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紅偉



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2007〕7號)和《教育部關于印發〈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規定〉的通知》精神,“陽光大課間體育活動”在我校這所只有230名學生和2個專職體育教師的村小已經開展了十多年,在經歷被“參觀學習”和“模仿實踐”中,逐步形成了現在的“遵循活動組織規律,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方案。
一、精心設計“大課間活動”流程
科學的設計才能保證目標的達成。在體育運動中,發力—放松、緊張—松弛的交替輪回是動作到位、完美的重要條件和明顯特征,基于這樣的運動規律,我們對大課間體育活動流程進行了精心設計。
(一)溫暖季活動流程(4月初至10月上旬):1.以班級為單位集合整隊(3min)(圖1);2.集體跳短繩(3min);3.變換隊形(2min),足球基本功練習(15min);4.做“七彩陽光”廣播體操(4.5min);5.集合整隊,進入教學樓上課(3min)。
(二)寒冬季活動流程(10月中旬至次年3月末):1.以班級為單位集合整隊(3min);2.慢跑、走跑結合1000米(12min);3.游戲(12min);4.集合整隊,進入教學樓上課(3min)。
二、實施“大課間活動”策略
組織科學、嚴密是大課間體育活動有效實施的有力保證。只有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因地制宜采取科學有效的活動策略,才能保證大課間體育活動達到應有的鍛煉效果。
1.宣傳發動。學校通過國旗下講話、室內健康課、班會課等形式,把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目的、意義講清楚,讓全體師生懂得:每天鍛煉一小時,學生的耐力、力量、柔韌等體能素質會明顯提高,可以有效降低肥胖和近視的發生率,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熱愛體育、崇尚運動、健康向上的良好風氣。
2.全員參與。全校17位教師,7個教學班,每個班級大課間體育活動都由正副兩個班主任負責管理,兩個體育教師負責全面組織與指導,少先隊輔導員負責日常記錄評價與評比,為充分發揮大家鍛煉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求師生全員參加大課間體育活動,從而形成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良性發展態勢。
3.因地制宜。炎熱的夏季,大課間體育活動地點就在教學樓前2200m2的籃球場和排球場內進行;寒冷的冬季,教師帶領學生在雪地里進行有足球對抗游戲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圖2-1)。每個班足球的發放和收取由班主任分派學生統一管理(服務的學生定期輪換),各項活動按照運動訓練的順序安排:熱身—身體練習—整理放松。
4.科學實施。每天第二節課下,班主任帶著學生直接到籃球場內集合,每班站成2路縱隊,成體操隊形(從教學樓內全部出來需要1.5min,站好隊形分發跳繩需要1.5min,播放歌曲《課間十分鐘》)。當音樂轉到《校園的早晨》時開始跳短繩:兩隊學生相對站立,一組跳一分鐘,相互計數,每周公布一次個人成績,每月按班級評出跳繩前5名,按每周個人成績增長情況評出進步獎5名(跳繩時間為3min,其間音樂有《校園的早晨》和《童年》)。跳完短繩變換間奏音樂,一、二年級學生被帶到樓前的排球場地,每班10人一組圍成圓圈(這個過程需要2min),開始練習足球基本技能(這些基本技能在體育課上學習)(圖2-2):從熟悉球性開始,循序漸進。每一項技術動作練習一個月(體育教師每天巡視指導,正副班主任陪同練習),然后組織評比,公布成績(足球基本技能時間為15min,其間使用歌曲《生命之杯》《手拉手》《鏗鏘玫瑰》)。足球技能訓練之后變換間奏音樂,各班級還回到籃球場地,每班還是2路縱隊,進行廣播體操《七彩陽光》(時間為4.5min),伴著舒緩的音樂,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最后音樂換成《一二三四》,各班整隊回教室等候上課(3min全部進入教室)。
冬季的課間體育活動以慢跑為主。集合整隊(以班級為單位,3min),慢跑(走跑結合1000m,約12min),各班分組游戲(12min),集合整隊(進入教學樓上課,3min)。從10月中旬開始到次年3月末,大概是90天時間,每天1000m(跑不動允許走),一年完成2個全程馬拉松,對于小學生來講既是鍛煉又是挑戰。
無論冬夏,課間體育活動每個環節的變換都在音樂的指導下進行,對于每個環節組織的節奏、過程實施的差別,少先隊輔導員每天要做記錄并進行周小結、月評比,師生們在對比中找差距,在競爭中看提升。這樣的安排完全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遵循運動負荷的變化規律,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保證時間的同時也不超時,符合人體運動的變化規律,不影響下一節課的正常學習。
三、充分彰顯“大課間活動”效益
十多年來,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在實踐中日臻完善,整體效果非常明顯。在評比機制下,師生課間活動重視程度明顯提高,對各個環節的組織有條不紊,學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變化最大的就是跳短繩,2017年10月初體質健康測試中,全校學生跳繩良好率是34%;2018年10月初,跳繩良好率是57%。可以想象,假以時日這種提高會越來越明顯。學生的足球技能方面也有質的提升(圖3)。在學校舉行的足球比賽中,盤帶控球的學生身影多了,同學之間二過一的配合也頻頻出現,校園足球比賽更具觀賞性,家長和孩子們對足球的理解和熱愛也加深了。
在行動統一化、動作規范化、活動有序化的影響下,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也有了很大變化。如學生上下樓梯能靠右慢行;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上學放學更加有序。
四、思考與展望
隨著課間體育活動的深入開展,在形式、內容、評價和組織方面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需要改正和完善。
1.安全性要提升。嚴格器材管理,落實安全職責。以預防為主,做到器材保護與人員保護相結合,避免事故的發生:衣著寬松,不準帶各類堅硬、鋒利的物品;在指定地點進行活動,不亂竄亂跑;活動時要謙讓,有序開展活動,做到安全第一;對于一些身體情況特殊的學生,要給予特別的關心,鍛煉強度要適中,以免引起身體不適。
2.創新性要考慮。經常進行同樣的活動,學生會厭煩,會失去興趣,會降低其鍛煉效果,只有不斷地創新,不斷地發展,活動才更有生命力。
3.愉悅性不能少。準備增加踢毽子、呼啦圈、集體舞蹈等有趣的活動,將藝術、體育融為一體,讓學生在歡快優美的樂曲中“自由”地活動,把健身寓于快樂之中,讓運動成為一種享受。
4.如有意外傷害事故,要嚴格按照《傷害突發事件處理辦法》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