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
2019年5月,在江蘇省體育名師工作室聯盟成立大會上,筆者代表工作室進行了《籃球基礎戰術:傳切配合》的公開課展示,本課是根據工作室近年來進行的“基于單元構建的一體化教學設計”研究成果而設計,通過對某一教學單元的整體設計,將每個課時有機地組合起來,實現單元的學習目標,從而逐步實現階段的學科教育價值,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單元設計——承上啟下
單元教學作為初中體育教學最為完整的基礎單位,單元教學計劃的設計對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設計《籃球傳切配合》單元計劃時,注重知識、技能的連貫性和延續性,從復習移動和原地傳接球過渡到快速三角傳球,再拓展為四角傳球,然后漸進成傳切配合和“四角籃球”比賽,最后通過考核和比賽將所學技戰術合理應用。這樣設計可以確保每節課之間能夠緊密相連、循序漸進,更有利于學生對籃球傳切戰術的理解與學習。在本單元的設計中,著重注意以下幾點。
1.合理選擇單元教學內容
籃球中的傳切配合是最常用的戰術之一,技術簡捷、配合明快、實用性強、易于掌握,符合水平四學生的認知水平,適用于其技術和體能發展及儲備的實際階段。
2.有序安排單元教學內容
從移動技術、三角傳球,到四角傳球和傳切配合戰術及對抗游戲和比賽,整個單元圍繞“傳切配合”這一核心內容,將與之相關聯的移動、傳球、投籃、對抗防守等相關學習內容按照遞進、連續的關系分配課時與課次順序,前一次課是后一次課的基礎,后一次課是前一次課的遞進、延伸與拓展,整個單元內容安排呈現遞進性、連續性和相關聯性的邏輯關系。
3.有效達成學習目標
本課設計符合現行課程標準水平四的要求,在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等方面都有具體的體現和明確的要求。首先,學生在練習中能積極參加籃球技術中的移動快速三角傳球、四角傳球、傳切配合的學練,逐漸形成積極主動參加籃球運動的意識。其次,掌握行進間傳接球、移動快速三角傳球、四角傳球和傳切配合的動作要領和戰術要求,能將這幾種技術和戰術熟練運用到游戲和比賽中。最后,在學練中提高反應和協調能力,發展速度、彈跳等身體素質;在與同伴合作練習中相互鼓勵與諒解,不斷磨練意志力,培養果斷勇敢、不斷進取的優秀品質。
二、課堂教學——有效實施
1.熱身準備,做好技術鋪墊
片段呈現:導入熱身階段,學生站成2路縱隊進行慢跑,跑動過程中根據教師提示結合側身跑伸手要球、滑步移動、行進間拉伸等練習熱身,隨后在規定區域內進行2人1組的無球擺脫防守練習和多種形式傳接球的球性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熱身,不僅讓學生的機體、心肺功能逐步過渡,以適應課的需要,而且復習了本節課所用到的移動技術和傳接球技術。結合標志桶的無球跑動,讓學生熟悉了切入路線,為切入動作做好了準備;在球性練習中,2人1組復習傳接球的同時提高學生合作能力,為接下來的配合練習做好鋪墊。
2.輔助練習,形成動作概念
片段呈現:2個輔助練習都是由2名學生在同一個三角形練習區域內完成,要求跑動中注意伸手要球并結合語言提示,盡量做到人到球到。練習1為擺脫跑位后接球投籃練習,學生A持球做投籃或虛晃假動作,學生B擺脫跑位后接學生A傳球以投籃的方式投回,一定時間后進行交換;練習2為2人1組的傳球后切入接球練習,學生A持球做假動作,將球傳給B學生后迅速擺脫跑位接學生B回傳球,練習一定時間后2名學生進行交換。
設計意圖:在技能發展階段,利用輔助練習讓學生自主體驗,對空切投籃和傳切形成初步動作概念。教師通過示范和語言提示,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邊練習邊思考,糾正和提高學生的動作質量,注意傳接球時機,并強化同伴間默契配合意識。通過凳子和標志桶組合形成三角形練習區域,不僅提高學生練習密度,而且讓學生更好地自主合作學練,還有利于培養學生形成三角進攻的戰術意識。通過充分合理地使用場地器材,提高學生練習密度,增加學生運動負荷,從而達到有效提高體能的效果。
3.傳切配合,分組分層學練
片段呈現:通過標志桶簡單的移動而改變練習隊形,巧妙形成新的防守組合,每個半場為一個練習區域。2路縱隊分別站在2個防守障礙后,根據籃球位置的不同分別進行傳切的縱切練習、傳切的橫切練習、空切的縱切練習和空切的橫切練習,并盡量將球投進。教師巡回指導,可以適當移動標志桶以限定練習者的切入路線,也可以根據練習情況,讓學生進行消極或積極防守,從而增加實戰體驗感受。
設計意圖:在改變組織隊形練習傳切配合時,通過移動標志桶既可以讓學生明確切入的路線,鞏固切入動作,也可以發揮器材的最大作用。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分組練習,從無防守隊員到消極防守練習到積極防守練習,在教學中循序漸進、由易到難,有效解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4.游戲競賽,融入傳切實戰
片段呈現: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場8v8的“四角籃球”游戲競賽,每隊2名學生在底角規定區域內作為移動“籃筐”,場上隊員采用人盯人防守,只可通過傳接球和移動跑位的方式將球傳給“籃筐”進行得分。每次得分后,雙方“籃筐”都要進行換人,在游戲競賽中將本節課所學傳切戰術合理運用。
設計意圖:籃球技戰術的學習要在實踐中進行運用,把傳切配合戰術游戲化以激發學生練習興趣。將傳切配合巧妙地融入到游戲當中,做到前后呼應,讓學生學以致用,而非枯燥單一地練習技術動作。結合比賽的競爭與合作,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將所學技戰術運用在游戲中,在玩中學,在情境中練,籃球場上充滿活力與激情。
5.放松評價,知識技能相伴
片段呈現:在放松與評價階段,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拉伸練習,調整呼吸放松身心。師生、生生之間總結本節課練習情況,并對課堂中發現的閃光點進行鼓勵和肯定,全體學生自覺完成器材的回收和歸還。
設計意圖:通過放松和評價,不僅使身心得到恢復,而且鞏固本節課所學內容。整個課堂環環相扣、過渡自然,學生在練習中學會技能,在比賽中運用技能,在總結中鞏固技能。
三、課后反思——改進提高
反思1:在進行傳切配合練習時,學生傳球方式較為單一,在實際應用中不容易將球有效傳給同伴。教師多提示學生在傳球之前可以配合假動作(如晃動后傳球、投籃姿勢后傳球等)或者采用多種形式傳球(如擊地球、高拋球等),將球傳給同伴,然后再做切入動作。
反思2:在有人防守練習時,可以將練習情境更為具體化。比如切入方向要視防守者狀態而選擇,即防守者盯人,有球側切,防守者盯球,異側切。根據這些設計,加入學生之間場上溝通技巧,如手勢、語言甚至眼神等信號的運用,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練習。
反思3:把體育課堂“能、會、懂、愛”作為自己下一階段目標,讓學生能運動、會運動、懂運動、愛運動,在師生互動的同時,關注生生互動,讓體育課堂更加充滿活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