面,均由學生主持設計,逐漸從由班級管理走向班級建設,努力創建和美班級。一是設計班級頂層文化(包括核心價值觀、班級精神、班訓)和班級文化標志(包括班歌、班徽),形成共同愿景,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馨;二是重建班級組織架構,讓人人都是管理者,摒棄過去只由班主任和幾名班干部管理整個班級的做法;三是設計班級自治制度,由學生制定班規班約,做到“我制定,我遵守”;四是組建以小組為基本單位的學習、合作、評價模式,促進學生團結互助與良性競爭;五是以班級自主項目建設推動特色班級創建;六是引導學生建立成長檔案袋,記錄成長故事,展示最佳成果,并對自身發展水平進行評估。
“教育應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睂W校愿意推開這扇門,讓全校師生沐浴和美之光,潤澤幸福人生!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