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民 蔡芳
摘要:江西采茶戲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源緣已久、地域特色濃厚、藝術表演內容豐富、情感價值理念深沉,具有廣泛的生存空間并受到人民大眾的喜愛。本文分析了采茶戲的基本內涵,剖析了其中蘊含的舞蹈元素,并進行了江西采茶戲在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探究,創造性地提出采茶戲與舞蹈教學的融合途徑,以此促進兩者的融合以及茶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關鍵詞:采茶戲;舞蹈教學;情感價值;舞蹈形態;文化傳承
一、采茶戲概述
采茶戲作為傳統戲曲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主要發源于贛南安遠一帶,是具有民族特色和民俗特色的茶文化內容,江西采茶戲嚴格來說可以劃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大流派和15個戲種,比如“武寧采茶戲”、“吉安采茶戲”、“贛南采茶戲”、“高安采茶戲”、“撫州采茶戲”等都是世人所熟知的戲種,這些劇種大多形成于清代中期至清末這一階段,江西采茶戲的形成經歷了采茶歌、采茶燈、采茶戲等三個發展歷程,江西采茶戲以表演歡快、載歌載舞、幽默詼諧、戲劇性強、鄉土氣息濃郁等特點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1]江西采茶戲的劇目大約有七十多種,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補皮鞋》《老少配》《睄妹子》《釣蟲另》等“四小金剛”和《反情》《大勸夫》《賣雜貨》《上廣東》“四大金剛”,這些劇目主要來源于各類小說、民間故事、歷史故事改編而來,其他劇種移植而來,真人真事的敘述;采茶戲的語言藝術特色方面,語言是戲曲文學的載體,他的音調、音律、節奏、停頓、句讀等要素對江西采茶戲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江西采茶戲毫無例外地采用當地的鄉土鄉音即當地的客家方言,獨特的方言和大量襯詞的運用給采茶戲增添了更多的生活氣息;在采茶戲的音韻方面,江西采茶戲逐漸發展出發花韻、梭波韻、姑蘇韻、懷來韻、遙條韻、灰堆韻等十五種韻部;在采茶戲的唱腔方面,呈現出單句結構的一段體、上下句結構的一段體、“起承轉合”四句結構的一段體、重復式樂句的一段體等唱腔結構類型,唱腔的句式變化手法也有加帽、插腰、加垛擴腔、縮腔等多樣化的變化手法。江西采茶戲不僅是一種娛樂活動也是一種民俗活動,作為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仍能從其中了解江西地區人民的生活狀況和社會風貌,從而加強對江西采茶戲文化的進一步認識、傳承和保護。
二、采茶戲的舞蹈元素探究
采茶戲是主要流行于廣西、福建、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區的一種傳統戲曲類型,作為客家民族文化形式的代表,被譽為“中國戲曲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采茶戲自2006年被國務院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成為我國江南和嶺南地區重要的漢族戲曲之一,采茶戲其中之一的發展階段就是采茶舞,究其原因,采茶戲中蘊含著極其顯著的舞蹈特征,采茶戲中的矮子步主要是自始至終以雙腿屈膝、抬頭直腰的形態展示出來;扇子花表演中的動作變化多樣、指法獨具特色,表演者在不同情境下展現搖擺扇、風流扇、瞄路扇等多種形式;單袖筒通過甩、抓、遮、繞、拋等動作來豐富表演內容,采茶舞的表演過程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通過肢體動作展現不同空間緯度的和諧,表現作品生命以及對生活的感悟思考,種種情感價值觀為采茶舞賦予了獨特的藝術內涵。總之,采茶戲的舞蹈元素為采茶戲與舞蹈教學的融合打下堅實的基礎,舞蹈藝術是情感與藝術的綜合詮釋,采茶戲與舞蹈的融合不僅僅是其中的舞蹈藝術、更包含采茶戲中大眾對茶和茶文化的熱愛,所以在當前的舞蹈教學中,只有將采茶戲中的藝術情感、包容精神、創新精神鑲嵌其中,才能更好地塑造舞蹈教育活動的靈魂。
三、江西采茶戲在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研究
(一)江西采茶戲中的舞蹈形態分析
由于地理位置、區域發展特征的差異,不同地區的采茶戲呈現出不同的發展差異,這些差異同時也導致各自地區特殊的采茶戲舞蹈形式、舞蹈內容以及舞蹈內涵,江西采茶戲是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到當地民眾生活的影響,最早的采茶戲實際就是婦女勞動形態的真實反映,隨著時間的發展以展現客家人獨特精神風貌的多種表現形式應運而生,逐漸發展成為現在舞蹈形態豐富的采茶戲,《睄妹子》作為江西采茶戲的著名代表,在表演過程中丑角利用“矮子步”進行跳躍式的行走,利用“單袖筒”動作的自由擺動,以此表現民眾勞作時的精神風貌,用娛樂性的內容襯托人物的個性特征,從而給觀眾提供聽覺視覺得獨特盛宴,“甩袖”、“顫抖”、“矮子步”等動作主要是為了表現農民勞作過后緩解身體壓力、放松心里壓力的積極樂觀心態,其中的舞蹈形態特點主要表現在:舞蹈動作源于自然生活,舞蹈形態極具生活氣息和濃厚的地域特色。
(二)江西采茶戲中的舞蹈情感分析
藝術源于生活,文化藝術則是在廣大勞動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中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對江西采茶戲的文化藝術特征進行分析研究,可以探究其文化藝術中所包含的情感理念和價值理念,茶文化的價值理念就是引導人們靜心、凝神、和諧,茶文化中的茶藝表演采茶戲等藝術表現形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內涵,江西采茶戲的形成和發展很大一部分與當地的民俗慶祝活動有緊密的聯系,采茶人歷盡生活的艱苦,卻依然保持樂觀向上、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精神,在采茶實踐中流露出的對生活的思考、對生命自然的敬重、敬畏和感嘆,這些基于大眾情感的藝術表演形式與舞蹈教學進行完美融合,不僅可以豐富舞蹈藝術的情感價值、更能采茶戲提供一個完美的發展載體,豐富茶文化的內涵也促進茶文化的發展。
四、江西采茶戲與舞蹈教學融合的實踐探究
(一)加強對江西采茶戲藝術的發揚傳承
如果沒有江西人民在長期生活過程中的種茶、采茶活動,也就沒有采茶歌采茶舞甚至采茶戲的產生,采茶戲不僅與茶文化有關,更包含了很多的藝術價值,反映出江西人民的生活理念和價值理念,這種價值理念是進行舞蹈研究和創新的重要靈感,將其中的生活元素融入舞蹈藝術中能夠促進舞蹈藝術的完善和發展。比如,以贛南采茶戲的舞蹈元素為例,贛南民間采茶戲中的扇子花、鴨子步、傘花、矮子步等極具舞蹈元素和藝術價值的表演動作,可以嘗試將這些表演動作作為素材融入到舞蹈教學之中,編排一套具有采茶戲風格的舞蹈動作、加強練習、掌握采茶戲表演的基本動作特征、熟悉采茶戲表演的藝術特征,讓江西采茶戲真正地得到傳承、弘揚和應用,同時也促使其與舞蹈教學鑲嵌融合。
(二)將江西采茶戲的包容、創新精神創造性地融入舞蹈教學中
江西采茶戲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僅包含了諸多的藝術內涵更蘊含很大的包容和創新精神,將其中的包容創新精神創造性地運用在舞蹈教學中,對實現整個舞蹈教學內涵的完善和優化大有裨益。[2]江西采茶戲的包容精神即在保持自身藝術形態的“真”、“善”、“美”的前提下,嘗試去吸收和借鑒多樣性的藝術元素,通過不斷的融合創新來優化蘊含的藝術內涵;江西民間采茶戲本身就包含了很多的藝術元素,采茶戲中的肢體動作、舞蹈形態、價值理念等都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在該藝術的發展過程中正是由于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和價值理念才大大拓寬了采茶戲的深度、廣度和厚度;江西采茶戲的創新精神以包容精神為基礎,通過集合各種舞蹈藝術實現采茶戲的全面豐富和綜合發展,內含豐富的創新思維是確保采茶藝術生命力的關鍵所在,在舞蹈教學中,只有充分吸收采茶戲的包容和創新才能真正提升藝術的應用價值,從而實現舞蹈教學內容的本質創新。
參考文獻:
[1]江源.舞蹈文化在采茶戲表演中的作用分析[J].福建茶葉,2018(11):106.
[2]尹俊.民間采茶戲的形態特點與舞蹈美研究[J].福建茶葉,2018(0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