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麗
摘要:美術課不僅要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還要鍛煉學生交流能力,敢于表達個性和創意。但是,在平時的課堂中我們只注重技法的學習忽略了學生興趣、情感額表達,導致學生的作品缺乏內容和趣味。在經過課堂實踐之后,筆者認為在美術課中融入戲劇的元素,能讓學生變得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更加靈動和開放,對教學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美術課;戲劇;情境
美術課是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感知、理解、創造,是自由表達個性,抒發情感,強調愉悅性的課程。但是,在常規的課堂教學中會有一些弊端影響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習興趣,如單調的“標準化”導致停滯不前,統一的“程式化”導致缺乏創新,流行的“填鴨式”缺乏個性塑造等。因此我們一直在思考通過怎樣的方式能讓學生自由的感受與表達,在創造力、表現力各方面得到提升。
在歷次交流、學習、溝通之后,我們發現讓戲劇融入美術課堂可以讓孩子學會勇敢自信地表達自己、表現自己。戲劇屬于表演藝術,構成元素一般包括:角色、情節、主題、對話、特殊效果等。在兒童世界里,戲劇除了是藝術學科,也是一種工具學科,可以滲透于兒童的其他學習領域,為兒童營造一個開發式、互動式和引導式的學習環境。[1]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采用與其年齡段相適應的戲劇元素,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不僅孩子的語言能力、空間能力、思維能力都能在戲劇教育中得到鍛煉,而且,因為戲劇里面有情境,孩子們在情境中學習,對事物也會有更深刻的思考。所以,有戲劇元素的加入可以使美術課堂集視覺、聽覺、表演藝術為一體,變得更加立體生動。如何讓戲劇在美術課堂中發揮所長,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嘗試,并且得到一些體會。
一、舞臺情境——導入課
在課堂教學的環節中,導入環節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課堂教學展開的有效性。同時,一個優秀的課堂導入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更能讓學生的思緒快速融入到課堂情境之中。所以,教師在設計導入環節時,要注重新穎有趣,可以加入戲劇元素中的舞臺情境,幫助學生營造課堂氛圍。
如《海洋世界》這一課,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部分,我在投影上面設計了會轉動的地球并配上音效,正當學生看的聚精會神時,我問:“同學們你們知道么?從外星球看,我們的地球是藍色的,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學生一起回答:“因為那是海洋。”接下來,我把提前做好的海洋背景貼到黑板上,上面有用顏料調配的海水顏色,這是舞臺背景的主體色,有色澤鮮艷的材質剪貼的珊瑚海草,還有潛水員、潛水艇中的游客,再配上潛水時“咕嚕咕嚕”的水聲給課堂創造了一個真實有趣的舞臺效果。絢麗的畫面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于是,我因勢利導接著說:“海洋是一個景色奇異而又神秘莫測的世界。今天就讓我們打開海洋生物世界的一道門縫,進去研究一下它的奧秘。”學生懷著好奇心、求知欲進行學習。最后孩子們把自己畫的海洋生物貼到大背景中去,看著大大的“海底世界”里面有自己的作品,每個孩子都非常有成就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故事情節——賞析畫
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調動學生自身的創造性是課堂中的重要環節。戲劇作品的構成因素包含了情節這一因素,它是人與人、人與物等各種關系之間組成的生活事件、矛盾沖突的發展過程。所以,教師可以根據知識點與學生生活相結合設計故事情節、問題情境,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和探索。
如:在上《水墨改畫》這一課的時候,欣賞梵高《麥田里的烏鴉》的同時在旁邊展示相同視角的真實照片,我問:“旋風驟起,麥浪洶涌,烏云翻卷涌動,似乎在暴風雨的到來。一群烏鴉斜飛過畫面,倉皇逃離,這是你會在這片田野里干什么呢?”引發學生想象,有的說:“我會著急要回家了。”有的說:“我會感到緊張害怕,感覺世界末日要來了。”揭示畫家的疲倦、空虛、絕望。創造故事情節,引導學生一起走進大師的畫里,在感受著畫面的形象、畫家的情懷時,加入自己的“補充”和“改造”,使學生和畫家產生共鳴。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對名畫從內容、色彩、構圖、表現技法等都有所了解。一步步引導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從籠統到具體,層層感知和理解名畫。
通過名畫內容創設故事情節,學生身臨其境的參與,激發他們欣賞的情意,獲得深刻的體驗。教師單純的講解,既不利于學生對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學生欣賞能力的養成。用創設故事情節的方式,加入戲劇的元素,不僅可以激發孩子的興趣,解放孩子的思維,也能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引發學生的共鳴,從而對名畫充滿學習興趣。
三、角色定位——創作畫
學生說不出,想不到,畫不好,畫面缺少故事性,情趣性,少細節,打動不了人,這是平時學生繪畫時常見的問題。教師創設適當情境,讓小畫家化身為畫面中的主角,再來考慮畫面的內容,時間上,一年四季代表性事物;空間上,海洋、陸地、森林、天空等;生活環境上,樓梯、柵欄、林蔭道等;還有事物的類別上,植物、動物、人物、交通工具等,這樣創作出來的作品才有更多的細節,更能打動人。
例如上《下雨啰》這課時,“你可以是校園里,細雨中直接把美術包頂在頭上跑來上美術課的同學。可以是在狂風暴雨中枝干折斷的大樹。可以是在蒙蒙細雨中,把樹葉當作了傘的猩猩。想一想,你還可以是雨中的什么呢?還會發生什么事情嗎?”學生回答:“我可以是在夏天的雷陣雨中的一直青蛙,很享受下雨的感覺。”“我是在風雨交加的夜晚下班的人,我的傘已經被風吹翻過來了。”還可以請學生帶著傘,上臺來模仿當時的動態。讓學生變成創作中的主角,在畫面表現時,學生畫的內容多樣,姿態各異,有趣味性。
四、舞臺表演——展作品
美術作業是課堂重要成果之一,許多學生想要通過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從而獲得認可。因此在課堂上讓同學們分享交流作品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與品質,同時教師要注重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展示作業的空間與時間,讓學生能夠擁有情感和思想的交流的機會。
《做做海洋生物》這節課學生們自己動手用環保材料,家中廢棄的舊報紙、空瓶子、舊衣服等制作海洋生物。課后以小組為單位,賦予角色性格:活潑可愛的海龜,傲嬌暴躁的章魚等。再進行編劇:以《海底總動員2》在尋找多莉的爸爸媽媽的路途中會遇到誰?發生什么事呢?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編一編,創造全新的故事。用紙箱子制作一個小劇場,用繩子牽動角色,給角色配音,來表演戲劇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會發現他們自己的興趣點,有的擅長編故事,有的擅長表演,有的擅長制作。戲劇表演的展示形式給給多的孩子表現自己的契機。
美術教師如果能潛心提煉教材中的戲劇元素,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啟發學生以角色表演或情景表演等方式,展現觀察、體驗后的感受,便能激發出學生的原始創作天性,把形象思維轉化為可視形象,再進行構思、描繪、塑造、設計和制作,使學生的美術學習活動能自然地建立學科間的聯系,促進藝術綜合素質的發展。[2]
將戲劇元素運用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是一次有趣的嘗試。實踐證明,充分利用戲劇元素的優勢,通過特有的富有創造性和想象力的開放式課程活動內容能實現學生的“思維自由、情境自由、情緒自由”,讓學生變得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更加靈動和開放,對小學美術教學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世明,彭怡玢,戴力芳,朱湘云.兒童戲劇的多元透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1.
[2]陳世明,彭怡玢,戴力芳,朱湘云.兒童戲劇的多元透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