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茗 姚存治
[摘 ? ? ? ? ? 要] ?新一代信息技術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產生深刻的影響。高職院校教師如何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主動適應新時代對高職教育的新要求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闡述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提升教師信息素養的必要性,分析目前教師信息素養提升的現狀,并給出高職院校教師信息素養提升的策略。
[關 ? ?鍵 ? 詞] ?信息素養;高職教師;人工智能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7-0044-02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化正深度融合到我國的各行各業各個領域。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基本內涵和顯著特征。國家為加快教育現代化,培養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先后出臺了多項文件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2018年4月25日,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將“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教育全過程”。教育信息化的號角再次吹響,要求新時代的教師更新觀念、重塑角色、提升素養,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具備較強的信息素養以適應教育信息化的今天與未來。
一、人工智能背景下提升教師信息素養的必要性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如今,教師已經不是知識的灌輸者,更多的是課程的設計者和學習的引導者。因此,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才能在新形勢下更好地主導教學過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提升教師信息素養是適應新時代數字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進入新時代,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日漸廣泛和深入,經濟社會各行業信息化步伐不斷加快,社會整體信息化程度不斷加深。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正以迅猛之勢在我國全面展開。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高職院校以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作為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實踐的主要執行人,高職院校教師的信息素養直接決定了學生的信息素養,決定了學生能否在未來的工作中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要求,以信息化、人工智能的思維,在我國的經濟建設中不斷開拓新的局面。
(二)提升教師信息素養是踐行國家教育信息化戰略的必然需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發展,推出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工作》等一系列重大戰略和政策措施。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勢在必行。《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確指出“加快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支撐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有效提高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水平”。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教師在扎實自身教育教學專業知識的同時還必須提升信息素養,提高自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具備將自己積累和創造的教育教學資源數字化、信息化并利用網絡進行傳播的能力。高職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已是新時代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需要。
(三)提升教師信息素養是教師職業能力提升的必然要求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背景下,教育領域正在發生著深刻變革,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同教育融合,使教育的形態、管理和模式等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新技術應用的日趨廣泛,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在教育領域的服務功能日漸強化,為破解教育難題提供了新途徑。翻轉課堂、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模式得以推廣,智慧教室、虛擬工廠的教育教學環境得以普及,自主、泛在、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受到推崇,這些都對教師的信息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院校教師必須努力提升信息素養,積極學習和掌握信息化教學手段,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才能適應新時代對高職院校教師的新要求。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信息素養提升的現狀
(一)過分注重技術方面的培訓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高職院校已經意識到了提高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的重要性。但從現階段的實施過程來看,對教師的信息素養培訓還停留在技術培訓方面,例如,如何制作PPT、微課,如何使用多媒體設備等。教師雖然已經具備了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的能力,但在信息意識、信息倫理、信息安全等方面的信息素養還有很大欠缺。
信息素養應該是發現、檢索、分析、利用信息的綜合能力。高職院校教師的信息素養提升應該包括培養信息化教學能力、信息化行業應用能力、信息化自我發展能力、信息化交流合作能力、良好的信息倫理道德及信息安全意識,而不僅僅是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二)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明顯不足
如今,人工智能技術正引發一場可產生鏈式反應的科學突破,催生一批顛覆性技術,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創新應用,利用智能技術支撐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教學方法的改革、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是推進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是實現教育現代化不可或缺的動力和支撐。然而,人工智能技術對當前高職院校教師來說還是一門全新的技術,對其理論基礎、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還非常模糊。教師很難將其應用于教育教學過程,更無法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對傳統專業進行升級改造從而培養出“人工智能+傳統專業”的復合型人才。
(三)缺乏完善的評價與反饋機制
目前,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培訓,大多采用“講授+筆試”的形式。培訓內容以培訓者的信息素養為依據自行制定,缺乏統一規范的培訓標準和考核標準,培訓的方式過于單一,考核形式也過于機械,沒有突出對教師學習成果的過程性評價,也不能全面考查教師的信息素養。在缺乏科學評價體系的情況下,評價體系本身特有的導向、激勵機制也無法產生作用,使教育信息化推進的力度大大削弱。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信息素養提升策略
高職院校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是一個龐大而系統的工程,要從根本上提升高職教師信息素養,就需要各層面、各環節的配合,通過整體推進,逐級滲透,層層遞進直至最終落實。
(一)制定標準、糾正觀念
當前在全國范圍內對高職教師信息素養的評價尚沒有一個統一規范的標準。因此,制定《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是首要的任務。有了《標準》,才能對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進行全面、科學的指導和培訓。尤其是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日益深入,教師應具備哪些智能教育素養從而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應是《標準》中重點體現的內容。
高職院校的教師也應當糾正陳舊落后的信息素養觀,全面理解信息素養的內涵,培養自己的信息化思維,學會正確、合法、安全地使用信息。認識到信息技術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對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從而能夠克服困難、苦練內功,切實將智能技術與自己的專業教學深度融合,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二)政策引導、管理支持
學校管理層應制定相應的政策,引導教師更新觀念、重塑角色,積極投身到提升自身信息素養的行動中。學校應設立專項經費支持對教師信息素養提升的理論研究、培訓和考核。將教師信息素養作為高職教師職稱評定的重要考評依據,提高教學信息化在職稱評定中的權重,以一種被推動的方式將教育信息化改革措施呈現在教師面前,引起教師群體的高度重視,形成“不得不提升”教師信息素養的強大正面推力。另一方面,為愿意參與到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教師提供政策和經費支持,同時引進具備信息化實踐能力的社會企業參與到教育信息化的建設中來,為教師信息素養提升提供技術支持,使政策文件的落實與執行具備強大吸引力,拉動教師群體自覺加入和主動參與。
(三)搭建平臺、加強實踐
高職院校要努力形成“以信息技術支撐教師信息素養提升”的格局,充分結合人工智能技術,為教師的信息素養提升搭建一個智能實踐平臺。在原有智慧教室的基礎上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建設一批智能教室,有效整合新技術手段,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智能教育環境,為教師教育教學創新提供有力支持。對教師進行智能教育素養培訓,幫助教師把握人工智能技術進展,推動教師積極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改進教育教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教師發展智能實驗室,實現教育教學的智能測評、診斷和反饋,支持教學示范、模擬教學和虛擬教研等教師發展功能,提升教育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以智能有效的環境支撐教師信息素養的發展,使教師的信息素養提升過程更加個性化、智能化。
高職院校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對落實立德樹人目標、培養創新人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從國家政策到技術條件都已經作好了充分的準備,蓄勢待發。高職院校應該為教師的信息素養提升提供優質的政策和支撐條件,廣大高職教師群體要具備自我提升、自我追求的內在動力,主動適應人工智能新技術對高職教育帶來的新動能,為我國高職教育改革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王玲玲,宋曉晴.“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職教師信息素養提升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9(6):74-76.
[2]朱捷.“互聯網+教育”模式下高職教師信息素養內涵及構成探析[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8(11):175-177,180.
[3]馮加俊,柯軍.智慧校園建設背景下中職教師信息技術素養提升的策略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9(1):165-166.
[4]曹洋波,燕如萍.信息技術新時代下的高校教師信息化素養提升困境[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19(1):63-64.
[5]王曉虹,謝鳳靜,馬英.高職院校教師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管理觀察,2012(36):90-91.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