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藝
【摘要】中國古典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要想使古典舞走得更遠,就要積極探究其教育模式的改革創新。多元化的訓練方式,能夠有效地優化古典舞的教學效果,對于水平較差的學生具有積極的影響。文章主要針對多元化訓練進行深入的探究,發現其在古典舞的教學活動所具有的重要價值,并探究有效的對策,進而更加深刻地說明多元化訓練的重要意義,為教學工作起到指導性的作用。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 舞蹈教學 優勢及策略
我國的古典舞發展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多元化的背景下,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和時代的發展需要,未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嚴重影響了古典舞的教學效果。我國的古典舞具有很大的獨特之處,是一門具有魅力的藝術,多元化訓練融入教學活動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能夠激起學生的興趣、發現學生的潛能,同時還能有效地提升教學的效率。要想在當今社會發展古典舞,就要認識到當今社會多元化的格局,不斷創新發展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率,滿足多元化的發展需要,積極開展多元化的訓練,從而實現傳承發展古典舞的目的。該怎樣有效地在古典舞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多元化的訓練,成為當今備受重視的問題,以下是筆者針對這一問題進行的相關分析。
1、多元化訓練在中國古典舞教學中的價值
1.1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古典舞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要在古典舞的教學活動中充分地融入多元化訓練,就要注意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進行融合,不斷創新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活動趣味性,避免出現枯燥乏味的現象。在進行教學活動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引導學生領悟舞蹈藝術所蘊含的魅力,從而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舞蹈。這樣一來,就會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舞蹈的熱情,優化學習的效果。
1.2發現學生的舞蹈潛能
針對我國的古典舞教學活動來看,多元化教學的有效實施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相對愉快的環境,能夠更加深入地學習到相關的知識。在我國的古典舞教學活動中,巧妙地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的發展,提升學習效率。作為當代的舞蹈教師,要注意充分地將多元化這一訓練方式滲透到古典舞的教學活動中來,進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藝術潛能。除此之外,多元化訓練的運用,還能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使得學生的創造性得到有效的培養,促進古典舞的創新發展。
1.3優化舞蹈的教學效果
在我國的古典舞教學活動中充分融入多元化的訓練,能有效地優化教學的效果,提高教學的效率。隨著舞蹈的發展,我國古典舞的教學體系發展已經逐步趨于完善。多元化教學模式的進行,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主要的培養目標是促進學生欣賞素質和實踐素質得到有效提高,這對于學生的整體素質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古典舞的教師,應該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教學,同時還要充分地運用我國的教學資源,優化教學的效果。所以,針對我國的古典舞教學中融入的多元化訓練方式,進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在中國古典舞的教學中實現多元化訓練的策略
隨著社會朝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進步,我國的舞蹈事業也出現了巨大的轉變,舞蹈教育也要走向多元化。中國的古典舞發展是對于古代舞蹈的傳承,所以,為了提升多元化的訓練水平,要深入地探究舞蹈教學中多元化訓練所具有重要影響。以下幾點是針對在中國古典舞中實現多元化訓練所提出的有效對策。要密切注意舞蹈語言的發展,應該教會學生巧妙的運用舞蹈中十分重要的語言結構,并具備積極創新的精神,進行舞蹈動作的創編,從而有效培養學生較高的技能。
為了實現多元化訓練,關注舞臺經驗的積累占據十分重要的意義,是一項十分有效的對策。針對古典舞的教學活動而言,其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教學實踐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系,兩者之間密不可分,所以加大對于舞臺經驗積累的關注度,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舞蹈水平。作為教師,要巧妙地運用理論知識和實踐,不斷促進教學模式的多元化發展,進而有效優化教學效果。學生能夠借助相關的比賽獲得更多的經驗,所以要積極鼓勵學生參加一些相關的舞蹈比賽項目,幫助學生提高技能水平的同時,還能獲得更加豐富的舞臺經驗,進而提升自身的素養。除此之外,還要積極鼓勵學生參加社會上的舞蹈比賽,幫助學生拓展視野,激發學生的熱情,積累相關的經驗。
與西方芭蕾舞劇多采用的黑幕背景相比,張藝謀有了先前在電影制作中的經驗,在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創作中,在也選取了山西祁縣的喬家大院,作為舞臺布景設計的原型,喬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其后又在清同治、光緒年間及民國初年多次增修,跨越了兩個世紀,保持了其建筑中的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在舞臺布景中,多次采用帶有雕飾貼著白紙的窗欞,四合院院墻、“月洞門”、對稱懸掛的紅燈籠等設計元素,來表現中國傳統大戶家宅建筑的特色。舞臺體的高墻背景,展現著方正、嚴肅、壓迫的理性意味,整體的畫面構圖中傳達著中國傳統美學的韻味。背景墻的高大與演員的身影對比明顯,更顯出人物抗戰的無感和悲愴感,象征著古老的大戶家宅的封閉空間,更是封建大家庭對女性控制與壓迫的縮影。
3、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的舞蹈藝術發展得益于中國的古典舞,因此,促進古典舞教學融入多元化訓練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需要長時期的發展。所以,要促進我國教學觀念不斷發展,適應社會時代的發展,促進多元化的教學理念得到充分的運用,從而促進舞蹈藝術的發展。同時,要想使得古典舞教學實現多元化的訓練,就要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教學體系,積極關注舞臺經驗的積累,為舞蹈藝術發展打好基礎。應該積極進行古典舞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發現學生的藝術潛能,進而有效傳承古典舞的藝術之美。
參考文獻:
[1]王常琳.中國高校古典舞教學訓練中多元化的運用分析[J].藝術品鑒,2017(9)
[2]李燕,趙然.關于中國古典舞在教學中的多元化訓練[J].西部皮革,2017(10)
[3]劉美斯.古典舞蹈教學模式的多元化訓練研究[J].讀天下,2017(6)
項目來源:本項目獲得2019年度重慶市社科規劃培育項目立項,《“巴渝舞”歷史文獻整理與舞蹈形象研究》(項目編號:2019PY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