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
【摘要】根據我國現行《公司法》規定,要求將公司注冊資本制度從以往的實繳制轉變為認繳制,但是卻與《公司法》中司法解釋三第13條第2款規定存在相悖的問題,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在司法實務角度來看,認繳制下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問題較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出資義務全面履行,出現矛盾糾紛,影響到公司的穩定發展。本文就認繳制下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的實務問題進行探究,立足于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13條第2款相關規定,協調解決其中的問題。
【關鍵詞】《公司法》 認繳制 加速到期 出資義務
在現行認繳制下,發起人股東可以自行認購公司注冊資本總額,但是卻并未明確規定出資額大小。由于現有的信用支持體系不完善,不可避免的出現虛假出資現象,甚至部分股東將過分提高注冊資本,約定的認繳期限非常久,這一舉措為債權人帶來了不同程度的風險隱患,可能出現切身利益損失現象。故此,在認繳制下,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13條第2款是否適用,股東出資未到期來否認部分債權人債券相關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明確和深化。
一、出資義務未履行分析
在認繳制下,對于股東尚未到期的注冊資本,在法律允許范圍內股東延遲出資時間,從立法表面角度來看,規定股東在任何時間都可以繳納剩余的認繳出資,這一行為不屬于全面履行出資義務范疇。如果被認定屬于這一范疇,可能會出現股東惡意逃避債務現象,致使債權人的切身利益蒙受損失。所以,對于這一條款內容是否明確股東尚未到期出資義務,成為矛盾糾紛所在。從實際情況來看,盡管理論上尚未作出明確定論,但是全面履行出資義務卻有著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角度來看,股東出資期限約定有效力無法對抗債權人;從狹義角度來看,限制股東違法認購合同,實際出現違約導致認繳期延長到期債權履行期,適合債權人是否撤銷權的情況[1]。從司法裁定角度來看,不同地區的法院裁定結果有所不同,更加傾向于對債權人合法權益維護和保障,如果公司的經營狀況發生巨大變化,背負的債務較為巨大,可以要求公司的股東繳納出資,維護債權人自身利益。
如,某股權轉讓糾紛案件,認繳制下暫緩公司股東出資義務,僅僅是暫時、短期的,而不是長期。股東僅以出資額為限,相應的需要依據出資占比來承擔公司的債務,如果公司經營發生重大變化,則需要公司股東繳納出資來補償債務,否則盲目的等到承諾期限后才履行繳納出資義務,那么可能侵害債權人切身利益,甚至成為股東保護傘。認繳時間如果過于長久,會為股東提供充足的時間來隱匿、轉移公司財產,甚至做出種種措施來對抗債權人。所以,傾向于股東享受認繳制利益,但是不承受對應的風險的現象,同《公司法》的認繳制確立本質要求相背離,有待進一步改進和確認[2]。
二、不能清償標準分析
根據《公司法》中的相關規定,司法實踐中主流認可標準為“執行財產無法清償”,債權人和公司債務糾紛,如果強制執行債務仍然無法完全清償,則歸結為不能清償范疇。執行財產無法清償標準較為客觀,可操作性較強,在具體司法實務中,很多法院很少會判定公司為不能清償。如,張家港市出現的大型買賣合同糾紛案件,案件中被告公司出現重大的經營失誤,但是原卻又不不具備該公司不能清償債務的有力證據,加之無法執行解決這一問題。所以,在訴訟中駁回債權人要求對方公司股東繳納出資來償還債務的請求[3]。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企業法人在執行程序中,如果財產不足以清償可以追加為并未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轉變為被執行人來償還債務。而這一標準,也得到了普遍認可與支持。實務中,不能清償標準是指企業進入破產、清算程序,表明公司不具備償還債務的能力,根據配套法規可以要求破產企業股東承擔償還債務的義務。
在司法實踐中,上述兩種標準的實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公司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明確了具體的補償責任,但是兩種標準過于死板、不靈活。一種是執行程序為前提,另一種則是破產程序為前提,程序耗費的時間過長,為股東轉移、隱匿財產提供了可趁之機[4]。另外,如果法院直接要求債權人從訴訟中進入破產程序,致使債權人選擇救濟方式的自由權利被剝奪,只能聽從法院的安排、
所以,這兩種標準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損害債權人合法請求,甚至打破交易正常秩序。結合具體司法實務來看,部分法院會支持債權人請求,但是這種情況較少,案件審理中直接判定股東繳納出資用于償還公司所欠下的債務,相較于事后可以更加可靠的維護債權人切身利益,避免交易秩序崩潰[5]。故此,不能清償標準盡管尚未在理論上界定,司法實踐中也有矛盾沖突,但是如果公司被認定為不能清償,法院在審理中從股東未到期出資轉變為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進而做出判決。從實踐角度來看,統一“不能清償”標準和有必要,相較于以往局限性較大的標準,可以更加靈活的應對這一問題。所以,可以吸收和借鑒國外經驗,結合公司不同狀態來認定是否屬于不能清償標準。公司正常經營時,公司股東認繳出資期限利益應獲得優先保護權;如果流動資金無法清償到期債務,即屬于不能清償范疇。
結論:
綜上所述,《公司法》中明確了認繳制下,在認繳制下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問題受到了廣泛關注和重視,尤其是在具體實務中,公司股東是否出資未到期來抗辯債權人,如果這一問題解決不當,將為公司股東轉移、隱匿財產帶來可趁之機,損害債權人合法權益。所以,應協調保護公司股東與債權人切身利益。
參考文獻:
[1]王木蕾.認繳制下股東出資期限加速到期司法適用問題研究[J].法制博覽,2019(14):10-12.
[2]陸科研.我國公司法中認繳制下股東出資責任的加速到期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9(03):84-85.
[3]肖斯婷.資本認繳制下股東出資加速到期的正當性及司法適用路徑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8(15):76-77.
[4]張磊.認繳制下公司存續中股東出資加速到期責任研究[J].政治與法律,2018(05):122-133.
[5]盧寧.公司資本繳納制度評析——兼議認繳制下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的困境與出路[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7(06):75-8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