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翔宇
摘要:作為20世紀前半葉的主要詩人之一,安東尼·赫克特以其對傳統文學形式和諷刺的精湛運用而聞名。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經歷給他的詩歌創作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他的詩歌總是滲透到我們生活中那些復雜而又黑暗的地方,在他的詩中也飽含著對社會底層民眾的深深同情。本文通過分析他的兩首詩歌來解讀其戰爭主題。
關鍵詞:安東尼·赫希特;戰爭;諷刺
一、引言
安東尼·埃文·赫克特是美國詩人,1923年出生于紐約。他是詩人中的貴族。這并不是因為他的作品與眾不同,而是他的詩歌保持著很高的標準,他的作品主題深刻,立意高遠:以包容、莊嚴、開放、充滿感情的方式處理一些重要的地方;他更傾向于從精神層面理解和感悟世界。他身材結實,眼睛憂傷,一頭飄逸的白發和尖胡須,像一個仁慈的莎士比亞公爵。他的作品用詞典雅優美,但作品卻經常表現出令人不安的、近乎雅各布時代的強烈的情感。通過這種強烈的情感,他試圖描繪那些人類歷史上的苦難和個人生活中面臨的無助與孤立。盡管他自稱是個平庸的學生,但他仍然認為自己在巴德學院的頭三年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他的大學生活中斷了,他被迫參軍。1945年,赫克特的所在的部隊幫助解放了弗洛森堡集中營,他被命令采訪法國囚犯,希望收集有關集中營指揮官的證據。這一經歷對赫克特和他的詩歌有很大的影響,他的詩歌以清晰流暢的詩句來解讀人性的黑暗,并探索那些令人不安和恐懼的戰爭所帶來的苦難,他的詩經常關注那些下層階級的悲慘命運。
安東尼·赫克特在日本停留了很長時間,在那里他感到從童年起就斷斷續續折磨著他的大蕭條“絕望的深淵”又回來了。1945年12月26日,在他的部隊慶祝活動的第二天,他寫了一個他正在處理的極度悲傷的案件。戰爭導致日本嚴重短缺,黑市已經迅速發展起來,但是在戰爭中遭受巨大痛苦的窮人,即“大部分日本人”,卻基本得不到救助。“結果,糧食配給被移交給日本民事當局,以便能夠最公平地分配糧食。圣誕節前幾天,人們發現一個又大又窮的家庭的母親,被饑餓逼得精神錯亂,殺死了她的一個繼子女,煮了它,并喂給了她的丈夫和孩子。她沒有從食物配給制度中得到應有的待遇,而且太窮了,無法應對黑市,因此被逼到了食人的境地。”
赫克特(Hecht)看到的貧窮,加上有關戰時暴利的故事,導致人們普遍譴責戰爭的影響:
“但是,問題是這樣的:全世界的人們都在挨餓,有些人比其他人更能引起轟動,但他們卻在挨餓。我非常懷疑這種狀況是否可以立即得到糾正,有些情況甚至可能被認為超出了實際援助的范圍,例如整個國家的糧食供應。但是,當饑餓是政治腐敗的過失時,這表明到現在為止已經太清楚了-從某種意義上并且非常重要的意義上說,我們以一場災難性的失敗結束了這場戰爭。將一件事夸大為“西方的衰落”似乎對你來說很荒謬,但我已經看到,無論是在軍隊內外,無論是在小事還是大事上,這種貪污,貪污和陰謀都是如此,在許多方面,我認為這個故事在許多方面都具有代表性。”
他的寫作不如同時代人多,但由于他的詩歌中蘊含的細膩情感和深刻主題,他的詩中有許多讓人回味無窮-的確是現代文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留給讀者無盡的想象。本文將對他的三首詩進行分析,以發現他的詩歌中出現的一些共同主題。
二、對戰爭的憎恨
《一個在戰爭中喪生的朋友》是一首由14行、2節組成的詩。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他想要表達的情感,他善于使用圖像和符號來營造某種氛圍。在這首詩中,他用“蛇”、“紅螞蟻”的形象給我們描繪了尸體周圍的生動畫面。讀者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力想象這個人的悲慘命運。從“脖子上掛著一個沉重的帶子像獎品一樣”這句話,我們可以推斷出他朋友的身份是一名士兵。這首詩的目的是哀悼他的朋友,揭露戰爭的殘酷和無情。“他想到了天堂,這就是極端賦予的愿景”這句話用來形容戰爭的惡劣環境,士兵們感到無助和絕望。他不可能活下來,當一個人神志不清,快要死的時候,幻覺經常出現。在接下來的幾行中,天使的出現證實了這個人正在尋求從當前形勢中解放出來。天使燦爛輝煌的形象與士兵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這也意味著人們在經歷了戰爭帶來的痛苦和苦難后,希望有一個像天堂一樣的和平世界。安東尼·赫克特(Anthony Hecht)在他的許多詩歌中表達了他對戰爭的仇恨和厭惡,這是由于他在二戰期間的軍隊經歷,他目睹了許多人失去了家人。這些人的不幸促使赫克特發現了人性的陰暗面,他認為戰爭是無情的殺戮機器,只會帶來痛苦和損失。
三、對窮人的同情
在這一部分,將分析他的《美國觀鳥者》,以描述安東尼·赫克特是如何表達他對窮人的愛和同情的。
對風景的描寫在傳達這首詩的主旨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這首詩有三節,詩人的意圖可以從意象和環境中推斷出來。
在第一節中,鴿子的形象幫助我們理解這首詩的主要思想。一般來說,鴿子象征和平與順從,畢加索畫的“和平鴿”為他贏得了世界聲譽。另一個重要的人物是“我們的女人”,它指的是圣母瑪利亞,耶穌的母親。“每年在我們的女士耳邊咕咕叫的人,世界上一半的希望”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知道鴿子是向圣母瑪利亞傳達世界希望和期望的使者。按照下面的說法,另一只鴿子的任務是讓所有商人退休后回到墳墓。這顯示了作者對那些商人的強烈厭惡,因此商人的形象可以被認為是奢侈、冷漠和自私的。他們用一切可能的方式賺錢和獲得利益。因為在資本主義社會,財富是判斷一個人成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為了贏得別人的尊重,你必須盡可能多掙些錢。這種利益驅動的趨勢也擴大了社會之間的貧富差距,那些下層社會的人幾乎無法謀生和養活自己。我們能感覺到作者對商人的仇恨和對勞苦大眾的同情。
在第二節中,對“假黃昏”、“陰云密布的樹林”和“腐爛的麝香”的描寫一起創造了一種幻覺和荒涼的氣氛。在這一節的開頭,作者提到“在國外”。根據我自己的理解,作者描述這些幻覺和荒涼的場景是為了展示人們的生活狀況。這些腐爛的麝香和浸泡過的干草產生了某種超越現實的夢想。虛假的黃昏可以被認為是讓人們繼續生活下去的虛假希望。霧蒙蒙的暮色象征著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但是只要我們心中有希望,我們就能堅持我們的夢想,繼續前進。這個精神支柱幫助我們生存。
在最后一節,這個女人講的故事是悲慘而感人的。我們可以用我們的想象力來畫一幅形勢的圖畫,也許這個人生病了或者餓了,他沒有東西吃或者沒有衣服御寒。長途旅行后,他筋疲力盡,找到了一棵雪松。他決定休息一會兒,也許他在想,休息一會兒后,他可以恢復一些活力,繼續前進,但他最終還是沒能站起來凍死。最感人的是他沒有眼睛,一只憤怒的鳥蹲在他的額頭上。這意味著他的眼睛被鳥吃掉了。他的死似乎是一種解放,因為他不再需要忍受寒冷和饑餓。
這首詩的標題是“美國觀鳥者”,但這首詩的主要目的不是寫關于這只鳥。相反,它關注的是社會環境和窮人的苦難。作者沒有直接表達他的觀點,但是他對這些圖像和符號的巧妙運用幫助我們理解他的意圖和他對某些群體的態度。
四、結語
本文對安東尼·赫克特的兩首詩進行了分析,以展示其詩歌中的一些共同主題。作為一個親身經歷過戰爭的詩人,安東尼·赫克特展示了自己對戰爭的獨特理解。他沒有寫戰爭中的對抗和血腥戰斗,而是選擇描繪某些圖像和符號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感。這種寫作技巧也增加了詩歌的陰郁氣氛,能引起讀者的同情,使他們反思自己的經歷。安東尼·赫克特非常關心下層階級的苦難,他對人民和國家有強烈的責任感。因此,主題非常深刻,發人深省。
參考文獻:
[1]張纓.安東尼·赫克特詩四首[M].北京:譯林出版社,2012:1-2.
[2]師彥靈.再現、記憶、復原——歐美創傷理論研究的三個方面[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13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