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紫宵
摘要:本文簡要介紹了近日興起的網絡縮寫文化的現狀,并結合時代社會背景考究其興起的原因,在語言學方面討論網絡縮寫文化的意義和價值。并進而指出,網絡語言是自然發展的結果,只有正視存在的各種語言形式,才能促進語言學和人類交際的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縮寫文化;網絡語言;語言價值
一、網絡縮寫文化現狀
2019年2月28日,CNNIC(1)發布了第四十三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已規模達8.29億。雖然互聯網在逐步向年齡更高的居民滲透,但30歲以下的網民仍占據了半壁江山。而網絡語言作為現代語言的一種社會變體,被大量年輕人掌握并使用,也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經歷了十年的成長期,并且出現了新的發展情況——縮寫文化。
近日興起的縮寫文化,主要是指利用拼音字母或是諧音英文字母簡略代替中英文的一種縮寫方式。具體例子如下,xjj代表“小姐姐”,nbcs指“no body cares”,而ssfd意為“瑟瑟發抖”等等。
縮寫文化的發展速度之迅猛,超過了多數語言的社會變體。如今打開社交APP,很難忽視它們的存在。而對于不了解縮寫文化的網民或是非網絡用戶,縮寫文化更像是一種密碼或是另一種語言,不在他們的理解區間內。他們也可能因此錯過信息的交換。因此,重視新興的縮寫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二、網絡縮寫詞的特點
(一)巧妙性
縮寫文化并不是簡單的漢語拼音首字母的一一對應,在改寫過程中也體現了巧妙性。如用vx而不是wx代指微信。雖然/v/與/w/在漢語普通話中是一種自由變體,例如人們在說“新聞”這個詞語時,既可以說/wen/也可以說/ven/,聽者都能聽懂。但選擇vx而不是wx更體現了語言“約定成俗”的原則。vx中用v代替“微”是一種同音的替換。當我們看到vx時能很自然地根據其發音規則知其意。
(二)簡潔性
縮寫的本質就是為了簡略,網絡縮寫文化也不例外。用bf代指男朋友,gf代指女朋友等縮寫,不僅字節變短了,發聲的音節也變短了,在無形中產生了語言便利。又如nbcs用四個字母代表了no body cares 三個完整的單詞,其簡潔性不言而喻。
(三)迷惑性
語言的目的是交際,而縮寫文化作為網絡語言中的一種,在某種程度上缺乏交流功能。縮寫文化簡明扼要,但具有很強的迷惑性。blx縮寫的意義在盲目猜測下很難接近正確答案“玻璃心”。這種高度的迷惑性與語言本身要求的簡單易懂、擁有最大受眾有一定的矛盾。但不可否認,縮寫文化具有自己獨特的圈子與使用人群,是語言中獨特的一支。
(四)曲折性
縮寫文化怎樣表達其意義是沒有具體規則的。很多時候也是依賴使用人群的約定俗成,這種沒有定性的意義闡釋方法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縮寫表達意義的曲折性。Sk代表“生日快樂”經歷了至少三個層面上的意義聚合。首先,“生日快樂”的意義可以簡略說成“生快”,這是第一層的漢語縮詞;其次,是“生快”對應的漢語拼音“sheng kuai”,這是第二層次上的拼音轉化;最后才是第三層次從“sheng kuai”漢語拼音中提煉出sk作為“生日快樂”的縮寫。
由此可見,縮寫詞語并不是單線條單方向的轉化,其轉化方式是復雜、曲折的。
三、縮寫文化產生的原因
在此,需要說明,此處縮寫文化僅指網絡產生的新興現象,在漢語自然發展過程中產生的詞語縮寫不在討論范圍內。同時縮寫文化的產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飯圈文化
飯圈,即粉絲圈子的簡稱,指對同一個人或事物產生興趣而聚合的團體。縮寫文化的產生與飯圈有直接的聯系。在網絡迅速發展、搜索引擎不斷完善的今天,一個粉絲在個人主頁或是評價下留下愛豆(2)的名字是都能被搜索到的。如果這個粉絲“捧一踩一”(3),會給自己的愛豆召來反感。但如果使用愛豆名字的縮寫,就不會產生被有心人搜索這個問題。縮寫文化自此開始,開始被飯圈大規模使用。了解自己愛豆的姓名縮寫,幾乎成為了每一個粉絲的必備素養。
而從被縮寫的詞匯來看,如“玻璃心”“瑟瑟發抖”“真情實感”“你說得對”等等,都是網絡飯圈高頻詞語,使用率高也是它們被縮寫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樹立“門檻”
縮寫文化的誕生與飯圈的“門檻”不無關系。粉絲們想要一種在圈子內部交際暢通無阻、而對圈子外面的人有一個阻隔作用是交流方式,縮寫文化正符合其要求。如前文所述,不了解縮寫的人看來,這是無序組合毫無語法規則的字母,看不懂就算不上能交際的語言。但事實是,這種變體在飯圈約定成俗,溝通暢通無阻。甚至,縮寫已經超越了詞匯的束縛,可以兩人直接對話使用。
(三)跨文化交際
如前文所舉之例,縮寫詞語中既有中文拼音縮寫,又有英文字母縮寫,還有中英混雜的情況,充分反映了跨文化交際的影響。同時,還需指出,縮寫不僅在中國年輕人中廣為流行,外國社交APP也是同樣。但像nbcs一樣沖破語言藩籬的還是少數,大多數縮寫只能局限于一個語言區。不可否認,縮寫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文化的交流,降低了因為文化背景不同理解錯誤的可能。
四、網絡縮寫文化的語言學影響
(一)向正式語言過渡
語言是一個開放的體系,不會產生永久的分界線。縮寫歷來是語言詞匯的組成部分之一。中文縮寫講究意義與語音的雙重作用,例如WIFI就是“無線網絡”英文的縮寫。縮寫文化具有天然的傳播優勢,在WIFI的作用下,“無線網絡”的名稱在口語對話中幾近消失。而縮寫詞語進入現代漢語詞典也成為了一種新興趨勢,成為了一種被官方認證的、正式的現代漢語詞匯。
有學者認為,由網絡興起的語言,“我們不能用或者不能完全用標準語的規范去衡量”(4);也有學者認為“網絡語言是語言史上的一場革命”(5)。盡管對于網絡語言的評價褒貶不一,但不得否認,網絡語言正在影響甚至入侵“正式”的語言體系。
相對于正式語言體系,縮寫文化影響下的詞語更像是口語體,并且有幽默色彩,活躍氣氛的功能。應該認為,語言的發展一直是一個自然而然、不斷進化的過程。對于縮寫文化詞語何去何從,我們應該從歷史的角度、宏觀地去看待。如果經歷了大浪淘沙仍然留存在人民的語言體系中,被人們經常使用,我們必定要肯定其合理性。
(二)對完整語言體系的影響
1.詞匯
一般詞匯作為語言中最為敏感、活躍的部分,隨著時代社會的進步不斷更新。因此縮寫文化也最先表現在詞匯的更新上,語言體系也因此更加豐富。
但隨之也可能產生語言教學的問題。面對留學生,我們是否應該教授這些新興但不太符合中文習慣的詞匯?會不會對留學生初步形成的中文思維造成干擾?但歸根結底,語言不是獨立發展的。中文能跨越時間維度傳承下來,也是因為其積極吸收外語的有利成果,不固步自封。
2.語音
縱觀漢語發展的歷史,語音是多變的。因為漢字獨特的表意性質,使得我們語音變化后仍能看懂古代中國的歷史文獻。但縮寫文化詞語不同與傳統“六書”構造的漢字,更接近于表音的拉丁文字。縮寫文字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人們認知的思維,對其他漢字語音的認知產生負遷移。
五、網絡縮寫文化的語言學研究價值
網絡縮寫文化是一種新的語體形式,給語言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重視語言的新變化、新發展,不僅會促進語言學科的發展,也會帶動相關認知心理學、歷史語言學等產生新的研究視角,幫助人類社會進行更好的交流語溝通。
注釋: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
愛豆,網絡流行詞,英文idol的音譯,意為偶像。
夸某愛豆的同時拿另外的愛豆對比,有挑事兒之嫌。
鄭遠漢,2002
王德亮、仲梅,2008
參考文獻:
[1]施春宏.網絡語言的語言價值和語言學價值[J].語言文字應用,2010(03):70-80.
[2]鄭遠漢.關于“網絡語言”[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03):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