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旭



【摘要】企業的風險承擔會受到資源的制約。而民企往往面臨著許多資源制約。盡管如此,我國民企的成長勢頭依然向好。有學者認為政治關聯功不可沒。基于此,本文選擇2009-2017年在滬、深兩市A股上市的民營制造業公司,分析了高管政治關聯對民企風險承擔的影響機制。研究結果表明,高管政治關聯會對民企的風險承擔產生促進作用。本文豐富了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對民營企業如何提高自身風險承擔水平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政治關聯 民營企業風險承擔 資源依賴理論 信號傳遞理論
一、引言
企業風險承擔是指企業對高風險投資項目的承擔程度 [1]。雖然過高的風險可能會導致企業經營的不穩定,但是沒有任何企業可以避開風險承擔直接獲取收益。高風險承擔有利于企業獲取高收益。已有研究表明充足的資源保障是企業承擔風險的有力支撐[14]。
我國正處在轉型階段,部分資源仍受政府支配。與國企相比,民企的資源獲取通常存在障礙[6]。然而,民企的成長勢頭依然向好。有學者將其歸功于我國廣泛存在的關系機制,尤其是政治關聯。政治關聯作為非正式替代機制之一,有助于民企獲取融資便利[12]、政府補貼[2]等好處,從而突破民企資源制約。現有研究較少從資源獲取的角度探究高管政治關聯與企業風險承擔的關系。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嘗試解答高管政治關聯與民企風險承擔的關系。本文貢獻在于:第一,目前研究較少關注高管政治關聯對風險承擔產生的作用。本文以資源獲取為視角,探究二者關系,豐富了該領域的研究結果。第二,本文為政治關聯的正面作用提供了實證證據,高管政治關聯是民企突破資源瓶頸的積極手段。
二、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充足的資源保障是企業風險承擔的有力支撐[14]。根據資源依賴理論,企業自身只擁有發展所需的部分資源,為了提升風險承擔水平,需要積極獲取外部資源。民企雖具有較強的風險承擔偏好,卻在資源獲取方面弱于具有政府背景的國企,較難保持高風險承擔水平[4]。政治關聯作為非正式機制,能為民企帶來豐富的資源,突破企業風險承擔所面臨的資源瓶頸[5]。
首先,由于內部資金往往不足以支持高風險投資,企業通常會向銀行融資[12]。一方面,根據信號傳遞理論,政治關聯作為一種聲譽機制,向資金提供者傳達了企業發展良好的信號,減輕了二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同時也發揮了隱性擔保作用,提高了銀行對借款人的信任度[5]。另外,政治關聯高管更易獲取財政補貼[11],進而增加企業的資金擁有量,使其有能力承擔風險性投資項目。
其次,政府對高門檻投資項目的審核通常比較嚴格。沒有政治關聯的民企高管往往會面臨較高的協調成本,在權衡收益與成本后通常會放棄審核要求高的風險性投資項目。而高管政治關聯則為民企提供了與政府交流的渠道,方便其獲得更多投資機會,充足的投資機會是企業進行風險承擔的前提[10]。
最后,因為企業之間或企業與其債權人之間的經濟糾紛常常是由政府官員解決[3]。在出現經濟糾紛時,高管政治關聯能夠幫助民企獲得一定的官員庇護,比如降低違規企業高管的被迫離職率、延長懲處周期等[12],進而有利于民企的風險承擔。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設:
H 高管政治關聯對民營企業風險承擔能夠產生促進作用。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
本文選取2009-2017年在滬、深兩市 A 股上市的民營制造業公司為研究樣本。對初始數據依次進行如下處理:剔除金融保險業、 ST、資產負債率大于1 及財務數據缺失的公司,并進行了1%的Winsorize處理。
(二)變量設計與實證模型
1.被解釋變量
選擇風險較高的投資項目必然會使企業盈余面臨較大波動。因此,學者們經常采用業績波動程度來衡量。借鑒Boubakri等(2013)的研究,本文采用ROA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來衡量企業風險承擔。
2.解釋變量
本文借鑒梁萊歆(2010)等研究,按照民企高管曾任或現任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或官員的行政級別賦值,全國為5、省級為4、市級為3、縣級為2、鄉級為1。
3.控制變量
梳理以往研究[16],本文控制企業年齡、企業規模、杠桿率、現金比率、銷售增長率、ROA變量。
4.實證模型
本文構建如下實證模型:
其中,如果PC與RT的系數α1顯著為正,則假設成立。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相關性及描述性統計分析
由表2可知,RT均值為0.0460,標準差為0.0509,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民營制造業企業的風險承擔水平差異較大,相關影響因素值得深入研究。PC與RT的系數為正,與本文的假設方向相符。另外,RT與控制變量均顯著相關,這說明本文的控制變量較為有效。
(二)多元回歸分析
高管政治關聯與民營制造業企業風險承擔的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據表可知,二者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與前文假設一致,說明在民營制造業中高管政治關聯對企業風險承擔產生促進作用。
(三)穩健性分析
(1)采用企業盈利波動性重新衡量企業風險承擔。(2)增加高管薪酬等公司治理控制變量進行回歸。以上檢驗均說明研究結果較為穩健,如表3所示。
五、結論與啟示
本文基于現有研究,以2009-2017年滬深兩市的民營制造業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探究了高管政治關聯對民企風險承擔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高管政治關聯對民營企業風險承擔能夠產生促進作用。
自金融危機以來,企業更加注重提升自身承擔水平,以求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生存。因此,本文結合研究結論提出建議:民企應該充分利用高管政治關聯帶來的資源優勢,重視對風險性項目的投資,發揮政治關聯在企業風險承擔中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Acharya, V V, Y Amihud, L Litov. Creditor Rights and Corporate Risk-Taking[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1, 102: 150-66.
[2]Faccio, M, Masulis, R W, McConnell J J. 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Corporate Bailouts[J]. Journal of Finance, 2006, 61.
[3]Walder, A.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 Interpreting its Significance[J]. China Quarterly, 1995, 144: 963-979.
[4]丁永健,烏英嘎,張婧.政治關聯對民營企業投資偏好的影響研究[J].產業經濟研究,2016(06):34-45.
[5]郭瑾,劉志遠,彭濤.銀行貸款對企業風險承擔的影響:推動還是抑制?[J].會計研究,2017(02):42-48+96.
[6]景麟德,李金城,顧國達.信貸所有制歧視——政治關聯效應和信息釋放效應[J].中國經濟問題,2018(03):80-92.
[7]李小榮,張瑞君.股權激勵影響風險承擔:代理成本還是風險規避?[J].會計研究,2014(01):57-63+95.
[8]連軍,劉星,連翠珍.民營企業政治聯系的背后:扶持之手與掠奪之手——基于資本投資視角的經驗研究[J].財經研究,2011,37(6):133-144.
[9]梁萊歆,馮延超.民營企業政治關聯、雇員規模與薪酬成本[J].中國工業經濟,2010(10):127-137.
[10]劉衡,蘇坤.連鎖董事網絡對公司風險承擔的影響[J].經濟學報,2017,4(01):119-140.
[11]毛其淋,許家云.政府補貼、異質性與企業風險承擔[J].經濟學(季刊),2016,15(04):1533-1562.
[12]余明桂,潘紅波.政治關系、制度環境與民營企業銀行貸款[J].管理世界,2008(08):9-21+39+187.
[13]張惠琳,倪驍然.金融發展、法治深化與上市企業風險承擔[J].投資研究,2017,36(04):4-23.
[14]張敏,童麗靜,許浩然.社會網絡與企業風險承擔——基于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15(11):161-175.
[15]張兆國,曾牧,劉永麗.政治關系、債務融資與企業投資行為——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中國軟科學,2011(05):106-121.
[16]趙麗娟,張敦力.CEO社會資本與企業風險承擔——基于委托代理和資源獲取的理論視角[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9,41(02):80-92.
[17]周澤將,馬靜,劉中燕.獨立董事政治關聯會增加企業風險承擔水平嗎?[J].財經研究,2018,44(08):14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