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 吳芬芬
[摘 ? ? ? ? ? 要] ?隨著軍民整合戰略的不斷推進,定向培養士官工作在高職院校大量開展,如何為國防工作培養合格的士官對試點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立足專業教育的基礎上做好士官生培養?以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提出了針對定向培養士官生的“軍營+校園”二元化人才培養模式。
[關 ? ?鍵 ? 詞] ?高職教育;士官生;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7-0032-02
黨的十九大把軍民融合發展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七大戰略”之一,軍民融合發展整體推進,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軍民融合路子,富國強軍的廣闊前景正在一步步實現。
貫徹落實這一國家戰略,要求我們牢牢抓住軍民融合發展的戰略機遇,來譜寫我國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新篇章。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軍民融合體系,必須牢牢把握人才這個第一資源,充分發揮國家教育資源和軍事院校的優勢,軍地聯合發力共同培養大批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
一、背景
國家軍委在全國部分高校開展定向培養士官工作,就是完善軍民融合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士官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軍地聯合培養,最重要的是以堅持部隊需求為主導,聚焦緊缺專業、重點高校、優勢專業,以切實提高人才培養層次和質量。而定向培養士官生,以“訂單形式”由軍地聯合培養高技能的士官人才,具有培養目標明確、文化基礎好、專業特色突出、適應崗位快等優勢。軍地聯合培養高技能士官人才的實踐,需要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創新。
從2015年起,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與陸軍、火箭軍、空軍、海軍等不斷深入合作,定向培養士官招生規模位居河南第一、全國第二。怎樣把士官生培養成為契合部隊崗位技能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是我院當前急需探索和實踐的新課題。
我院對士官生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模式與成長規律進行了理論分析和實踐研究,并深度對接部隊專業技術士官崗位的需求,了解其職業化的發展模式,構建了“軍營+院校”的二元化人才培養模式。
二、“軍營+學院”二元化人才培養模式
(一)明確定位,把牢方向
為了有針對性地提升士官生的培養質量,我院首先進行了“兩個明確”:一是明確了士官生的身份定位——首先是學生,納入學生管理的統一范疇,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二是明確士官生的培養目標——具有以“四個非常過硬”“三個絕對”為核心的士官精神,打贏信息化戰爭需要的身心素質、信息素質,扎實理論支撐的電子產品的應用、開發、調試、故障檢修等專業技術技能,具備一定的組訓和管理能力,經部隊短暫培訓實踐后,勝任與應用電子技術相關的專業技術崗位,成為大學專科文化程度的技術應用型士官骨干人才。
(二)系統規劃,建立標準
我院遵循立德樹人為主線、專業教學為標線、軍政訓練為基線的“三線并進”育人思路,努力培養“政治素質優良、專業素質精湛、軍事素質合格”的高素質士官生人才。多次調研,系統規劃,重點摸清部隊對士官人才的需求類型;重點摸清基層士官的工作崗位和能力要求;摸清定向培養士官任職后的短板不足,緊貼部隊人才需求量身打造人才培養方案,形成由學院、專家和部隊三認可的實施方案。緊密對接士官崗位任職需求,及時修訂完善專業教學標準,把人才培養標準與部隊崗位能力標準統一起來,從頂層設計上確保人才培養的精準性和前瞻性。
定期組織軍地專家座談論證,定期進行畢業生回訪,及時優化修訂課程體系、課程標準、實訓標準、核心技能考核標準等,不斷改進教學內容,提升教學針對性。
(三)二元并重,軍事管理
我院既重視士官生專業技能的學習,又重視軍事素質的培養,把握職業教育規律及準軍人職業要求,按7∶3來設定專業教學與軍事訓練比例,按4∶6來設定專業理論教學和專業技能實訓比例,軍事素質重在培養基礎體能、基本養成等基礎素質和紀律意識、吃苦精神、團隊精神等軍人品質,不搞“單腿跳”,不打“疲勞戰”,確保士官生既有充沛的精力學習,又有的足夠體力訓練。
日常實施準軍事化管理,堅持“入校即入伍,入伍必從嚴”,打造準軍營,實施“思想育人、組織育人、政治育人、行為育人、文化育人、勵志育人”的“六維”育人模式,提升立德樹人的新成效。重點做好打造軍營文化,強化身份意識;豐富主題教育,強化理想信念;規范日常管理,嚴格訓練,提高士官軍事素質等三項工作,著力培養技術士官軍人身份意識和軍事素養。
在士官生日常管理中,我院既重視思想引導,又重視行為約束。堅持“育人先育思想、嚴管先嚴制度”,突出人生觀、消費觀、成才觀,抓好經常性思想教育;開設“士官講堂”搭建互動平臺,定期邀請現役士官分享成長經歷;落實思想骨干經常性談心制度;全面規范各類秩序,制定6個類別、19個子項目的管理規定,涉及日常行為、手機使用、請銷假等,成立糾察隊,定期檢查、定期講評、定期通過,強化制度約束力,塑造士官生的兵心、兵味、兵樣子,不斷打造“軍人烙印”。
(四)學徒模式,注重能力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電子行業的崗位分工更簡化,工序也更整合,對專業的復合程度要求也越來越高,對學生的培養就特別針對現代電子產品的特點,提升其動手能力和綜合能力,以便其能夠從專業的角度勝任工作崗位的需求。
為更好地培養士官生的能力,特別是非技術能力的協同培養,我院為士官生搭建了“線上線下、校內校外、室內室外”的“三聯通”教學平臺,推進“教、訓、練、悟”立體化,采用“三課堂融合”機制:即第一課堂以分層次教學為基礎,實施“任務驅動、過程考核、一主多輔”等教學實踐,同時在保證教學標準的前提下多種教學方法并舉,以充分調動士官生的主觀能動性;第二課堂實施團隊提升計劃,通過教師學業引導、學生傳幫帶等多種措施,減少掉隊學生,培養尖子學生;第三課堂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及適應社會的能力,通過多層次的校企合作,達到校內外聯合培養的目的。
在第一課堂教學中我院廣泛采用高等職業教育的“現代學徒制”模式,培養士官生的動手能力,打造電子專業“技術行家”的人才隊伍。構建“工學六合”人才培養模式,對接部隊崗位任職需求長期開展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建設。依托雄厚的“雙師”教學團隊和電子崗位真實工作環境,培養士官生精湛的專業技能。實施生產型情境實踐教學,注重崗位安全和行業規范教育,有效提升士官職業素養。
(五)多措并舉,培養創新
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是所有大學生成人成才的關鍵因素之一,我院多措并舉搭建電子專業創新教育平臺,培養士官生的創新意識。第一,將電子士官生培養過程與創新緊密結合。鼓勵士官生參加校企合作企業的實際工作項目,將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在實踐工作中培養其創新意識;采用任務驅動教學,將電子企業的生產模式搬到學院的仿真實訓室對士官生進行培訓;在“電子創客工作室”開展第二課堂。第二,將電子士官生的平時活動與實踐結合起來。鼓勵士官生多參加創新活動,比如各級各類的創新創業技能大賽等,以提升電子士官生的創新意識及精神;學院每年11月舉辦技能競賽、技術比武等活動,“以賽促學,以練促賽、練賽結合”;根據創新創業大賽中遴選的好的項目,聘請專業人士舉辦創新創業論壇。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