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偉良 傅碧雅
由于器械體操教材本身的特點及器材數量等其他因素,器械體操教學中學生的練習密度與其他教材相比往往偏低,沒有足夠的練習次數和時間會阻礙學生體能的有效提高,因此在開展器械體操教學時要以發展學生的體能為主要目標,注重研究發展學生體能的有效教學策略。
一、實施基于發展學生體能的單元化教學,避免為技術而技術的教學
器械體操教學應以發展學生運動能力、感知能力為載體,促進學生運動能力、感知能力的提升,應注意避免為教技術而教技術的傳統教育理念。學生體能的提升是一個動態且緩慢的過程,因此一個教材需要一定課時量的單元教學,學生通過單元內不同教學內容循序漸進的學習,使體能得到逐步的提升。
水平三《支撐跳躍:箱上前滾翻的活動方法》單元依據“技術、體能、運用”3個維度構建,共10個課時,其中體能維度占8個課時,運用維度占2個課時,由于學生已經學習過軟式跳箱(高)前滾翻,具備了助跑踏跳和在一定高度練習前滾翻動作的技術和能力,故不再設置技術維度的課時,體能維度的8個課時圍繞“縱箱高度、踏板遠度、助跑方式、連續滾翻個數和方向”4個要素進行設計。從第1個課時原地2級箱上前滾翻到第2、3個課時的助跑踏跳5級箱上前滾翻,在學生初步建立箱上前滾翻的動作結構和空間感知后,加上助跑踏跳技術后增加的踏跳和支撐過程能發展學生的靈敏素質;增加縱箱高度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空間感知力,發展翻滾過程中的平衡、協調能力。第4個課時增加踏板的遠度,需要學生更快的助跑速度、更大的踏跳力量以及手臂支撐力量,助跑踏跳和踏跳支撐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靈敏性。第5、6個課時通過不同助跑方式后相對不平衡狀態下完成箱上前滾翻動作,對學生的平衡能力要求更高,也能有效發展學生平衡能力。第7個課時為連續2次箱上前滾翻,第8個課時為連續2次完成不同方向的箱上前滾翻,連續2次能使學生的箱上滾翻能力得到較大提升,同時在連續過程中學生的平衡能力、靈敏素質和空間感知能力能得到顯著增強。第9、10個課時為多種助跑方式連續2次(不同方向)5級箱上前滾翻,難度進一步提升,對學生滾翻能力和平衡、協調等素質要求更高。由此可見,學生基于“技術、體能、運用”3個維度,通過本單元的學習,箱上滾翻能力循序漸進地提升,協調、靈敏和平衡素質不斷發展,有效發展了學生的體能。
二、靈活設置組合練習,凸顯體能功效
《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提出,1節常態課要有“三個一”,即一個單一練習、一個組合練習和一個游戲或比賽。
在水平三《支撐跳躍:箱上前滾翻的活動方法》單元所展示的課例中的組合練習為多種助跑方式箱上前滾翻+連續跳躍5次同一方向或者不同方向的靈敏欄架,跳躍靈敏欄架練習意在發展學生的協調和靈敏素質,同時為了順利跳躍欄架需要學生完成箱上前滾翻后能迅速保持身體平衡,能促進學生箱上前滾翻能力的提 升。
“單一練習”并不一定僅是1個練習內容,也可以將1個組合練習作為單一練習。如,《支撐跳躍:箱上前滾翻的練習方法6》的單一練習設計為多種助跑方式連續2次5級箱上前滾翻,將多種助跑練習和連續2次5級箱上前滾翻練習作為單一練習,而該課時的組合練習為跳背+多種助跑方式連續2次5級箱上前滾翻,通過這樣的組合形式,增加了學生練習動作的數量,增加了練習時間和次數,在多種練習的綜合活動中促進學生體能的發展。
三、轉變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果
教師的教學模式對課堂的練習密度影響較大,尤其是器械體操類的教材。教師一般喜歡采用“教—練—評”的教學模式——教師教、學生練、教師評,教師上課的流程則按照教案的每個環節進行,學生反復集合聽教師講解,這樣的模式會降低學生的練習密度,阻礙學生體能的發展。而在“布置任務—自主學練—分組指導”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布置學生可完成的任務,學生進行自主學練,在練習過程中教師進行巡回指導,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小組指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減少學生集合的次數和時間,增加學生的練習密度,提高教師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學生體能的發展。
如,《支撐跳躍:箱上前滾翻的練習方法6》一課的單一練習為行進間側向高抬腿轉身5級箱上前滾翻、俯臥支撐畫圓后接5級箱上前滾翻、創編不同方式助跑后5級箱上前滾翻,學生學練前,教師統一進行講解示范,明確動作要求,布置每人每個練習完成次數,學生整個過程都是自主練習,教師小組巡回指導,既增加學生練習時間,又提高教師指導效果,有效發展了學生的體能。
四、優化練習組織形式,提高練習密度
器械體操教材是學生在器械上完成的練習,而學校的某種器械數量有限,為了降低學生練習的等待時間,可以通過優化練習組織形式,提高練習密度,發展學生體能。
如,在《支撐跳躍:箱上前滾翻的練習方法6》課例中,執教教師將班級學生分成7組,每組6名學生,采用n行的練習組織形式,3名學生站在n的3個點同時進行不同助跑方式的練習,然后接箱上前滾翻練習,當1名學生完成n的一條邊助跑練習后,下1名學生自動出發。這樣的練習組織形式中,6名學生1組的小組中有3名學生在同時進行練習,大大減少了學生等待的時間,增加了學生的練習密度,可以有效促進學生體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