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堯
摘要:維亞切斯拉夫·阿列可賽維奇·皮耶楚赫是俄羅斯“另類文學”代表作家之一,他才華橫溢,寫作風格鮮明,擅長用幽默的筆調,突破陳舊的寫作方式,去探索民族的道路、探尋民族的性格,并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新扎沃德城》是皮耶楚赫創作的短篇小說之一,作者塑造了一個表面上十分美好,實則截然不同的恐怖世界,以一個名為科姆納托夫的年輕人的奇異遭遇,反應出極權制度下的烏托邦社會的種種弊病和問題,引起讀者沉思。
關鍵詞:皮耶楚赫;反烏托邦;新扎沃德城
一、俄羅斯反烏托邦文學淵源
俄羅斯的反烏托邦文學傳統由來已久。蘇聯時期政府對出版物的嚴格管控,使得當時的文學逐漸變成國家宣傳“美好的烏托邦社會”的工具,用于粉飾當時的傷疤與陰影。于是在文學“解凍”時期和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的許多后現代主義作家的作品掙脫了思想的枷鎖,充滿了反烏托邦的思想傾向和對人類的不自由的現實的揭示,體現出對人類未來的生存與毀滅問題的思考。
二、皮耶楚赫反烏托邦文學研究
皮耶楚赫對歷史有著廣泛的認知,對宏大的史觀的把握使他看待蘇聯革命和蘇聯的社會制度等問題上帶著發散性眼光,他的作品當中始終反映著社會問題:人民在沒有私人財產的情況下如何生存?在缺乏私人財產的情況下,人民該如何建立正常的生活?在沒有陪審團的參與下,法庭該如何作出公正的判決?是否存在一種沒有分權制衡的社會,所有權利歸于一人?在沒有相關機構的允許情況下,個人能否得到相應的自由等經濟或是民主等問題。這些問題在皮耶楚赫的筆下占據著重要的篇幅,反映在作者的反烏托邦文學作品當中。
在皮耶楚赫看來,社會制度,極權政治都影響著人的個性,尤其是在蘇聯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高度集中令人緊張的政治控制和極其緩慢的經濟狀態,近乎停滯的社會進程和道德逐漸淪喪的環境,看不到曙光的人民時刻處在壓抑、懷疑、彷徨中,對于利益的得失已經冷漠,也不追求改變自身環境,這樣的情節都被巧妙安排在皮耶楚赫的小說當中。
三、《新扎沃德城》中的反烏托邦主題
皮耶楚赫的反烏托邦小說情節離奇,現實與荒誕交融。與其他反烏托邦小說類似,作者虛構了“新扎沃德城”這樣一個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地方,小說的主人公與扎米亞京《我們》和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中的主人公一樣,都是在偶然的情況下來到新世界,他們都是新世界的客人,用新來客的眼光去觀察匪夷所思的“烏托邦世界”。《新扎沃德城》以主人公科姆納托夫的在城中游歷的奇異經過為主線,為讀者展現一副外在美好,實則恐怖的烏托邦社會。
皮耶楚赫采用對比的寫作手法,一開始極力描寫現實生活的種種糟糕,來反襯虛擬的“新扎沃德城”里的種種好美好,最終結尾反轉,使讀者徹底明白所謂的“烏托邦”世界恐怖。
新扎沃德城中人人活躍有禮,朝氣蓬勃,使來到城里的主人公的心情發生了極大的改變“他無比歡心,一副愁腸煙消云散”,在與幾個小男孩的交談當中,科技極度發達、精神文明程度極高的新扎沃德展現在他的面前,令主人公羨慕不已。在小說的最后,主人公意識到新扎沃德城的奇怪之處,才發現原來自己到過的新扎沃德城是虛假的,現在火車停站的地方才是真正現實生活中的新扎沃德城。
虛擬的烏托邦社會——新扎沃德城當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得到了極大的豐富,但是對于人的束縛并沒有減少。皮耶楚赫從三點對這個烏托邦進行了批判,第一,是他對物質文明高度泛濫而導致的對精神文明的不尊重的批判,主要體現在對于勞動的不尊重上。第二點是他對于市民倒退的生活方式的批判,第三點是對極權制度的批判。
與其他烏托邦社會一樣,新扎沃德城當中的物質文明也已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皮耶楚赫從兩方面進行了描寫,首先是城市當中的基礎設施,其次是市民們的狀態。顯然,新扎沃德城的物質條件較現實生活十分優越,城內的科技極其發達,物質文明泛濫,然而科技的高度發達帶來了什么?是人類對于精神文明的蔑視,這里的精神文明集中體現在對于勞動的態度上。物種文明的發展導致的是對勞動的蔑視,對于號召真誠勞動人的蔑視。
小說中孩子們對于勞動的無所謂的態度、一個部長號召大家真誠而良心的去勞動卻被嘲笑了的情節,旨在說明科技的發展使所需的人力勞動減少,大部人無所事事,對勞動的態度輕慢。少數人為了快樂勞動,而非創造物質財富,這顯然是一種謊言,是對誠懇勞動著的人們的一種輕視,是對勞動這件事本身的蔑視,就連主人公也感到了不自在。城里所有的物質財富最終由極權的蘇維埃政府發放,而非個人誠懇勞動所獲,政府的統一保障和科技的泛濫導致社會發展畸形。從這個情節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反烏托邦社會科技文明高度泛濫導致對于勞動的蔑視的批判,對于忽視精神文明的批判。
除此之外,高科技的進步、物質文明的泛濫還導致了市民們生活方式的倒退。得益于社會的制度“優越”——蘇維埃政權加上尊重個性,物質的富足,使得新扎沃德城的市民們獲得了極大的自由,尊重個性走到極端成了放任自流,人人選擇自己的生存方式活著。極高程度的自由還導致人類私生活的墮落。新扎沃德城的市民們,似乎對于性的態度十分隨意,一個小男孩的父親結了七次婚,任何人都不能隨意評判,城市當中的浴池里蒸浴是男女混合浴,孩子們從小就已失去了對肉體的渴望等等,都是對欲望的放縱使得整個社會陷入混亂狀態的真實寫照。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高度的物質文明并不能帶領人民走向更美好的生活、走向全人類的自由,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會發生倒退。皮耶楚赫在作品中表現出了對未來社會的深深的擔憂,我們從中可以感受到作品中的反烏托邦的思想,體會到他對人類未來出路的憂慮。
在《新扎沃德城》當中也有對極權政治的反思,小說結尾其他孩童對不愛說話小男孩的懷疑和猜忌,其實是對言論自由的一種限制,城中一切的自由實質上都收到管轄,所謂的極高的自由程度不過是在“蘇維埃制度加上對人的尊重”上形成的,蘇維埃制度歸根到底還是極權的制度,即使表現出對人的尊重,實質上整個社會還是極權的社會,人民的生活仍受控于政府所制定的規矩之下,任何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的人,都將受到嚴厲的懷疑,例如文末不愛說話的小男孩一般。
《新扎沃德城》描述了一個看似美好,實則如噩夢般的烏托邦社會:這里的科技發展水平極高,勞動效率也飛速發展,但是也由此導致了對于勞動的漠視,物質的富足使得人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自由,然而自由也滋生出許多的問題和弊端,私生活的墮落,基礎教育的缺失等等,不僅如此,看似如此自由的社會,仍存在著極權主義,存在對于言論自由的限制。科技的高度發達并不會帶給全人類更多自由,反而還會帶來巨大的倒退,最終的結果是,人類的內心反而陷入空虛。在這樣的社會中人類逐漸喪失了自己的靈魂,內在精神世界的空虛極大的破壞、降低了人類的精神狀況。
皮耶楚赫打破了傳統文學模式的束縛,大膽創新,創作出《新扎沃德城》這樣優秀的作品,一方面是他意識到了烏托邦社會的虛無飄渺,也意識到了科技的發展帶來的許多問題,另一方面也想表達了自己對于極權制度深深的憂慮,這些問題時至今日仍然影響著我們的未來,值得我們關注。
參考文獻:
[1]劉昕晶.B.皮耶楚赫和他的“另類文學”[D].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2007.
[2]孫聞宇.反烏托邦文學文體研究--以《我們》、《美麗新世界》、《一九八四》為例[D].南京大學,2015.
[3]陳鈺冰.反烏托邦文學的人性主題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8.
[4]董菁.反烏托邦文學——對近代理性主義的質疑[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8.
[5]郭芯雨.《新莫斯科哲學》的哲學性及“莫斯科文本”特征[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