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
摘要:在小說《自由》中,弗蘭岑向我們展現了在極度的自由主義影響之下,當今美國人民所面臨的種種問題。文中主要人物喬伊,面臨著過度自由所造成的倫理困境。無論是與父親母親之間的親情關系,還是與愛人妻子之間的愛情關系,都籠罩著過度自由所制造的陰影,令喬伊無處可逃。
關鍵詞:自由;倫理;困境;親情;愛情
小說《自由》是美國作家喬納森·弗蘭岑所著的第四部長篇小說,出版于2010年。這部作品一經面世,就引發了文學界的強烈反響。尤其是關于其主題“自由”的討論,給予了評論家和讀者們無限的解讀空間。對此,弗蘭岑說:“我唯一不會談論的問題便是自由,對讀者而言,這似乎是一個獨立的考驗。我希望你們在讀完后能抽出五分鐘來想一想:這本書為什么叫‘自由。”
自由是美國價值觀念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美國人民來說,對自由的崇拜已經被神圣化和絕對化,任何阻礙追求自由的思想和行為都被認為是邪惡的和不正確的。然而,對自由的狂熱追求并沒有理所當然的只帶來幸福和快樂,它同時還帶來了諸多社會問題,而人們對于自由的批判性思考也從未停止過。那么,自由是否是一個自相矛盾的概念?自由與權利,義務有什么樣的關系?甚至,對自由的追求是否已經成為了現代人的精神枷鎖?弗蘭岑在《自由》這部小說中并沒有正面解答這些問題。相反,他只是通過對主人公帕蒂一家幾十年生活經歷的敘述,為讀者呈現出現代美國人民所面臨的無處不在的自由困境,讓讀者主動去思考這些問題,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一、自由所制造的親情困境
從童年,少年,直到青年時代,喬伊與母親帕蒂和父親沃爾特之間的關系一直充滿問題,矛盾重重。當他還是一個孩子時,他的行為就極其叛逆。小到什么時候應該關燈睡覺,或者能不能打視頻游戲,大到能不能在學校做小商販賺錢,喬伊從不聽從父母的管教,甚至可以說是對著干。對此,他的母親帕蒂總結道:“他從根本上質疑我們的權威。”喬伊的叛逆絕對不僅僅出于一個孩子任性調皮的天性,而是“不懂大人和小孩的區別”,“他不認為大人和孩子有什么區別”。在喬伊的心目中,親密的父子關系,母子關系讓位于兩個完全自由的人之間的關系;而以權威和服從為基礎的家庭倫理秩序則讓位于渴求自由與平等的競爭秩序。喬伊過于急切地想要享有成年人的自由,過于急切地想要擺脫父母的控制,也包括父母的愛與教導,因為這種愛與教導與他所追求的自由是相互沖突的。
喬伊對家庭倫理秩序的挑戰,很大程度上體現在他對父親和母親的態度中。他對父親沃爾特總是采取對抗的態度,質疑沃爾特的權威。這種態度歸根結底來自于對權威來源的質疑。在喬伊看來,“因為父母手里有錢,所以孩子才不得不服從父母”。每當喬伊向沃爾特要零花錢時,他不會像別的孩子那樣覺得理所當然,而是覺得十分懊喪。因為對喬伊來說,這并不是父子之間理所當然的贈與,而是一個人為了得到錢而不得不屈從于權威,喪失自由。他認為,只要擁有了足夠的錢,他就可以擺脫沃爾特的控制,成為一個完全自由的人。在這種思想的驅動下,年幼的喬伊開始走上了他的“創業”之路。雖然喬伊在和別的孩子一樣為鄰居做一做諸如鏟雪和清掃落葉等的零活時,總是更加賣力更加認真,但是他卻不滿足于這種只能賺點零花錢的“透露出一股卑微氣”的小打小鬧。喬伊在上中學時發現了商機,他利用學校規則的漏洞販賣了一批手表小賺一筆,雖然很快就被學校發現并更改了規則,但是喬伊從此獲得了“自由貿易”能夠帶來金錢的啟示,隨著他的成長,他的“創業”之路也越走越遠。
喬伊對父親沃爾特的反抗,主要體現在為了實現自由而對金錢的狂熱追逐,這幾乎主導了喬伊前半生的所有行為。而喬伊對母親帕蒂的反抗,則更多的體現在他在感情和私生活方面的叛逆行為上。帕蒂對喬伊的過分的愛令喬伊感到厭煩和不安。喬伊急切地想要從這種束縛的關系中解脫出來,他與康妮的交往成為了他擺脫家庭和母親控制的契機。在母親對他的戀愛橫加阻攔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離家出走,和康妮及其家人住在一起。在與父母就此事發生爭執時,喬伊表示“他并不是在請求他們的同意,只是告訴他們一聲他的打算”。喬伊的離家出走,固然有一部分是出于對康妮的迷戀,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可以通過這樣擺脫家庭,尤其是母親的控制。在康妮家的那所大房子里,他可以和康妮雙宿雙飛,享受性愛;可以隨意地喝酒不受監管;可以帶朋友回家享受種種娛樂設施;還可以開車。離家出走使他充分地享受一個成年人的自由,而此時他還沒有成年。
二、自由所制造的愛情困境
喬伊與康妮是青梅竹馬的鄰居,隨著年齡的增長漸生情愫。這本來應該是一段健康發展的良性關系,然而他們過于急切地擺脫未成年人的束縛,在十幾歲時就偷嘗禁果。甚至在喬伊離家出走公然與康妮同居時,他還不到十六歲。在離開康妮去上大學之后,喬伊開始對他和康妮的關系產生動搖。大學為他打開了新的大門,他想要擺脫康妮,結識更好的女孩,在商界謀得發展。但是康妮對他全心全意近乎病態的依賴和他對康妮身體的迷戀,使他不能對康妮提出分手,只能一直保持曖昧的關系。此時他被室友喬納森的姐姐詹娜深深地吸引。盡管詹娜已有男友,但也不能影響喬伊對她的癡迷。在兩三年的時間里,他一邊與康妮保持著密切的戀愛關系與頻繁的性愛關系,一邊又一直覬覦著詹娜。在此期間,康妮察覺到了喬伊的變心,十分痛苦,罹患了抑郁癥。為了擺脫抑郁,康妮也試圖通過出軌來緩解自己的焦慮。
喬伊在康妮與詹娜之間的搖擺不定,并不完全出于他本人性格中的自私自利與對愛情的不忠。究其深層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過度的自由造成了惡果。未成年的喬伊與康妮急切地享受了成年人的戀愛自由和性愛自由,但是卻還不具備成年人處理男女之間這種復雜關系的心智和經驗。在他們過早地把彼此的命運糾纏在一起時,他們對彼此的意義和感情就連自己也并不清楚。戀愛關系是自由和開放的,但并不存在絕對的自由,它應該受到倫理和道德的約束。因此,戀愛與性愛關系應該是由兩名成熟的男女在倫理道德的規范之下發展的關系,而年輕的喬伊和康妮并不理解這種倫理道德的意義,他們的所作所為也絲毫不受倫理道德的約束。
在喬伊急需一筆錢來啟動他的賺錢生意時,康妮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積蓄傾囊而出,這令喬伊大為感動,沖動之下向康妮求婚。盡管在他立刻就感到后悔,但是兩人還是秘密地結了婚。結了婚的喬伊也并未受到任何約束,他還是覬覦著詹娜。并且終于在兩人一起去南美洲時,得到了與詹娜偷情的機會。在終于和詹娜同床共枕之時,他忽然感到恥辱與懊悔,意識到詹娜只是一個“他不愛甚至也不是多喜歡的女孩”。他躲進衛生間,從自己的糞便中找到幾天前誤吞下去的結婚戒指,同時也找回了他自己。
婚姻關系是一種半封閉關系,涉及到更多的法律約束,倫理道德約束,和自我約束。然而喬伊與康妮走進婚姻之后,他仍然不受任何約束,自由地尋找著他更加渴望的生活方式。這種自由始終令他感到迷茫痛苦,無所適從。最終,他終于拋棄了這種自由帶來的不堪忍受的壓力。“他成為了一個不同的人。”“這不是他本以為他是的那種人,也不是如果能夠自由選擇,他愿意成為的那種人”。然而,這種感覺卻令他覺得“舒適而輕松”,他擺脫了自由的枷鎖。
參考文獻:
[1]於梅.自由與約束之間——評喬納森·弗蘭岑新作《自由》[J].新聞世界,2014.
[2]史巖林.自由的幻像——評美國小說家喬納森·弗蘭岑新作《自由》[J].藝術評論,2014.
[3]孫璐.“自由”的悖論——解讀喬納森·弗蘭岑《自由》中的矛盾與和解[J].當代外國文學,2018.
[4]喬納森.弗蘭岑著,繆梅譯.自由[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