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羽豐
【摘要】大學階段是大學生性格成熟定性的關鍵時期,也是積極心理品質培育的重要時期。積極的心理品質不僅使大學生能夠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生活,積極應對困難和挫折,也有助于大學生自身潛能的激發,提高它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幸福指數,而且也是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對大一新生適應今后生活和學習非常重要。
【關鍵詞】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
一、培養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意義
我國正處于發展的轉型時期,各種利益沖突和社會矛盾更加凸顯,這些對大學生的心理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社會的發展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加強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不僅能夠增強大學生的抗挫力,使大學生以良好的心態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預防心理問題的產生,而且有助于激發大學生的潛力和提高大學生的幸福指數,從而促進和諧校園和社會的構建。
(1)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升大學生的生活滿意度。培養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可以增強大學生的抗挫能力,有助于預防心理問題和身心疾病的產生,使大學生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2)有助于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平等、公平、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價值準則,也是個體優秀品質的訴求與體現,積極心理品質和核心價值觀是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提升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有利于推動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有利于創建和諧校園、社會環境。和諧的環境是由和諧的個體構成的,具有積極心理品質的人,內心平和,能夠理性地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環境的關系,這就為創建和諧的校園與社會奠定了基礎,真正實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4)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新形勢下,只有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推進中國夢的實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前進的步伐。高校是意識形態的前沿陣地,肩負著為祖國建設培養和塑造全面發展人格的高校人才。
二、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育對策
結合文獻和對我校部分在讀學生的調查研究,從內外因即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關注和支持以及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等方面出發,分別對智慧與知識、勇氣、仁愛、公正等這四個維度的品質應該如何培養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一)智慧與知識維度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
第一,引導大學生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通過職業規劃教育,能夠使大學生意識到自我發展目標的重要性,了解職業的特點與發展,思考未來理想職業與所學專業的關系,逐步確立長遠而實際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習興趣。通過職業生涯教育和職業規劃大賽等,使大學生學會科學進行生涯規劃。
第二,加強對專業的了解,提高專業學習興趣。只有深入了解專業,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學校應該加強大學生的入學教育,對他們進行專題的學科專業介紹,使他們對自己所學專業的特點、發展歷程、性質等有深入的了解,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第三,開展學科競賽,增強大學生的成功體驗。學科競賽能夠開發大學生的潛能,鞏固大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理論知識,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大學生的成功體驗。
(二)勇氣維度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
第一,建立合理的認知方式。其一,正確的認識自我。勇氣維度的積極心理品質要求個體能夠展示真實的自我,這就要求大學生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大學生了解自己、真實地面對自己是自我發展的基礎.
第二,給予積極的評價。教育者(主要是指父母和教師)積極的看待與評價能夠使大學生接受自己、面對自我,增強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促進大學生積極健康的成長。
第三,積極開展體育運動。每個大學生身上都潛藏著勇氣這一良好品質,但是只有在適宜的條件下這一品質才能激發和展示出來。現在國家倡導每天運動一小時,高校更應該積極開展體育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
(三)仁愛維度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
第一,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仁愛品質體現了從內心情感到行為外顯的過程,只有切身的感受到愛與被愛,才可能更好地愛他人、他物。生活在溫馨、和諧、互親互愛的家庭環境中的大學生,耳聞目睹,自然而然就形成“仁者愛人”的美好品質。
第二,樹立優良的班風。班風是班級成員學習、生活以及精神風貌等的具體體現。良好的班風,會對大學生產生正向的教育、感化、促進等作用。教師要提倡大學生之間互相關愛、互幫互助,使每一個大學生能夠感受到集體的溫暖,促進自我仁愛品質的發展。
第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教師要采用積極的、正面的教育方法,使用積極的語言方式來表達對大學生的肯定、信任和鼓勵等,使大學生在教育的過程中,處在積極的情緒體驗狀態,產生仁愛品質發展的力量。
(四)正義維度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
第一,加強核心價值觀教育。正義品質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一部分,涉及的是個人、集體和社會之間的合理關系。社會的公平正義內含個體之間的相互關系與生活內容,個體正義品質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礎,沒有個體的公正,社會的公正也就無法談起。
第二,積極關愛大學生的特殊群體。特殊群體大學生是國家公民的一部分,如何對待他們是正義是否實現的標準之一。關愛大學生的特殊群體應該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完善貧困大學生資助體系。二是正確引導,弘揚優良學風。三是健全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高校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專題講座與引導宣傳進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學生以積極的心態解讀各種社會現象,促進自我發展及幸福感的提升。
第三,發揮媒體的正向引導功能。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離不開大眾傳媒和社會輿論,因而必須優化傳媒環境。這就要求政府努力凈化傳媒內容,弘揚主旋律,激發媒體的正向引導功能,為大學生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參考文獻:
[1]孟萬金.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奠基幸福有成人生[J].中國特殊教育,2010(11).
[2]王希永.實施積極心理教育的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