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
地方金融在促進國家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顯著的作用。地方政府和集體組織提供資金是地方金融資本的主要來源。政府對地方金融行業的管理帶有較強的形式主義特點,管理體系的不完善性直接增加了我國地方金融行業的經營風險[1]。因此需要加強防范和應對。
一是由金融行業涉及領域的廣泛性決定。地方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地方金融行業的帶動,風險地方金融風險直接關系廣大人民的利益。新常態經濟背景下,地方金融行業涉及的領域不斷擴大,更需要發揮政府引導性的作用,積極構建地方金融行業發展的良好環境,為其當地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二是由互聯網經濟時代的到來決定。互聯網對地方金融行業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互聯網經濟時代背景下,地方金融業面臨的風險因素也不斷增多。資金安全性受到嚴重影響,需要強化風險防范,降低金融風險發生幾率[2]。
我國社會經濟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呈現出了新的特點。作為國家金融行業中重要的一部分地方金融行業,立足不斷發展的社會經濟環境下,其自身的發展模式也需要不斷改進和調整。新常態經濟發展形式下,地方金融行業發展規模不斷壯大,涉及業務也越來越多。針對目前地方金融行業的發展情形,需要制定新的監管理念,將以往落后的監管理念剔除。這樣才能確保地方金融行業在新常態經濟背景下,提高自身應對風險的能力。但是就目前地方金融行業發展情形來說,落后的監管理念沒有被地方政府部門關注,以至于在監管手段上存在嚴重落后性。由此影響了監管職能的有效發揮。此外,在監管理念缺少創新性的基礎下,地方金融監管團隊也缺少專業性,金融方面專業監管人才缺失。監管人才在數量不多、質量不高的情況下,難以滿足當前越來越多地方金融行業的發展要求。這也是造成地方金融風險應對能力不高的原因[3]。
政府強有力監管是保障地方金融健康運行的重要條件。依靠政府部門的監管,可將地方金融行業整體的監管水平提升,充分落實監管的有效性。但是目前我國地方金融行業存在的問題是政府對其監管,多數停留在表面,缺少對內部實質性的監管。因此政府的監管作用也就不能體現。此外,即便有的地方政府對地方金融行業采取了一定監管,但是在權責劃分上也不明確,具體責任落實不到人,也增加了徇私舞弊、弄虛作假的問題。這也是引發地方金融風險產生的原因之一。
提高地方金融行業應對風險的能力,急需要依靠政府的支持,也需要依靠自身內部風險防范體系的控制。目前地方金融行業內部風險防范體系還不完善,甚至有的就金融行業還未形成內部風險防應對體系。表現為地方金融行業對業績方面的提升問題尤為關注,忽視了內部風險防范體系的構建,導致地方金融內部風險防范能力嚴重下降,阻礙了地方金融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針對我國地方金融監管理念缺少創新性的問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創新地方金融行業工作人員的監管理念。并結合地方金融行業發展的特殊性,劃分監管人員具體職責。在此基礎下,可確保金融行業與當地自身金融領域發展的特點相適應,強化地方金融行業的監管水平。此外針對地方金融行業缺少專業監管隊伍的問題,需要構建專業性的監管團隊。為了提高監管團隊的自身素質,可以對外引進高素質的金融方面的監管人才。也可以組織地方金融行業監管人員積極外出學習,吸收其他地方金融行業的管理理念,轉化成適合當地金融行業發展的監管理念,由此將整個團隊的專業技能水平和監管風險的能力提升。此外還要積極引進先進的金融風險監管工具,充分利用好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利用,構建科學完善的地方金融監管系統。
政府應該加大對地方金融行業的監管,主推地方金融行業的特色化建設。并在政府帶領下,結合本地區特色發展地方金融產業,因地制宜發展金融業。此外,為了增強地方金融行業的開展效果,地方政府和中央要加強吝惜,形成“雙線齊進、互補統一”的金融發展模式[4]。并且地方政府要發揮自身監管職能,細化職責,落實政府監管有效性,形成齊抓共管的監管模式。此外,在政府帶領下還要強化對監管人員的教育,促使監管人員切實落實自身職責,避免出現以權謀私、濫用職權的行為。
針對地方金融行業資深風險防控體系不完善的問題,需要制定完善的內部風險防范體系。因此地方金融機構需要將自身運行機制和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以便約束高層管理人員。還有就是提高地方金融行業自身應對總風險的能力,將整體杠桿水平提升。并強化內部監督機制,構建完善的內部應對風險防范機制,提高地方金融應對風險的能力。最后,定期組織地方金融行業的員工進行風險應對教育,強化他們的風險意識,將應對金融風險的重要性告知員工。由此提高整個地方金融行業應對風險的能力。
綜上所述,防范地方金融風險是新常態經濟發展下的必然需求。地方金融風險防范水平提升,可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對于保障廣大人民利益,構建和諧安定的經濟發展環境有重要意義。因此需要加強對地方金融防范風險措施的研究,保障我國地方金融行業平穩發展。