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國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精神,在工程建設領域招投標活動中應創新招投標活動源頭治理, 以借助大數據技術識別圍標串標行為的防治機制建設。本文在闡述調研基礎上,就具體推進建設工程招投標活動中大數據技術識別圍標串標行為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建設工程 招標投標 大數據 建議
近年來,各地各部門建設工程項目招投標工作穩步推進,不斷規范。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國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精神,進一步完善國家投資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機制加強招標投標監管工作,積極創新招標投標監管機制,應積極推進大數據技術識別圍標串標行為。本文在依據貴州的調研,提出創新招投標活動源頭治理,建設以借助大數據技術識別圍標串標行為的防治機制建設,杜絕招標投標領域圍標串標的頑疾。
1貴州省大數據監管平臺建設情況
貴州公共資源交易大數據應用服務平臺于2016年12月28日正式上線,這是全國首個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大數據應用服務平臺。該平臺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為招投標行政監督部門提供圍標串標的重點關注線索。
1.1投標行為分析,暴露招投標過程中隱性的動機
利用大數據技術,縱向抓取投標人在交易中心的所有投標歷史數據,通過社團分析模型,發現“縱向抱團”行為,并加以分析出投標效能低的企業,例如某投標人在一定時間內大量參與項目投標,卻從未中標;某投標人經常在參與的投標中因某些明顯錯誤被否決投標等,所有痕跡記錄的非常規性規律都將報告給行政監督部門,作為開展后續工作的技術支撐。
1.2評標專家與投標企業關聯行為分析,加強專家回避機制
傳統專家回避制度,是通過專家填報的工作單位和回避承諾書來進行,但是由于專家庫信息管理不到位,無法發現隱性變動的專家與投標企業之間的關聯度。該平臺打破行業壁壘,鏈接工商部門數據分析專家所屬企業的股權關系,利用民政部門數據分析專家親屬關系等方式,形成專家社會網絡關系圖譜,以此來防止專家參與關聯企業的評標工作,最大程度體現專家的回避機制,減少違規行為的風險。
1.3專家評分行為的分析,防止專家評分的傾向性風險
評標專家的評標行為是決定評標結果客觀性、公平性和公正性與否的關鍵因素。該平臺可以分析其行為過程產生的數據,從三個方面發現專家異常行為的蛛絲馬跡:一是傾向度,即針對某家投標人經常性打過高或過低的分數;二是偏離度,即沒有充分理由情況下明顯偏離其他專家的評分;三是離散度, 即未按招標文件規定的標準和方法評標,總是給不同投標人打相同的分數。該部分數據有利于行政監督部門加強對評標專家的日常管理,減少專家與投標單位串通的風險。
2 識別查處圍標串標工作存在的難度
2.1 法律認定模糊,相關查處制度不完善
通過查閱資料發現,各省市都比較缺乏認定圍標串標行為的細化標準。相關法律法規規定都是“指導性”或“粗略型”的條款,在實際工作中很難把握和操作,更是難以執行。即使明顯判斷出投標活動中有圍標串標的嫌疑,卻因為缺少政策依據來界定圍標串標行為。同時與之配套的查處制度也存在漏洞,對于圍標串標行為,各政府監管部門分別可依據相關法律予以查處,但實際上行業之間的協調對接難度大,缺乏統籌協調機制,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查處圍標串標工作的推動。
2.2 圍標串標行為隱蔽性強,認定難查處更難
圍標串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借助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手段技巧詭異。如果僅是通過現有的投標資料進行分析、比對,行政監督部門很難掌握與之相應的書證和人證,缺乏有力的技術數據支撐,取證工作困難,查證時間長甚至超過工程的建設工期,增加了打擊難度。
2.3 圍標串標違法成本過低,導致惡性競爭和腐敗現象
法律法規中對投標人或直接責任人的罰金數額規定與工程項目中標金額的不對稱性,導致處罰金額所占工程項目中標金額的比重過小,違法成本遠遠小于所得,難以震懾不法企業或部分參與人員的投機心理。在利益的驅動下,投標人之間,投標人與招標人之間甚至結成了固定的利益聯盟,極大地破壞了招投標市場的公平性。
2.4 相關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招標人(招標代理機構)和投標人在招標活動中相互串通,為達到特定投標人中標的目的,招標人(招標代理機構)在招標文件中比照特定投標人的條件設置帶有明顯傾向性的條款,排斥其他潛在投標人。投標人和評標專家私下接觸、相互串通,甚至“長期合作”關系,導致評標專家在評標時有傾向性地評審,評審質量低下。
3 大數據治理圍標串標的工作建議
3.1完善認定圍標串標行為的相關制度
在國家現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參考現有的工程串通投標認定查處辦法,以及各地招投標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出臺招標投標活動中圍標串標行為的認定和處理辦法,明確圍標串標的定性標準、查處流程、處罰手段等內容。并建立相關從業人員的后評價制度,對與投標人串通嫌疑的評標專家、招標人、招標代理從業人員的行為進行記錄,與誠信評價進行掛鉤,對查實的人員嚴肅處理。
3.2著手招投標大數據集成分析共享平臺建設
借鑒已有公共資源交易大數據應用服務平臺建設的先進經驗,適應新形勢,盡快整合各地房屋建筑和基礎設施項目電子招投標系統,收集各地電子招投標的開展以來產生巨量的數據,搭建一個大數據信息平臺,建立大數據集成分析共享平臺,為大數據分析在識別圍標串標工作中提供信息基礎以及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3.3啟動認定圍標串標行為的監管平臺建設
在招投標大數據集成分析共享平臺的基礎上,建立圍標串標行為監管平臺。通過監管平臺,建立與相關職能部門聯動機制,對串通投標隱蔽性強、認定困難,行政主管部門力量不足、取證手段有限、震懾力不強等問題,建立“提前介入、聯合調查、現場移送、共同追查”的協同辦案機制,充分發揮各部門優勢,進一步健全案件協查、線索移送、定期互通情報、失信聯合懲戒等工作機制,推進跨部門監管聯動,聯合打擊招投標領域違法犯罪行為。
作者簡介:馬家蓉,成都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